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周南 文梅 北京报道

“截至2月6日晚,土耳其救援人员数量达1万人,但仍然远远不够。”

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下称“卓明”)负责人郝南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天气、交通道路、政治环境复杂等因素的叠加,让这次救援非常复杂,即便把全球所有的救援力量都在6日当天调集到现场,可能也无法满足每个区域的救援需求。这次自然灾害显然超出了人类救援能力,我们一般叫这种灾害为‘巨灾’”。

“巨灾”之下,一场全球国际救援大家庭的集体行动正在进行。

为响应救援,截至北京时间2月7日上午11时,全球已有33支队伍正在动身前往或者已经到达土耳其开展救援工作。按照统一部署,中国政府派遣中国救援队82名队员于7日下午前往土耳其。而在此之前,中国民间救援力量公羊救援队已经出发前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成都授渔公益、蓝天救援队、深圳公益救援队、平澜救援队、北京救援协会等多支民间力量启动救援响应,铿锵待发。

为热血奔赴的一线的中国民间救援力量叫好的同时,这些队伍将面临什么、还需要什么,他们能否抓住“黄金72小时”等备受关注。

“72小时黄金救援”存疑

“现在救援队正处于部署阶段,他们需要知道灾情的大概形势,需要根据信息制定计划,了解如何进入当地,如何投放力量。到达后,救援队则需要更多现场信息,由此确定在哪开展作业;开展作业的方向确定后,则需要更加具体的信息以便实施救援。”国际救援力量的工作是分阶段分步骤进行的,每个阶段所需信息不同,而卓明正是致力于解决灾害援助中信息不对称问题。

公羊救援队出发前也咨询过郝南,这支队伍预计当地时间2月8日抵达地震受灾点,到达之后,他们是否依然处于“72小时黄金救援”内?

郝南直言,人们常说的“救援黄金72小时”其实是有条件的。

“72小时救援窗口是指在气温25度,湿度、海拔正常的情况下,被埋压人员在72小时后生存机会才会出现加速下降。但如果在低温环境下发生失温,生存时间可能只有几个小时。”

土耳其正值严冬,震后降雪天气容易造成废墟中受灾人员的失温,生命救援的窗口期由此大大缩短,“因此,可以说这次不具备‘黄金72小时’的条件,这也正是本次地震造成伤亡情况会比较严重的原因之一。”

不过,7日晚上之后土耳其是否还有生命救援的需要尚不能下定论。郝南指出,如阿达纳附近较为暖和,对于气温稍高、有水,或周边有热源的受灾人员来说依然值得救援。同时,虽然城市搜索救援作业以砖混结构建筑为主,但农村地区的平房坍塌通常造成浅埋压,依靠轻型救援队或自救互救也可以解决,救援队也可以发力。

这也牵扯到“72小时”的另一个误会,搜救工作并非到72小时就停止,一般5—7天为一个正常周期。参考汶川地震和尼泊尔地震的应急期都持续20多天,本次也不会这么快结束。

救援难度堪为“最高等级”

外部救援队伍面临重重挑战。

机场是国际力量到达灾区最主要的渠道,也是投放外来资源最快速的通道,对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都至关重要。

然而,“土耳其的几个机场,各有各的问题”。

联合国对外建议的两个入境机场是阿达纳机场和加齐安泰普机场,前者于北京时间7日上午10点左右已经饱和;目前尚在运作中的加齐安泰普机场和马什拉机场虽完全归于救援使用,但不能起降民航飞机(人道主义货机和军用飞机可起降),这对民间救援力量的进入形成限制;另有马拉蒂亚机场因没有重型装载机,卸货能力和自动化程度有限,对携带较多装备和物资的社会力量来说并非优选;开赛利机场则距灾区较远,途中要经过一段山路,效率较低。

郝南作出预测:“估计其他灾区的接待能力也会很快饱和,再晚些,有无航班、能否降落都是问题,搞不好在起飞之前就得排队。对外来救援力量的接待能力非常有限,没准什么时候救援通道就关闭了。”

交通之外,土耳其境内多处水库受地震影响较大,叙利亚境内多处出现水坝漏水或水利设施损毁等情况,存在的风险不容忽视。

除了专业救援,社会力量跨国响应在到达当地后其实是具脆弱性的,其补给保障无法全部由国内带到国外,衣食住行都要借助在地支持和前后配合。语言障碍、灾区及其附近几乎没有华人团体、霍乱威胁、土叙边界动荡等多重因素的叠加都使整个灾区的救援难度大大提升。且国际救援队伍的救援救灾执行成本相当高,仅仅是救援带的超重装备就有相当的花费,给车加油、请向导、找志愿者等等都需要资金。

“如果国际救援也分等级,这次一定是最高等级,也是难度最大的。所以,我们这次强烈不建议没有国际经验的国内队伍前往救援。”郝南说道。

救援持续进行中

“现在要想着活下来的人怎么好好活。”

据卓明方面预测,本次地震土叙两国或造成至少1万人遇难。而遇难人员之外,还有几十万的人口面临寻找食物、庇护所等难题。虽然土耳其官方已经发布了各个城市里避难场所的指引,体育场、学校等都开门接纳灾民,但容量毕竟有限。且即便土耳其的救援能力是中东地区最出色的国家之一,仍不能确认这几个城市的医疗系统能否满足大量伤员的就医需求。

随着夜晚的来临,灾区最迫切的就是保暖需求,需要大量的帐篷、取暖器、毛毯、保暖衣物等。“目前到达灾区的物资只能满足大概不到十分之一的需求。”另外,下一步的物资供给、人员安置,伤残人员的照料、心理支持等都是难题。

“但是接下来我们必须要去面对一个事实。”郝南话锋一转,强调了这次土耳其叙利亚地震造成的需求是非常迫切、非常深刻、非常广泛、非常深远的。

他介绍,卓明作为救援力量的“参谋部”,接下来的工作有三个方向,一是分析各个重灾区建筑垮塌的情况,通过视频、社交网站照片定位等方式,尽量还原每个城市垮塌建筑的震前情况;其次努力搭建网站,争取把收集到的信息集成化呈现,目前已有的中文资料稀缺且欠细致深入;同时持续跟进一线救援队伍的需求,随时随地准备为其提供好后台的援助支持。

所有的理性分析之外,郝南说:“救人这个事,今天我救你,明天他们救我们。灾难面前,失去家人、失去住所之后,人类的情感是一样的。我们经历过汶川地震,知道经历这种级别地震后的一段时间里,亟需各种外来救援力量填充,这个过程非常难熬,需要时间才能重新达到平衡。所以我们希望用各种办法减少目前正在灾区受煎熬的人们的痛苦。”

北京时间2月8日零点,郝南建立的土耳其响应工作群里,不停有志愿者分享支持民间救援力量的相关信息。

土耳其震后的第二个夜晚即将来临,救援工作正在持续进行中。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