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橡胶履带能够改善机械行驶性能,因此在农业、工程和车辆存在应用市场。但是橡胶履带全球市场规模仅百亿元,市场规模较小。我国是全球第一大橡胶履带生产国,国内有将近30家橡胶履带生产企业,其中90%的工程机械橡胶履带出口海外。

但是跟普利司通、Soucy、McLaren相比,国内橡胶履带企业规模均相对较小,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多数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毛利率普遍较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内较大的橡胶履带企业有上海华向、杭州中策橡胶、元创科技股份、江西金利隆等,其中元创股份和中策橡胶规模较大,元创股份已登陆资本市场。最近江西金利隆再次提交申报稿,希望尽快迈入资本市场大门。

研发投入金额或有操纵嫌疑

纵观金利隆,已有20年的发展史,可如果单纯从研发投入进行对比 金利隆算不上一个研发驱动型企业 更像是一个销售驱动型企业。

仅以2021年度的损益来看,全年收入为7.66亿元,销售费用为2260万元 但是研发费用仅为131.84万元 ,2020年的研发费用也仅仅是151.75万元 ,放在整个A股的资本市场里面 这样的研发费用金额基本上不值一提。

然而金利隆公布的研发投入又显示,2019年-2021年,研发投入分别为2398.19万元、2652.05万元和2427.28万元,以此数据作为公司大规模投入研发的证明。

很明显,金利隆公布的研发投入与研发费用差距极大 。

至于其中缘由,金利隆的解释是,研发投入中形成的产品销售的相关费用计入产品成本,未形成产品的相关费用计入研发费用。

由此可判断,金利隆的研发项目大多数属于生产线研发,相应项目的研发试制产品对外销售了,相应投入被记入了营业成本或者存货,至于最终研发结转的费用较少。

参照之前多个IPO企业类似情况,这一会计处理方式可能存在争议。比如,已确定能够正式量产的研发产品,却以试产的名义进行大规模生产,再将生产成本计入研发投入,从而美化研发投入。

实际上,由于近年来资本市场对IPO企业研发的关注,企业在为了夸大研发投入数据,有不少利用研发费用可计入营业成本这一漏洞,虚夸研发投入以便过会。

再结合专利详情、员工学历和薪资来看,金利隆的确也存在这一可能性。

例如,截至2022年12月31日,金利隆共获取专利23项,其中发明专利有6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以及实用新型专利16项。

不过从申请时间来看,有14项是在2020年申请,1项在2021年申请,还有3项是在2022年申请。

2020年之前,金利隆竟然没有获得专利,而正是在2020年金利隆开展了股份制改革,并在次年2月签署IPO辅导备案,这一状况又进一步印证了金利隆为美化研发成绩,从而在上市前突击申请专利的嫌疑。

研发人员薪资难以自圆其说

作为一家20年的老企业,并且每年的营业收入和利润逐渐增加,公司的研发队伍也应该不断地更新迭代,聘请越来越多的高素质高学历人才,而且研发人员的平均薪资水平也应当不断提高。

耐人寻味的是,金利隆70余名研发人员,其中78%是高中及以下学历,2019-2022年上半年研发人员薪酬分别为7.12万元、7.61万元、7.71万元、9.77万元,不仅低于同期的销售人员的平均薪酬甚至还低于普通生产人员的薪酬。

对于研发人员普遍学历较低这一疑问,金利隆的回复是比起学历水平,更注重研发人员的工艺技术经验,并且还强调学历并不能反映工作能力,研发人员在知识经验和技术储备方面,能够胜任研发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理似乎跟现实逻辑相违背。

因为既然金利隆强调研发人员有丰厚的工艺技术经验,说明这些研发人员都是经验丰厚的老师傅,那么老师傅转岗研发工作,收入却低于普通工人,显然不符合基本劳资关系逻辑。

联想到金立龙是生产线研发模式,可以推测出金立龙的研发,恐怕主要是生产工艺改变,而不是在材料技术上的创新,这也正是金立龙研发费用不高的原因。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当被问及公司研发人员学历,金利隆以双箭股份、三力士和三维股份为参照,用本科以下学历人员比例错位对照,为自身研发人员学历问题辩护。

实际上,金利隆拥有拥有本科学历的研发人员只有5.6%,而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比为78%,金字塔式的研发人才结构,这才是学历问题的重中之重。

对比来看,以双箭股份的研发人员学历结构,本科以下学历占比仅为35.4%,不难想象,其中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恐怕数目极小。而三力士虽然其中本科以下学历为 86 人,占比为76.11%,但是研发人员中有2名博士,11名硕士,14名学士,高中及以下学历人数占比,怕是不会高多少。

但是,金利隆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回复却声称,金利隆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相比,研发人员学历水平较为接近,不存在显著差异

研发元老在IPO辅导前纷纷离职

值得玩味的时候,金利隆公布了4个核心技术人员,其中包括董事长郑友直和董事、总经理郑刚,郑友直和郑刚是父子关系,二人分别是初中和中专学历,且从公司公布的基本情况看,二人历往工作经历当中并没有从事研发的经历,但均从事了管理职能。

但是,金利隆的会计师事务所被问及“是否存在研发人员与生产人员混同,或研发人员兼具管理职能的情形”,给出的回复却是:

公司专职的研发人员专门从事研发活动相关工作,不从事生产、管理、销售

等其他经营活动,技术研发中心总监岗位除了从事具体研发项目外,也负责公司

研发部门、研发体系等与研发相关的管理工作,除此之外不存在研发人员兼具管

理职能的情形。

这一表述,与IPO申报稿恐怕存在着矛盾。

除此之外,还有2个核心研发人员,分别是姜在胜和龚凯强,二人职务分别是技术总监和产品设计师,但从基本情况来看,二人均是2019年上半年入职。

那么2019年之前,金利隆没有研发人员和开展研发吗?。当然不是。

早在2016年9月份,江西省科学技术厅条财财政处就发出了《关于 2016 年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项目会议评审的通知》,对于申报的项目进行综合评审,其中就包括金利隆申报的“江西省橡胶履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是葛献民。

还有资料显示,2016年金利隆还向宜春市科学技术局提交了科技成果登记表,其中一个成果名称是轻型农业机械橡胶履带,成果完成人员名单包括:葛献民;李玲丽;陈涛;许伟伟;金文俊;贺学兵。另一个成果为“装载机橡胶履带 ”,完成人员为郑友直;李玲丽;陈涛;许伟伟

最终,验收委员会一致认为,这个两个项目完成了计划项目申报(合同)书的任务,技术达到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同意通过新产品验收。

此外,2018年葛献民、李玲丽和郑刚还发明了一项名为“一种提高橡胶履带花纹面胶使用寿命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

由此可见,葛献民、李玲丽、陈涛、许伟伟一度是金利隆的研发主力。

不过金立龙IPO申报稿披露的核心技术人员名单当中,并没有葛献民等四人的姓名。

不过金利隆披露的信息显示,之前葛献民和李玲丽的职务均是公司副总经理。但是2018年12月,葛献民离职,2019年2月李玲丽也离职而去。

只是离奇的是,在会计师事务所回复意见中却显示,2019年和2020年金利隆却均向葛献民支付了22.09万元薪酬,2021年也支付了2万元。此外2019年郑友直还 向葛献民代付薪酬150万元,2020年又代付20万元。

总之,金利隆的研发能力如同迷雾一般,多处难以自圆其说,从侧面说明金利隆的研发实力不强,难以实现技术人才迭代升级,这些恐怕将成为其IPO路上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