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近年来,潍坊市临朐县深挖县域非遗文化资源,以手工制造为突破口,探索“非遗+展销”模式,将非遗手工艺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念响了文化“致富经”。近期,《人民日报》以《手艺,让生活更美好》为题,刊发了潍坊市临朐县冶源街道有关经验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建学正在全神贯注地雕刻着,手与目光全在一个小小的桃核上。他要利用桃核上纵横无序、深浅不定的天然形态,精雕细镂,于方寸间创造出精妙绝伦的神奇世界。那一招一式里,灌注着雕刻者的气息和情感。渐渐地,“风筝情”的主题一点点显露出来,彰显出潍坊的地方特色。在潍坊这片文化沃土里,还有独具特色的核雕技艺,传承者众多。

十几对木质小棒在手中不断地回旋穿插。那神奇的编织过程,犹如一群精灵在舞动。还没等看分明,一组透空而有浮雕效果的图案已经织成,实在让人惊叹。这是“青州花边”,鲁绣的一种,是经编织、刺绣制成的手工艺品。今天,那些年轻人依然双手拨弄着小棒,按照自己的所想,编织出一片锦绣。

眼前这个眉眼都笑着的女子,是青州花毽传承人李敬,做毽子已有三十年。李敬从小便跟着父亲上手,直到成为城里的名人。几十年来,毽子在她的手上和脚上翻飞。“张飞跨马”“二郎担山”“苏秦背剑”,各个招式不仅雅致优美、生动诙谐,且惊险刺激、扣人心弦。李敬让我看她自己设计并制作的“一鹤冲天”“牛气冲天”“五谷丰登”“心想事成”,那些毽子都超出了司空见惯的式样,置入了多种羽毛和多种色彩,匠心独运。青州花毽不仅制作精良,而且色泽艳丽,其中近一半涵盖了潍坊的风土民情、山川景物。

手艺是历史的印记,也是文明的记忆,凝聚着民间的智慧与审美情趣。如今,潍坊积极推动手工制造赋能乡村振兴,拓展新业态,融入振兴潮。

走进临朐平安峪村的老刘家手工编织品厂,我看到了农家人用的箅子。随着社会的发展,不锈钢及塑料制品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箅子的制作工艺几近失传。但是在刘岳清这里,我却看到了高粱秆做的水饺箅子、元宝箅子等几十个品种。老刘成立的这个手工编织品厂,为三十多名残疾人和当地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他也成了非遗传承人、乡村振兴带头人。

再到临朐北杨善村。走进村子,见村民们正在忙碌着。近年来,这个村子在传统手艺中融入时代特色,用剪纸、年画创作出百草中药、二十四节气等文创作品,通过电商及民俗游览、年会等形式,吸引来一批批参观者和回头客,走出了一条文化致富的新路。

风筝、剪纸、刺绣、年画、核雕、嵌银、花毽、土陶、花边、编织……那些犹如明珠般璀璨的手艺,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潍坊,如今也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这一双双勤劳的手。独具特色的手艺,仿佛翩翩飞舞的蝶,翻飞着民间艺术之花,绚丽着时代大潮之彩。它们,让生活更美好!(来源:临朐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