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秦绮蔚 李忠)以“湿地恢复”为主题,广东省2023年世界湿地日主题宣传活动暨湿地保护研讨会,昨日在深圳举行。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广东省林业局代表为2022年新通过验收的广东3家国家湿地公园,即开平孔雀湖国家湿地公园、阳东寿长河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连南瑶排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授牌。
活动现场公布了2022年认定的广东省重要湿地名录,即广州花都湖、广州南沙滨海、新丰鲁古河、翁源滃江源、河源东江和中山翠亨6处湿地,发布了《深圳市湿地资源调查报告》等多项湿地保护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邀请范航清、曹洪麟、雷光春、杨琼4位专家共话湿地和红树林保护未来,彰显广东坚定推动湿地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与海洋、森林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党的十八大以来,湿地保护修复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02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2022年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中国方案,赋予了广东、深圳新的重要使命任务。
《深圳市湿地资源调查报告》显示,30多年来,深圳较早设立自然保护区、划定生态控制线、抢救性保护了一批重要湿地资源,还将红树林湿地纳入自然保护地范围实施重点保护,开展了一批卓有成效的湿地保护生态修复工程,初步建立了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目前,深圳湿地面积3.5万公顷,湿地公园15个,红树林面积约296公顷,分布有红树林的自然保护地共8处,拥有福田红树林国际重要湿地、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十三五”期间,深圳启动和持续开展12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总修复面积达43.33公顷,完成红树林营造修复25.72公顷。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将高质量推进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开展湿地资源动态监测,全面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高标准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守护好东半球候鸟迁飞大通道,积极拓展红树林保护修复国际交流合作,协调城市空间湿地保护与发展,力争2035年前全市湿地保护率达50%,建成“国际湿地城市”。
版次:A07来源:深圳特区报 2023年02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