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开始,众多省份和城市正式推行职工医保改革。这次医保改革的有两个板块值得关注,分别是普通门诊统筹和个人医保账户计入比例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立普通门诊统筹是大好事一件,普通门诊费用可以按50%及以上的比例报销,可谓是大开方便之门;但是个人账户计入比例调整,参保职工每月划转“返还”进个人医保账户的金额降低不少,整体来说参保职工的抵触情绪较大,评价褒贬不一。

这次的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计入规则调整,对于退休职工的影响更大,不少退休职工叫苦连天,普遍反映的情况是计入个人账户的金额大幅降低,从原先的两三百元左右,到现在不足百元,全年下来直接少了两千多元入账。

这不,武汉市发布的《武汉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实施细则》主要说的就是职工医保普通门诊报销和个人账户计入方式调整两项新政策。看了之后不得不说,武汉职工医保改革的这一刀砍的真的有点狠,调整后职工医保的个人账户计入可谓“腰斩”。

据说,由于个人医保账户计入金额骤降的问题,昨天武汉市不少退休老人在低温降雨的情况下,聚集在有关部门的门前,要求政府给个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先给大家解读一下从2月1日开始实施的武汉职工医保新政,重点解读门诊费用统筹和个人账户计入两方面。具体如下:

1、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2023年2月1日起,武汉职工医保将原本由个人支付的普通门诊费用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并设有年度累计起付线、年度支付限额。人员类别不同,起付线和年度限额不同;医疗机构不同,报销比例不同,医疗机构等级越高,报销比例越低。具体见图表:

2、个人账户计入方式调整。调整前,在职人员是按照35岁(含35岁)含35岁以下,按缴费基数 3.1%;35岁至45岁(含45岁)按缴费基数 的3.4%;45岁以上:缴费基数 3.7%计入个人账户,灵活就业人员也是一样。退休人员是按照70岁以下,缴费基数的 4.8%;70岁以上,缴费基数的 5.1%计入。

调整后,在职人员改为按照本人缴费基数的2%计入个人账户,灵活就业人员处于“在职”缴费状态的,则直接取消个人账户计入;灵活就业人员退休的,按照每人每月66元的标准定额计入。退休人员从原来的按比例计入改为定额计入,计入标准是每人每月83元。具体看图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统计,改革前,武汉市在职职工一年的个人账户平均划入额约为2400元;改革后,个人账户平均划入额约为980元。改革前,武汉市单位退休人员一年的个人账户平均划入额约为3000元;改革后,个人账户划入额为996元。武汉市在职灵活就业人员一年的门诊和购药补助最高约为1800元,武汉市退休灵活就业人员一年的门诊和购药补助最高约为3300元;改革后,在职灵活就业门诊和购药补助取消,不计入个人账户,灵活就业退休人员计入个人账户的金额为792元。

这么算下来,武汉市职工医保改革导致计入个人账户的金额缩减的确实厉害。对于在职人员来说还容易接受一点,但是对于年龄较大,且经常需要药物治疗的退休老人来说,看着原本每月个人账户入账二百多元近三百元,改为现在83元/月的定额计入(灵活就业退休只有66元),自然难以接受,发生退休老人聚集在有关部门讨要说法的事情也正常。

其实,从长远来看,医保改革,尤其是个人账户计入金额的缩减是大势所趋,无法避免。 凭着良心来说,这次推行的医保改革,从普通门诊统筹、个人账户计入方式调整和个人账户家庭共济等几方面综合计算下来,虽然到参保职工个人账户计入的金额是减少了,但是个人医保待遇其实是提高了得。

建立普通门诊统筹,减少个人医保账户计入金额,允许家庭成员个人医保账户共济使用,本质上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保障医保基金 收支平衡而做出选择题,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医保基金的利用效率,加快医保基金的周转而已。

医保改革,看似革了个人医保待遇,实则革了定点药店的命。 个人医保账户的钱少了,持医保卡去药店刷卡买药的人会急剧下降。 原本持卡去药店刷卡购药的群体,接受改革之后转而会去定点的医疗机构看门诊。 在医院门诊看病拿药,不仅能享受报销,药价也更便宜。 这一来二去,革的可不就是定点药店的命吗?

这一点其实从门诊统筹的报销比例的设计中也能看出来,这个设计就是倾斜基层医疗机构、倾斜退休老人。 社区医院等一类基层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更高,等级更高的二三类定点医院的门诊报销比例更低; 年龄越低的报销比例更低,年龄越大报销比例更高。 这个设计的好处就是会激发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的活力,着重构建基层养老、医疗服务机构,让基层养老、医疗机构承担起更重要的角色,这是未来几年的工作重心。 这也意味着,未来全国范围内会有一批连锁药店会关闭,而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将迎来春天。

关于医保改革,你怎么看? 欢迎大家评论区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