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刚刚在大选中获胜的塞尔维亚人金吉奇做出了令全国人民都意想不到的举动:他将本国的前总理米洛舍维奇交给了美国人。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科索沃战争中,米洛舍维奇身先士卒,亲临一线,带领塞尔维亚人民撑过了78天的狂轰滥炸;但他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没有撑过政敌的背后捅刀。

卖国求荣的金吉奇幻想着能够借此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结果可想而知。

那么,米洛舍维奇和金吉奇究竟有怎样的私人恩怨呢?卖国求荣的金吉奇下场究竟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吉奇)

一、政敌较量:米洛舍维奇与金吉奇

谈起金吉奇,西方历史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前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上上下下却是一致的对其恨之入骨。

无论是市井小民,还是一国之总理,都对金吉奇颇为痛恨。很多人将他称作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衰败的开始。

上世纪90年代初,“庞然大物”苏联轰然倒塌,前南联盟共和国也随之解体,直到塞尔维亚和黑山相互扶持,方才组建了南联盟。而金吉奇正是南联盟政坛上响当当的大人物,他与米洛舍维奇是南联盟的两大支柱。

但是,金吉奇的性格却是令人堪忧,与温顺和蔼的米洛舍维奇相比,他显得颇为暴虐,极尽心思勾心斗角。而他性格的形成似乎也与他童年的不幸息息相关。

出生于军人家庭的金吉奇的童年是暗淡无光的:父亲是成名已久的军人,父子二人一年中见不了几面。

仅有的见面时光,也毫无生机可言——每次父亲回到家里,金吉奇总会遭到惨烈的殴打,几乎是头破血流。

这种缺乏家庭的关爱、一直被粗暴对待的童年生活给金吉奇的内心留下了深深的阴影,而这也造就了他叛逆的心理。

在上学时期,金吉奇就经常打压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学,而谁与自己的观点相同就会得到自己的支持——他绝不容许有不同的声音出现。

伴随着这样的思想,金吉奇一步步踏入了政坛,并幻想着能够成为南联盟的最高领导人。但是,他很快就遇到了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米洛舍维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洛舍维奇)

米洛舍维奇家教森严,但是也不乏父母的慈爱,学习进取的他在拿到法律系的学位之后进军政坛,成为了南联盟贝尔格莱德市的银行行长,并最终在1989年成为了执掌塞尔维亚共和国的领导人。

米洛舍维奇的成就让金吉奇深感嫉妒,因此他在暗中积蓄自己的力量,组成与米洛舍维奇想要抗衡的反对党。

“韬光养晦”的金吉奇很快等到了机会——由于米洛舍维奇推行“大塞尔维亚主义”,想要将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族划入塞尔维亚的统治之内,导致各种矛盾不断激化。在20世纪末期的十年里,南联盟爆发了整整4场内战,而也正是这4场内战,让米洛舍维奇成为了西方国家的“眼中钉,肉中刺”,让金吉奇看到了取代米洛舍维奇的机会。

四场内战涉及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和科索沃等多个种族,战死数十万人,数百万名民众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米洛舍维奇)

尤其是科索沃战争,米洛舍维奇所推行的机械化战争使得科索沃阿族死伤殆尽,他本人也被西方国家冠以“巴尔干屠夫”的名号——这显然不是什么好的称呼。

连续的战争使得塞尔维亚入不敷出,经济压力陡然增加,国内百姓怨声载道。

与此同时,米洛舍维奇所推广的“大塞尔维亚主义”并不被西方社会所认同,西方国家想要在塞尔维亚重新推举一个“代理人”,也就是所谓的“提线木偶”,做西方国家主张的发声器。

而性格孤僻、同样将米洛舍维奇视为政敌的金吉奇逐渐走入了西方国家的视线。早在1990年的时候,金吉奇就在暗中接受西方国家的政治献金,一步步的行贿,从而在反对党中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科索沃战争)

然而,金吉奇接下来的操作却被德国媒体痛批“烂泥扶不上墙”。

科索沃战争期间,北约为了阻止米洛舍维奇的步伐,实行了长达78天的无差别轰炸行动。而当时作为贝尔格莱德市市长的金吉奇,既没有出面安抚市民,也没有和市民们共同进退,反而是躲到了没有被战火波及的黑山,在那里靠着新闻报纸了解战况的发展。

为了塞尔维亚的安危,米洛舍维奇甚至不计前嫌,多次要求金吉奇回国工作,但都被金吉奇强硬地拒绝了。

更令塞尔维亚人民不能接受的是,塞尔维亚人民刚刚经历了近80天的狂轰滥炸,而金吉奇在战争结束之后却是迅速地会见了美国国务卿,不禁令人浮想联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索沃战争过后的断壁残垣)

当金吉奇结束访问回到国内之后,就遭到了当局的一致唾弃,百姓对其的支持率也跌至冰点。

与之相对应的,米洛舍维奇则是亲临战场,指挥军队,迎着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炮火屹立不倒。

因此,尽管科索沃战争对米洛舍维奇的声望造成了影响,但是塞尔维亚人民仍然信服他、拥戴他。

科索沃战争过后,不得民心的金吉奇并没有撼动米洛舍维奇的地位,甚至丢掉了反对党内部对其的信任。

美国人也没有想到,米洛舍维奇的民众支持率为何会如此之高?同时,美国人又对金吉奇的不作为深感不满——如何把米舍洛维奇拉下马,成为美国人最紧急的任务。

(科索沃战争过后的断壁残垣)

但是,除了金吉奇,美国又面临在塞尔维亚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因此只能继续支持金吉奇。

而重新得到信任的金吉奇恍若开窍一般,主动退居幕后,让并没有什么名气的科什图尼察竞选总理。

在这样的背景下,金吉奇所在的塞尔维亚反对党在2000年9月的总理大选中强势杀出,并击败了当时由米洛舍维奇领导的的执政党。金吉奇也成为了当时的塞尔维亚总理。

金吉奇终于战胜了自己的“老对手”。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败选之后的米洛舍维奇成为了西方国家抓捕的对象,美国等一众西方国家以“战争罪”对米洛舍维奇穷追猛打,要求将其送往国际法庭进行审问。

(米洛舍维奇)

这在塞尔维亚人民看来显然是无法接受的事情,米洛舍维奇虽然屡屡发动战事,但是他在国内人民的心中有着极高的威望——让一个主权国家的前总理去海牙国际法庭受审,这无疑是在“哐哐哐”的打这个国家的脸。因此时任塞尔维亚总理科什图尼察强硬地回绝了这一丧权辱国的要求。

但并非所有的塞尔维亚人都是如此的强硬,金吉奇心想:如果将米洛舍维奇交给美国,自己既能清除一大政敌,又能收获美国人提供的12亿美元的经济援助,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金吉奇决定跪舔美国,派出特使抓捕了米洛舍维奇,并暗中将其交给了美国人。

消息传出之后,南联盟内部举国哗然——就连时任总理也不知晓金吉奇的举动。金吉奇随即被打上了卖国求荣的名号。

但是金吉奇却是不以为意,认为时间会冲淡一切,自己将会成为南联盟最伟大的领导人。然而事情真的会如同他所料想的那般吗?

二、卖国求荣之后:美国人的空头支票,塞尔维亚人的不满

将米洛舍维奇出卖给美国人,金吉奇看重的是美国人12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对于当时国内经济持续走低、急需战后重建的塞尔维亚来说,这笔钱如果到账,无异于“久旱逢甘霖”,是求之不得的大喜事。

金吉奇深知这笔钱的重要性,因此屡屡与西方国家接触,不断地示好,希望美国人能快点儿把这笔钱打到塞尔维亚的银行账户上。

与金吉奇的急切不同,美国人显得对这件事漠不关心,即使米诺舍维奇受审完成,美国政府也一直拖拖延延,并没有将允诺的12亿美金打到塞尔维亚的账户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洛舍维奇被捕)

前前后后拖延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金吉奇才突然发现,自己被骗了——所谓的援助,不过是美国人开出的空头支票罢了。第一批总计3亿美金的援助资金,被各方克扣,最后仅仅到账6000多万美元。

在正式接手塞尔维亚的大权之前,金吉奇曾经向刚刚经受过战火的人们承诺过,他“会给塞尔维亚人民带来崭新的十年”。而此时的国内由于战火的侵袭,正是一片废墟,这该怎么办呢?

金吉奇很悲痛地意识到:在出卖了米洛舍维奇之后,和西方国家打交道是多么的困难——外有美国人的空头支票,内有平民百姓的不满。

(塞尔维亚)

很多亲历过科索沃战争的塞尔维亚人都对美国痛恨不已,许多塞尔维亚的作家以文学为武器,来反抗金吉奇对于美国人的奴颜婢膝:

“向美国人低头,那么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要受到威胁……来认识战争的危险,那些有过切肤之痛的受害者的体验使我们意识到美国炸弹对人体造成损害,天文数字般的毒气排放量会给塞尔维亚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基于这样的认识,塞尔维亚人认为必须要宣扬“与美国人交往”的危害。

很多塞尔维亚人甚至提出了这样的主张:要大力发展核武器,向美国大力宣扬核武器的威力,以达到有效地恐吓与震慑敌国的国民——这让想要与美国人交好的金吉奇左右为难。

(塞尔维亚)

在贝尔格莱德市市中心的公寓,相当一部分人都在谈论有关金吉奇和美国的一切——男人自不必说,连腰都弯了的老太婆,甚至连只会只言片语的小孩,全都在谈论金吉奇和美国的事情。

“塞尔维亚打了一场多么的勇敢的仗!尽管失败了。当初我们勇敢到骨头都痛地卖命干活,现在就像是骨头被人拔走了一样浑身乏力完全不想干活啦。”

“金吉奇用‘老实巴交’的方式代替了战争,那里面也有年轻的士兵成群结队地回来,他们看起来就是名副其实的残兵败将。”

(塞尔维亚人民不屈服于美国)

而更多的塞尔维亚人则是无心关注战事,他们的生存状态急速恶化,特别是被从城市驱赶出去的居民。在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最常见的疾病是饥饿。

“一饿就浮肿,因为饥饿使得血液分解,渗出液体,液体在手脚聚积。这是一种怪病。浮肿越肿越大,像气球一样,严重时,皮肤肿成半透明状态,十分光滑。不痛不痒,但是周身虚弱,一点劲儿都没有,四肢重千斤,动都动不了。”

青蛙、蚂蚱、蟋蟀……“现在,当唯一的选择是挨饿的时候,我就和别人为躺在路上的动物死尸而战。再活一天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我唯一没有吃的东西就是人肉。我听说过很多其他村庄的人吃人肉的故事。”

在极限生存环境下,人们只有绝望的痛苦。他们的选择无法让自己死里逃生,只是那种死法的区别而已。

当被持续轰炸的战争忽然宣告失败、金吉奇出卖米洛舍维奇的时候,塞尔维亚民众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表示难以置信。

(塞尔维亚的“贫民窟”)

虽然战争的结束带来的是一种解脱,是一种安定感,战乱所带来的不安和颠沛流离也终于可以画上句号,人们可以回归到稳定的生活,这是值得庆幸和感到安慰的事情。

但另一方面,对战争的结果却是难以接受的,骨子里是不愿相信金吉奇竟然做出这样的事情!

大多数人就像那六神无主的流浪汉一样,整个精神状态呈现出一种麻木和茫然,仿佛战败带来的不是所谓的和平的安定,而是某种坚持已久的信念开始无情地动摇和坍塌。

最终,引爆了塞尔维亚人民情绪的金吉奇被万人所唾弃,先是遭遇了车祸,后来在正式就任总理仅仅9天之后,就死在了国内黑帮的枪下,黯然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三、暗杀殒命

2003年2月,金吉奇正准备出访美国,结果车队在前往机场的路上突发意外。

当时,金吉奇一行人正从贝尔格莱德市的政府大楼赶往贝尔格莱德国际机场,随行人员浩浩荡荡,气派非凡。

然而,与别具一格的出行气势相比,沿途的安保工作做得可谓是一塌糊涂。在一个十分寻常的十字路口,一辆没有挂牌的大卡车突然杀出,冲向金吉奇的车队。

金吉奇的卫队大惊失色,匆忙阻拦,一时间现场火光乍起,枪声不断——最后卡车司机被打成马蜂窝,整辆卡车被完全拆解,但是没有发现任何有关于幕后主使者的迹象。

但是这一个小插曲也没有影响金吉奇的心情,因为他即将在一个月后当上塞尔维亚的总理。

不过,这一次的刺杀事件绝非偶然,因为在3月12日,金吉奇很快地就又再次遭遇了一次刺杀——而这一次,他就没有那么好运了。

当天是金吉奇就任塞尔维亚总理的第九天。此时,金吉奇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然而就在他刚刚走出贝尔格莱市的市政府大楼时,突如其来的一声枪响划破了塞尔维亚的平静——金吉奇中枪了!堂堂塞尔维亚总理,在本国首都的市政府大楼前中枪了!

无数的士兵从小巷中涌出,迅速地封锁了周围的街道,他们盯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手中的枪都上了膛。

然而,在袭击者开枪的瞬间,金吉奇本人和他周边的守卫都没有想到会有人突施冷箭,因此几乎毫无反应。

被紧急送往医院的金吉奇最终不治身亡,在当天下午含恨离世。

根据塞尔维亚当局公布的报告来看,金吉奇身中两枪,致命的一枪击中了心脏的右侧,几乎当场就要了他的命。

(金吉奇)

事件发生之后,塞尔维亚国防部迅速的派人追捕行凶的刺客,最终逮捕了3人。

经过一番审讯之后,塞尔维亚当局才发现这3人正是塞尔维亚当地黑帮所豢养的杀手。此后,有关于案件的进展就是没有任何消息传出——塞尔维亚当局几乎是不闻不问。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的舆论逐渐爆出,很多人认为金吉奇之所以被当街刺杀,是因为他推行的政策受到了国内黑帮的反对,再加上米洛舍维奇派系仍有不少高官在要处任职,对金吉奇心怀不满,因此共同谋划了这次刺杀行动。

只是塞尔维亚当局封锁了所有的消息,将所有的责任推给了那3个行凶的刺客,塞尔维亚黑帮也恍若置身世外,并没有对这件事发表任何声明。

最终就导致金吉奇含冤死在了行凶者的枪口之下,他就连塞尔维亚总理的位置还没坐热呢。

结语:

尽管金吉奇是被暗杀而死的,但是塞尔维亚民众并不感到可惜,甚至是拍手称快。

一些塞尔维亚人民甚至说道:金吉奇死了,塞尔维亚就安全了——塞尔维亚人民早就厌烦了那个男人。

作为一位野心勃勃的政治家,金吉奇最终竟是落得如此下场,也算是咎由自取了。

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塞总理惨遭暗杀.2003年0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