以前在某平台上写一些问题的回答,本意是希望通过表达自己的想法,来吸引不同观点的意见,从而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学习新的看问题的方法和角度,类似于投石问路、抛砖引玉。

但是,当部分内容被系统算法评定为热门回答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甚至点赞,总有一些非常不友好的人会来不假思索地批评,网上俗称这种人叫“喷子”。

一开始,我还真的会据理力争、详细回复。随着被喷的次数越来越多,自己都有点快被气炸的感觉。

再然后,看到有个比较经典的留言,让自己稍许有些释怀:你的回答有1万个人看,1千个人点赞,1百个人留言,10个人喷你;你不去为有1万个人看了你的回答而高兴,也不去感激有1千个人点赞,却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那10个喷你的人身上,傻不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经典留言从感性的角度,很大程度上疏导了我的消极情绪。从那以后,我不再那么纠结极少数不友好的人喷自己的观点。

有的时候,甚至有点期待别人来喷自己,因为感觉这样可以提升自己的胸襟、肚量、修养,并改进自己的脾气。

说实话,做到这个程度其实是很困难的,因为现实教育我,正常人面对别人的善意批评都不能完全做到波澜不惊,遇到喷子就更加不能心平气和了。

情绪总是能够先于理智来替我们判断一件事情。我总是喜欢在自己的文章里面探讨“根本原因”、“核心道理”、“基础原理”,面对被喷的场景而难以淡定,根本原因恰恰就是惯性强大的人性啊。

接受别人的意见、被别人挑战自己的固有观念、甚至承认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一个想法是错误的,这些都是逆人性的,阻力极大的。

除非,你不要等别人来挑战你的观点,而直接自己挑战自己的观点,证实或者证伪之后,持续提升认知能力,实现螺旋式的自我升级。

家里的长辈很早的时候就教育我们:上等人不教育自成才,中等人教育成才,下等人教育也不成才。

什么样的人能够自成才?成才的关键是什么?关键就是头脑发达。那么“头脑”又是什么?是多吃补脑子的食物和药物吗?

当然不是,是头脑如何思考、如何获取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这个东西叫思维。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成体系了,叫思维体系。

我将思维体系分成五个维度,希望按照麦肯锡“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原则来划分。

有缘人看到这篇文章,如果有高人能够提出改进意见、甚至指出错误,本人将感激不尽。当然,如果被无脑喷了,那也没关系。文章的最后,我来介绍一下对付无脑喷的标准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理解的思维体系的五个维度分别是:

一维:就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也不试图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

二维:依靠初始信息建立了自己的基础认知体系,并永久性地坚持下去。

当遇到与自己观点不同,或者描述的事情与自己脑子里存储的那个版本有出入,再或者事情的发展没有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向进行时,会坚持自己的想法,毫不犹豫地反驳其他任何版本,哪怕是已经成为现实的事物。

这种思维体系的建立据说和“鸭子认妈妈”的原理很像:据说鸭子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看到的第一个移动物体,就会终生认定为自己的妈妈。

三维:虽然基础认知体系的建立是基于自己早年获得的初始信息,也就是第一次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经历过的人事物等。

但是,不盲目坚持这个基础认知体系。在碰到不同观点、同一件事情的新版本的描述、或者事件的发展朝向自己理解的不同方向进行的时候,会查找信息来验证哪一方是正确的,直到获得一个自己认可的真相。

只是,在没有碰到不同观点或者一个事情的新版本时,不会主动去验证自己的固有认知体系,也不会去扩展自己的认知范围。

四维:在三维的基础上,会主动学习和吸收新的信息,从而扩展自己的认知范围。

在不断的学习和吸收新信息的过程中,通过交叉验证,检验自己固有的认知体系,从而使其获得更新。

通过认知体系的更新与扩展,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由此解读和判断一切事物的发展。

五维:在四维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宇宙运行的基本规律,持续升级(甚至重建)自己的思维体系,朝向哲学家的终极方向前进:参透宇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上述划分方法,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在一维的高度,根本就没有思考能力可言。

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是非常少的。他们要完全依赖别人的想法和意见来处理一切需要思考的事务。这样的人一般属于需要社会照顾的弱势群体。

值得重点分析的,就是二维高度的人群。我不敢断言这种人占当今世界总人口的大多数,但是根据我们日常生活的经历,这种人在世界的各个地方都是数量巨大的。

二维高度的人,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认知体系,而没有思维能力,更不用谈思维体系了。

他们应该是在人生前二十年左右(可能多一点或者少一点),就完全建立和固化了对一切事物的认知和判断。

然后的余生,他们的大脑都是在做一种“匹配”和“对比”的机械式工作。

也就是说,他们每遇到一个观点或者事物,就去脑海中寻找类似的、可以匹配的对应信息,然后进行对比。

差不多或者一样的,他们就认可;差很多或者干脆有点不一样的,他们就否定。

这种思维维度的核心就在于“固化”二字,中短期内没有改进和升级的可能。长期很难说,搞不好人家五十年以后突然觉悟了呢。

这种思维维度的人,是最容易产出“喷子”的人群。因为他们看到一个新观点,或者是和自己印象中对一个事物的不同版本的描述,他们就本能地否认新信息,维护他们的固有认知。

一部分不吐不快的人当然就忍不住出来喷别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维高度的人,我希望一厢情愿地认为,是占我们社会总人口大多数的。当然,我必须承认,我并没有事实依据来支持这个美好的愿望。

为什么说“三维高度的人占社会大多数”是个美好的愿望呢?因为只有达到这个思维维度,人们才能真正开始持续地进步。

而社会的进步就是依靠个体进步带动的。如果大多数人都不进步,社会就非常麻烦了。这个事情网上有非常靠谱的意见红人专门发文讲过,世界很多国家正在“印度化”,包括美帝。

三维高度的思维的重要特征,就是面对不同观点或者事物描述的时候,会通过查找信息来验证到底是自己的固有认知正确,还是眼前的不同版本正确。

这个动手查询和检验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大家不要小看这个简单的动作,如今太多太多人一边焦虑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会不会替代很多人的工作岗位,一边连搜索网站都懒得使用。

当我们愿意去查询和验证某个新观点时,如果自己的固有认知是正确的,那么这个认知会得到强化。

如果新版本信息是正确的,那么自己的认知体系就得到了一次更新。以后遇到同类的事情,自己就能够做出更加正确的判断。

这比思维水平处在二维的人们,是不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二维水平的人们相当于永远拿着木棍当武器,而三维水平的人们却有可能升级木棍到刀剑甚至火枪。这不就是降维打击优势嘛!

但是,三维高度还是有一个不那么完美的地方,那就是进步的随机性。按照上面给出的定义,三维高度的思维是不会自主更新和升级认知体系的。

如果没有碰到新观点、新版本描述、新的事态发展,那么人就会在浑然不知的状态下,继续依靠自己少年和年轻时代形成的固有认知体系而行事。

换句话说,如果以前建立的认知是对的,那就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把事情做对了;如果以前的认知是错的,那也同样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把事情做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维高度的思维,其重要特征是它真正开始朝向“成体系”的方向发展了。

换句话说,前三个维度的思维,根本不叫“思维体系”,而只是认知的具体信息汇成了某个整体。

前三个维度要么根本没有思维,要么思维就是独立且断点的,类似于没有串线的珍珠。

之所以说四维高度开始能够成体系了,是因为四维高度的人开始主动学习、主动拓展认知边界、主动验证固有认知体系内的每一个观点、每一个事件描述等。

在这样的主动学习过程中,知识密度开始产生。当知识密度的提升达到一个临界点也就是所谓的“阈值”,很多曾经看似不相关的信息会被串联起来,从而有种“突然之间明白了很多事情”的顿悟的感觉。

而真正重要的,就是刚刚描述的那个“看似不相关的信息被串联起来”的过程,这就是思维体系的建立。

当这个思维体系建立起来之后,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个思维体系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好比手上有了金刚钻,你就可以出去揽瓷器活儿了。

更重要的是,这种思维能力是一种通用能力,你完全可以把它移植到任何其他方面,比如股票投资、企业经营、人际交往、技术研发等等。

这是我们立足社会、创造价值的根本源泉。当“点”的思维能力成长连接为“网”的思维体系之后,我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将赋予我们看懂更多事物及其发展趋势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维高度的人,要么正在朝向哲学家的方向前进,要么已经可以称之为哲学家了。

这个维度已经脱离了对具体实像的研究,而升华到对基本规律的研究上了。

我们常说,有人具有一眼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或者叫能力)。这种“看透本质”的能力,其实就是源自于对自然规律的研究和理解。

喜欢《易经》的人应该都听说过一句话,叫“善易者不卜”。意思就是说,精通《易经》的人,不需要通过占卜就能准备判断一件事情未来的发展趋势。

这是因为这个人已经精通了事物发展的基础规律了,别人给出一个输入值,按照规律推导几下,就能大概地得出最后的结果了。

这不就是很多人梦想拥有的预知未来的能力吗!

很多人都听说过一段“鸡汤”,说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讲过一段话:如果把我一个人丢在沙漠里且身无分文,只要有一个驼队经过,我一定能够重建今天的商业帝国。

这段话据称出自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中。它的核心意义是告诉人们,石油大王之所以是石油大王,不是依靠他有多少资产,而是因为他的头脑。

这个所谓的头脑,就是石油大王脑子里装的思维体系。

当然,之所以说这是鸡汤,那是因为要成为石油大王,时代背景和运气的重要性远超个人能力所占的比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猜,到这里也差不多说清楚了关于我理解的思维能力的五个维度。

如果人生想要实现所谓的成功,或者单纯的想要日子越过越好,那么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途径,就在于思维维度的提升。

我已经不知道第几次引用网上这句最近很流行的话了:人赚不到自己认知范围以外的钱。而且我还喜欢另一句话:凭运气得来的一切,终究会凭本事亏光。

这是因为世界充满了随机波动。当问题和挑战来临的时候,如果我们拥有强大的思维体系,那么见招拆招、逐个解决就是了。

如果没有强大的思维体系,那么解决问题很大程度上就要依赖自己很多年前形成的旧有认知体系,或者干脆靠猜。这么干,胜率大吗?

前面说过,文章的最后会介绍一下面对无脑喷的标准办法。

随着自己思维境界的不断提升,我现在明白了,面对喷子的最好处理方式,要么是忽略他们,要么是直接拉黑。

一个人随着自己认知水平的持续提升,应该相应地提高对于外部交往对象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的门槛要求。

思维能力处在二维水平的人,要说服他们接受新观点,所需耗费的能量的阈值极其高,成功率还偏低。

有那闲工夫,为什么不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继续升级自己的思维体系呢!

(全文完。欢迎关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