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洲市场对中国车企早就不再陌生:沃尔沃及其姊妹品牌北极星属于吉利集团,而这家中国企业也正与梅赛德斯联手打造智能SUV;再比如前英国品牌MG,其多年前就已被上汽集团收购。

随着中国本土汽车制造业的崛起,欧洲也成为更多中国品牌竞相角逐的沙场。诸如比亚迪、长城、蔚来等等,这些中国国民耳熟的品牌也都开始陆续向德国等欧洲国家进军。

中国车企想在汽车制造业的“老地盘”闯荡,并非没有底气。例如,在安全碰撞的测试方面,中国汽车成绩不俗:2022年欧洲NCAP汽车碰撞测试表现最优的5个汽车品牌中,有2个都来自中国。

▲图源:Zeekr

中国的汽车“物美”之外还有“价廉”。据供应商Forvia的说法,中国厂商在生产小型电动车方面具有1万欧元左右的成本优势。德媒“每日新闻”报道说,这是因为中国的汽车制造有“较低的开发和劳动力成本以及较少的生产资本支出”。

尽管如此,一项针对德国消费者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德国人仍对中国汽车 “无感”。

在德媒t-online委托进行的调查中,当被问及“你是否可以想象购买一辆中国汽车”时,只有22%的人表示“可以想象”,11%的人犹豫不决,多达67%的受访者则给出了否定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dpa

对于这样的调查结果,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德国人对汽车品牌有较高的忠诚度。根据最新的行业报告,38%的德国人表示他们买车时只认准一个品牌,这个比例在多年来的调查中几乎没有变过。

什么因素会让你购买一辆中国制造的汽车呢?30%的受访者认为是“较低的价格”,15%的人则认为是“更好的配置”。

不过,正如德媒所指出的,日本的本田、丰田、马自达以及后来的现代或起亚等韩国品牌开始在德国上市时,也曾遭遇冷落。如今,它们已在德国占据相当比例的市场份额。

所以说,我们不妨先给中国汽车一点时间。

(欧洲时报德国版蓝蒿综合报道,转载请注明公众号German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