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法大罢工越演愈烈。

据路透社报道,英国工会数据显示有30万老师、超过10万公务员、1.2万火车司机参加了周三的跨行业罢工,要求提高工资。

英国目前正在遭遇着40年来最严重的通胀,CPI(消费者价格指数)不断创40年来新高。到去年年底,英国的天然气价格上涨近130%,电力价格上涨66%,食品价格也连续上涨。

法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今年1月10日,法国政府公布退休制度改革方案,将退休年龄从目前的62岁提高至64岁。

这一政策引发超过百万人游行示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民众反对意愿强烈,但英法政府均没有松口的意思。用英国首相苏纳克的话说:“政府正面临艰难的选择,无法承担大幅加薪。”法国总理博尔内也表示:“推迟到64岁退休这一点没得商量。”

英法当前严重的内部矛盾,其本质在于国家财政已经没有办法支撑民众的高福利生活了。

英国脱欧之后,每年将损失1000亿英镑。英国预算责任办公室认为,脱欧将在15年内让英国的经济规模缩水4%。

而法国在经历新冠之后也是债台高筑,据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INSEE)数据,2021年其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达到112.9%。

与财政缩水同时并行的是,英法在世界的影响力正在收缩。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目前英法汽车品牌在中国的业务板块极速收缩。英系品牌中,捷豹路虎逐渐被边缘化、路特斯品牌被吉利收购、名爵辗转被上汽收购;法系品牌中,标致、雪铁龙品牌在中国艰难维持,雷诺早已退出中国,DS在中国名存实亡。

目前来看,德国是当前最稳的国家,但作为参考,德系汽车的销量也在华下降。包括大众、奔驰、宝马品牌在内,2022年均出现了微幅下跌。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英国、法国、德国凭借着在航空发动机、发动机、工业控制、飞机火箭、红酒美食、汽车等领域的垄断地位,在全世界收割财富,以维持国内国民的高福利生活。

然而这一平衡的体系正在被打破。单就汽车产业而言,以比亚迪、吉利、长城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已经在部分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打破了英法德的技术垄断,建立起自己的产业链。

并且,中国汽车正在走出国门,与英国、法国、德国的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展现出无限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观英法内部,政府的福利开支不堪重负。与此同时,受高福利制约,许多企业家纷纷选择将产业转移出欧洲,这导致英法政府的财政收入进一步下降。

一个普通法国人的工资将近一半都要上交国家,而他辛苦工作和那些靠着失业保险金过日子的人得到的工资差不了多少。

一旦降低福利待遇,便会遭到国内民众的一致抵抗。因而英法政府也只能在这样的僵局中进退两难。

并且在美元金融体系下,英法很难获得主导权,对于国内通胀居高不下,民怨沸腾的局面英法也很难从根源上解决。

躺着挣钱的日子结束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这样的痛苦都将与老欧洲如影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