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西方既是地理概念,也是文明与政治概念,从地理上来说,乌拉尔山、地中海与苏伊士运河以东到白令海峡之间,这属于东方,而从文明与政治概念来说,东西方的划分也大致如此,当然,日本、韩国可能有些特殊,但他们其实不能算是真正的“主权国家”,对于它们的定义应该是这样的——西方文明的附属,是依托西方文明首领而存在的国家,它们在地理上是东方的,但在文明、政治和立场上,却是西方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东方在崛起,但形势并不乐观,甚至还存在反复。比如说,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中俄两国就陷入了困境,就俄罗斯来说,在军事上深陷俄乌战场,短期内无法脱身,想要用核武,但代价太大,不可预测的因素过多,所以普京仍然致力于以“常规力量”解决问题。然而,这也就意味着短期内大鹅不要指望从泥沼里爬出来,军事上陷入苦战、经济上备受制裁,导致俄罗斯陷入了“战略困境”。
就中国来说,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甚至可以说“隐忧更大”,“危机更多”。比如说,由于普京将俄战车带沟里去了,导致中美俄三国博弈的动态平衡被打破,美国高度自信,对华动作更加咄咄逼人,一再拿台海问题来施压中国,企图迫使大陆做出“战略性”让步。中国让步,恐怕就再也无法超越美国;不让步,用张汉晖大使的话说,美国就可能在台海“复制、粘贴”乌克兰模式,用代理人战争的方式打断中国崛起。

众所周知,中俄在地理上同属于“东方国家”,俄罗斯一心想要融入西方,却惨遭西方抛弃、排斥,直到中国崛起,美国才想到“联俄制华”,拜登提醒普京“帮我,就是帮你”,但遭到了普京的拒绝,可以说,中俄携手既有西方排斥、敌视俄罗斯的客观原因,也是莫斯科的“主动选择”。中俄携手代表着亚欧大陆的崛起,也代表着东方的崛起,而两国先后陷入困境,面临被美国“各个击破”的危险,说明东风目前还压不倒西风。
伊朗也属于“东方国家”,在地缘上它属于“中东”,但地理上,它属于西亚,也是亚洲的一部分,波斯文明是东方文明的一种,所以伊朗也属于“东方阵营”,与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泾渭分明。就在最近,受到俄罗斯的拖累,伊朗雄狮也惨遭暴打,1月29日,伊朗中部一座军工厂在深夜遭遇无人机袭击,并且引发了爆炸;2月3日,据澎湃新闻的报道,有消息称,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总部发生爆炸并被摧毁。
伊朗为什么会突然遭袭,而且还不是一次两次?原因很简单,因为伊朗卷入了俄乌冲突,准确来说,就是为俄罗斯提供了大量自杀式无人机,这引起了美国和西方世界的强烈不满。根据伊朗媒体披露,上月末遭袭的军工厂,就是该国“沙希德-136”自杀式无人机的生产基地。而伊朗其实也知道自己因为“挺俄”会遭到报复,所以一度表示,“不承认乌东和克里米亚入俄”,企图表面上与俄罗斯保持距离,结果依然遭西方暴打。

当然,美国及其领导的西方没有直接动手,下毒手的是以色列,去年年底,以色列强人内塔尼亚胡卷土重来,重新担任了该国的总理,内塔尼亚胡一向主张对伊朗强硬,积极配合美国的“全球战略”。因此,大家可以看到,内塔尼亚胡上台之后,以色列对于军援乌克兰“开了绿灯”,且出手袭击了伊朗,因为伊朗为俄罗斯提供了自杀式无人机。所以,伊朗遭暴打是内外因结合的结果,但根本诱因,还是在于被俄罗斯拖累。
最后一个“倒霉”的东方大国是土耳其。2月6日凌晨,土耳其东南部连续发生2次7级以上的地震,这是土耳其近百年来遭遇的最大灾难,截止到目前为止,地震已经造成土耳其近3000人死亡,约1.6万人受伤,且伤亡数字还在不断上升。土耳其地震专家艾哈迈德·奥文·埃尔詹表示,地震的威力极大,相当于130颗原子弹持续爆炸了43秒,由此可见,土耳其人这次的确是“倒了大霉”了。
从地理上来看,中俄伊土都是东方国家,虽然各自文明不尽相同,但绝非西方基督教文明,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与西方“过不去”。中俄就不说,力主建立“多极化世界”,这从根本上动摇了美国建立的“霸权秩序”,中国的崛起,更是有可能“东风压倒西风”,未来全球说不定都得“学说中国话”。伊朗也不需要多说,自从建立开始,就和西方关系紧张,和西方的“带头大哥”美国摩擦不断。

至于土耳其,表面上土耳其是西方的人,但事实上,双方互相看不顺眼,土耳其一直想要加入欧盟,但欧盟打死不收这个“异教徒”,气得埃尔多安只能“揭竿而起”,以伊斯兰世界领袖自居,和西方“分庭抗礼”。土耳其还在库尔德人的问题上和美国有“新仇旧恨”,美国要扶植库尔德人,而库族人是土境内最大的分裂势力。土耳其还与俄罗斯“眉来眼去”,不仅采购S-400,而且还转卖俄油、俄气,间接帮俄输血,美国很恼火。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俄伊土这四个“和西方不对付”的国家,最近都不大顺,这其中有天灾,有人祸,但为什么倒霉的总是东方国家,为什么搅乱全球的“始作俑者”美国却“稳坐钓鱼台”,还没真刀真枪地干起来,就已经让全球“风云变幻”,让对手“疲于应付”?还是内外因素的结合,就内因来说,一方面,美国国力强大,实力雄厚,用张召忠的话说,中美之间的科技差距已经“缩短”到15年左右,这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美国率先将人工智能应用在战场上和地缘政治的博弈中,使得美国在大国争霸的过程中“步步先机”,甚至“料敌如神”,一步步将中俄逼入战略困境。就外因来说,最为重要的,还是普京在晚年犯下了重大战略错误,过高估计了俄罗斯的国力、高估了俄军的实力,轻信了俄情报部门的误导,所以才轻率做出出兵乌克兰的决定,扑通一声跳入了美国布设的“战略陷阱”。

和中俄伊土的麻烦比起来,美国的就“走运”得多了,“零元购”算个啥,枪击案算个啥,哪怕是“债务违约”其实都不是事儿,原因很简单,哪有左手向右手借钱还借不到的道理?美国会允许自己的政府关门吗?会允许美元“信用扫地”吗?所以,美债违约压根就是伪命题,共和、民主两党是一定会“达成妥协”的,之所以在“债务上限”的问题上撕逼,除了“利益交换”之外,无非是让外界以为美国政府对于债务高企很认真,很在乎,会想办法“降低”,其实压根不是这么回事。
因为美国是“印刷美元”还美债,印刷机在手,再多的债也还得起,但在态度上不能太随意,要注意一个吃相,所以每年要违约,每年提升债务上限,做得都很认真,其实美国政府非常清楚,只要霸权不倒,美元依然还是硬通货,“借再多的钱”都不是事儿,别国还会继续采购美债,为啥?因为有收益啊,有利息啊,还得用美元。所以,和倒霉的东方国家相比,美国的麻烦真的不算事,更加谈不上危机了。
这就是战略主动权,这就是“战略优势”,与美国相比,俄罗斯面临“战争困境”、“经济危机”、“政治危机”;中国面临“台海危机”、“南海危机”、“半岛危机”以及发展减慢的问题,美国可能遇到的真正麻烦,不过是“通胀问题”。所以,想要“东风压倒西方”,这不是那么容易的,短期内难以实现,崛起如爬山,越向上,风险越大,成功了,自然是“无限风光在险峰”,但如果失败了,那就“一失足成千古恨”了。

所以,还是那句话,不能着急,必须要有战略定力,以斗争求和平、求发展,这没错,但一定不能“战略冲动”,正如前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所言,“原则上,不打无准备、无把握的赌气仗、消耗仗”,能够在保住底线的情况下“不打仗,谋发展,不变色”,那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