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财政最近有点难。三年疫情,叠加地产暴雷,让本不宽裕的地方支出,雪上加霜。1先拿医保开刀。武汉是首批医保改革的城市之一。这次医保改革,主要有三条,增加了门诊报销,报销比例50%,以前没有的,单位缴纳部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改为进入统筹账户,个人账户的钱,后面可以支付亲属医疗费。改革之前,全国医保个人账户都有比较多的留存,主要原因是大部分人不怎么生病,所以不花钱。再就是,医保统筹的钱,不够用了。所以,先把单位账户划到统筹,增加资金源。同时,以前医保是不能门诊报销的,要看病只能住院,造成很多小病住院的医疗浪费,现在门诊也能报销50%。每年单位缴纳的一千多元,以前是进入个人账户,可以自由支配。后面进入统筹,这笔钱没了,然后给每个人一份门诊报销权益。这个改革,实际上相当于,每个人强行扣除单位缴纳部分,买一个门诊报销保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要受益人群,可能是每年要去几次门诊,花两三千块钱的人群。对于其他人来说,切实感受就是自己账户钱少了。比如有慢性病,但不太严重,每年刚好要吃两三千块药物的老年人。以前不用花钱,现在改革以后就需要花钱。统筹账户不够用,只能拆东墙补西墙。2地产这边,也不太平。2022年,武汉新房交易面积,只有2021年的一半。地产也是困难行业。武汉政府刚刚发布,把地产列为困难行业,要在多方面支持地产发展。地产商日子确实难过,当年溢价拿地,在拍卖场上加价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难受。高价面粉做出来的面包,高价根本卖不掉。打折吧,成本不允许,卖一套亏一套,只能耗着,期望救市回暖。当然也有低价面粉。去年,保利有个盘,为回笼资金降价6000,还没卖几套,就被叫停。无奈退回房款,交易无效。正大光明降价不行,只能偷偷降价。之前就有博主,一万七买的新房,还没交房,已经有人一万二甩卖,还没入住,就亏几十万。所有人都在等偷偷降价的盘,一等,就耽误了回暖。等不了了。武汉每年财政支出,有超过一半来自于土地出让金。房子卖不掉,地就卖不掉,地卖不掉,财政就没钱。

先降利率,从2018年的6.1%,降到现在的3.9%;然后限购区买房名额加一套。没户口没社保,无法买房的,甚至可以先上车再补票。嘴上不说取消限购,身体却很诚实。3预期不明朗的时候,大家都想寻求确定性。手里有钱的,开始抢购各种保本理财,抢不到的,着手提前还房贷。毕竟很多人的房贷是5.39%,现在去哪找高于5.39%的保本理财?银行也找不到这么高收益的投资渠道。那就拖呗,尽量不让你还贷。有的银行,提前还贷已经排到几个月以后了。5.39%的不留着,现在新贷的都是3.9%,能多割一点是一点。确定性高的工作,大家都在用脚投票。这不,武汉长江设计集团招聘,就公示有领导子女入选。看来还是国企香,耳濡目染愿意跟长辈一起为国企服务。

普通人想卷,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