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话题,在军迷中谈论几十年了,却一直保持着新鲜,永远不乏讨论者。那就是如果林彪、粟裕出任志愿军司令员,会打得怎么样?

关于粟裕,没有讨论价值,这是个伪命题。粟裕虽然下达过东北边防军司令员的命令,但东北边防军和志愿军完全是两个概念。把东北边防军司令员(7月10日)等同于志愿军司令员,完全是偷换概念。你喜欢某个历史人物可以,但千万不要成为饭圈,高麻子在粟裕不能到任的两个礼拜之后就出任东北边防军司令(7月23日),按照这一逻辑,岂不是毛主席也属意高麻子出任志愿军司令员?

粟裕的主要问题是威望不足、资历不够,指挥不动四野部队。他连三野的很多将领都指挥不动,别说四野了。指挥员的素质并不仅仅是能不能打仗,而是指挥能不能“一”。指挥要一,这是军队作战最基本的原则。粟裕出任志愿军司令员,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一”。

其实别说粟裕,连彭德怀都存在指挥四野部队不顺畅的问题,彭德怀可是堂堂解放军副总司令,他都能碰到这样的问题,可想而知粟裕的情况(见后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林彪就不一样了,和彭德怀并称为“军中双骄”的林彪本来是出任志愿军司令员的不二人选,因此多年来对他的讨论极为热烈。

把无数人的争执、争论、争吵归纳起来无非是两个意思。

一是林彪怕美军、怕死,所以不敢去。这是准官方说法。

二是林彪有病,没法去。

聂荣臻元帅在回忆录里就说:“毛主席原先决定让林彪去朝鲜指挥志愿军,可他害怕,托辞有病,硬是不肯去。奇怪得很,过去我们在一起共事,还没有看到他怕死到这个程度。”

一般都认为聂帅是在特殊情况下评价特殊的人,是违心之言,所以不足为信。

那聂荣臻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我在上一篇文章就说过,这件事可以写成多个版本,原因就在于选取多少史料,就会写出什么样的效果。

一、林彪是中央内定的志愿军司令员

关于这一点,毋庸多言。1950年10月4日,北京来的专机抵西安机场,彭德怀正是乘坐这架专机紧急前往北京开会。登机前,彭德怀甚至都不知道是什么事要开会,还叫秘书带上了三年规划方案和图表,准备汇报。

抵达北京后,彭德怀才知道会议内容是抗美援朝,出兵朝鲜。大家都知道,当天的会议彭德怀因为到的晚,不了解情况,没有发言。10月5日上午9时,邓小平受毛主席委托来找彭老总,两人交谈大约一小时后,一起坐车前往毛主席住所。

因为昨天的会议上,彭德怀没有发言,毛主席不知彭老总的意见和态度,其实毛主席、周总理、朱德等在10月2日的小范围会议上已经决定由彭德怀挂帅出征,但事先没和彭德怀沟通,毛主席心里没底,所以特派邓小平先了解一下,然后再亲自与彭德怀交换意见。

坐下来之后,两人开门见山直接谈了出兵援朝的问题,彭德怀表态完全支持毛主席的意见,应该坚决出兵。毛主席大喜过望下顺势说道:“下午开会的时候,请你好好谈一谈。另外,你看派谁挂帅合适?”

彭老总脱口而出:“我听说中央不是早已决定派林彪同志去吗?”

毛主席说:“林彪同志有病,不能去。”(关于对话,各种书籍各种版本,故本文用最直白的语句。)

国内出版的抗美援朝战争书籍,只要写到这个桥段,基本都是这么写的。熟悉抗美援朝战争的读者,对此很了解。

远在大西北的彭德怀对此都有所耳闻,这个问题不必讨论了。

二、林彪对错讨论

多年来,对于林彪在抗美援朝战争上的态度问题,站在林彪这边的都说林彪虽然没去,但依然做出很多贡献,比如13兵团和15兵团指挥机构对调的事,各种出谋划策等。反对的自然引用聂帅回忆录,一口咬死林彪害怕美军。

公众所知的,反对出兵最坚决的是两个人,一个是林彪,一个是高麻子。大家更知道,反对的人大有人在,毛主席后来说“赞同出兵的就一个半人”,“半个”是指周恩来总理。包括一开始征求意见时,彭德怀的意见也是“苏联完全洗手,我们装备差得很远,只好让朝鲜亡国,是很痛心的。”

为什么大家都知道很多人反对出兵,却只公开林彪和高麻子的名字呢?原因大家自然也是知道的。

实际上林彪虽然反对出兵,但他是做好出征准备的。美军仁川登陆后,林彪把第四野战军技术侦察局局长彭富九和政委钱江紧急召到北京,当面交代:“中央正在研究出兵援朝问题,可能要我去朝鲜”。要求他们立即组建一支技术侦察队伍,准备随他赴朝,并嘱咐:“此事中央正在讨论中,要做好准备,但暂不要对别人讲。”

我要说的就一句话,不能把正常发表意见说成是“畏惧美军,怕死”。持同样意见的是大部分人,难道都是“畏惧美军,怕死”吗?

而且,毛主席并不是一直都是坚持要出兵的,毛主席的决策过程是非常曲折和复杂的,这是由战争形势发展和中国的战略利益所决定的。在大部分时间里,林彪和毛主席的意见是一致的,而最终下决心出兵,本来就是一个非常人所能下的决定。甚至可以说,只有毛主席才有这样的魄力下出兵的决心,怎么能把正常的意见说成是“畏惧美军,怕死”呢?

那毛主席有一段时间内也是不想出兵的,那岂不是也是“畏惧,怕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问题很大,需要很多篇幅,后一篇文章专文讲述,这就是中国参加朝鲜战争的决策全过程。在这个问题上,我犯了错误,和大家共勉。很多人认为我对朝鲜战争问题的研究上,目中无人,说得太对了,我确实有这个骄傲心理。虽然我一再提醒自己戒骄戒躁,还是老是犯这个错误。上篇文章中我说到,中国目前没有把决策过程说清楚的书籍文章,我说错了。虽然没有单个人单本书把问题全说清楚,但综合起来,已经说清楚了,其中沈志华教授说得最清楚(基本全部说清楚,有些问题还有待商榷)。单论朝鲜战争中的国际关系,在中国沈志华教授水平最高。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没有单独一个人完全说清楚,但说出的话意思却是国内还没讲清楚,这是错误的。

上篇文章里我说键盘侠的通病就是书没看几本,就敢开口乱说。我自己也常犯“乱说”这个错误,所以和大家共勉,不懂装懂一点都不光彩,其实是很可耻的事。我能在朝鲜战争研究到达现在的水平,是因为有无数的前人做基础,他们的论述或有错误,只是时代造成的,比如50岁的沈志华水平就不能和60岁的沈志华比。我这个时代,资料丰富程度超过了前人。他们的观点现在看起来或不足为奇,是因为他们提出观点后被普遍接受,而他们首先提出时,是非常了不起的。包括我提到过的任何一个学者,比如外籍华人中的李小兵、陈兼。现在我越过他们的肩膀走向更高峰,将来也会有后来者越过我走向更高峰。

三、林彪确实有错误

但要说林彪没错误,也是不对的。

林彪的错误说起来非常简单。10月5日的会议决定由彭德怀挂帅出兵援朝。可是到了10月6日继续开会研究入朝作战的具体问题时,林彪发言时仍然在谈出兵的不利因素,表示反对出兵。主持会议的周恩来当场打断林彪的发言,提出严厉批评。周恩来的批评是非常正确的,中央已经定下来的事,林彪还在公开反对,这是很不恰当的。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出而不战”的战略考量,也是林彪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中央其实早就有这个思路,下一篇文章会专门讲述。

与林彪相比,高麻子的态度就是彻底转变了。高麻子在与志愿军高级将领讲话时就直接承认,开始我是不同意出兵,现在思想转过来了。

林彪为什么没有转过来?我对林彪本没什么研究,这些年看了一些资料后,有了一些自己的观点。林彪是个非常骄傲、非常有主见的人,脾气很倔,很难让林彪改变自己的想法,而且他是很少的不怕毛主席的人之一。我说一件很少人知道的事。某年某月某日,某某某传达某某某的邀请,问林彪四日后上城楼观赏烟花身体是否可行。林彪不说话。四日后,某某某三次打电话,最后说:“能不能看在某某某我恳求您的面子上,问题我会尽力。”最后林彪晚23分钟到达,提前30分钟离开,全程没打招呼。

林彪非常倔。虽然中央决定出兵了,他还是觉得不妥,他还要讲。

林彪的错误并不止这一个。之前的文章讲过,10月17日,彭德怀接到毛主席电报,让他在18日回京,等从苏联回京的周恩来再次讨论出兵一事。当日,13兵团邓华、洪学智、解方、杜平联名向彭德怀提交了一封信。原来,10月16日,彭德怀召开了渡江部署会议,邓华等人回安东传达后,部队提出很多意见。最后邓华等人综合部队意见提出:“昨日渡江部署会议结束后,,经过讨论,许多同志表示,现在部队高射炮太少,又无空军支援,敌人可以集中大量飞机、大炮、坦克毫无顾虑的向我军阵地进行大规模攻击......建议度过冬季明春再出动为宜。”

在之前的问题里,我讲过这事,但我讲的只是美籍华人学者陈兼在他的书里说这个事,说彭德怀回京后借此威胁要辞职。可能我看书不仔细,也可能陈兼看书不仔细,我反正没在陈兼注释的原书里找到相关内容。

但是,换个角度呢。志愿军定于10月19日出动,临出动前出了这样一件事,非常之严重,大军出征前夕,上下不一,这是兵家大忌。18日,彭德怀抵京后把信给了毛主席看,毛主席当场勃然大怒:“现在敌人已围攻平壤,再过几天敌人就进到鸭绿江了。我们不论有天大的困难,志愿军渡江援朝不能再变,时间也不能再推迟,仍按原计划渡江。”为了表示对彭德怀的支持,毛主席让彭德怀以他的名义给邓华等人发报,下达渡江命令。

所以我们在《毛泽东军事文选》和《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里看到的这封电报,实际上是彭德怀写的、以毛主席名义发的。所以,任何人跟我说粟裕能“镇住”四野部队,我是不相信的。

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结束后的总结会,梁兴初被彭德怀狠狠地训斥了。彭德怀挑梁兴初当靶子,原因可不仅仅是所谓的贻误战机,用心良苦得很呐。顺便说一句,有传言说,第一次战役后,彭德怀意欲用贺东生代替梁兴初,是真的要“斩马谡”,但林彪不同意。我不怎么相信这类传言。

邓华他们的事,和林彪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只有那种没有担当、不愿意担责任的人才会说没关系。

邓华等人没有受林彪反对出兵的影响,有这个可能,但任何人不能拍着胸脯说就是有可能。毕竟邓华等人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战略观,并不是老大粗将军。林彪选择他去朝鲜,这也是原因。

既然说不能说邓华等人受林彪影响,为什么还说林彪有错误呢?

林彪这个人是极其讲究细节,非常细心的人。解放军并不是一支职业化的军队,部队指挥、管理、上下级关系,很多都依靠的是人和人之间的感情。邓华那种“两头冒尖”的脾气,林彪是清楚的。按照林彪的性格,他应该在中央确定彭德怀领兵后,跟邓华等人打招呼:要坚决服从彭德怀指挥。

邓华怕不怕彭德怀,肯定是心中犯怵的,彭老总脾气大,谁都知道。得知彭德怀出任志愿军司令员,邓华对洪学智说:“老哥,小心伺候。”

实际上,邓华犯怵归犯怵,他还真敢顶。

交代邓华等人尊重彭老总,坚决服从命令,属于林彪对彭德怀最大的支持。这种疏忽,对别人来说不是事,但对极其细心的林彪来说是不应该的。

但林彪的错误,就算拿放大镜找,也就这两个。而且我一再说了,林彪和毛主席有一段时间意见是一致的,都是持不出兵的态度。把林彪反对出兵,扣上帽子说成“怕死,畏惧”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下一篇文章我们来详细讲述中国出兵的全部过程,本文其实是给真正的文章做铺垫的,就草草写下吧。

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