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 图片均来自网络

作 者 | 郑渝川

1933年2月28日早晨,21岁的德国学生克劳斯·福克斯搭乘火车去柏林,从而侥幸逃脱了逮捕。他是德共成员,所以在火车站购买了报道“国会纵火案”的报纸后,当即决定不再返乡。当年9月,他进入英国在布里斯托尔大学登记求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个极富天分的物理学天才,所以尽管他的护照在第二年过期,但英国当局决定庇护他在内的德国籍学者。这并不能算是一个错误。是的,克劳斯·福克斯最终成为了美国国会和情报机构指控的“最危险的间谍”,将美英制造核武器的情报打包式地传递给苏联,但说到底,美英的核武器研发进程,福克斯本身也是关键的一环。没有希特勒党徒施加的迫害,福克斯原本肯定会继续留在德国,德国一定会先于美英和苏联成为核国家;没有福克斯等德国籍(裔)学者的参与,美英的原子弹和氢弹研发会大大延迟。

克劳斯·福克斯为什么会同意为苏联传递核心情报?他自己在进入英国后,其实并没有掩盖过自己的社会主义信仰,除了导师和圈内专家,结交的也基本上都是所谓的亲苏分子(这在后来成为英国军情五处找到他的把柄的关键)。这使得他在个人感情上确实有倾向于苏联的一面。

但福克斯对于英国也充满着感恩之情。所以,一定还存在更为深层次的原因,使得这个顶级科学家冒着巨大的风险传递情报。一方面,德国纳粹势力的上台,就是因为资产阶级,即所谓的社会民主力量,背叛了原本的同盟者德共,与旧贵族以及右翼保守团体合流。而对于这种背叛和媾和,英美法等主流资本主义大国最初是乐见其成的(认为是德国等中欧国家社会主义力量的衰败)。

另一方面,西班牙共和政府建立后,佛朗哥叛军在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支持下掀起惨无人道的屠戮,恰恰只有苏联对西班牙共和国提供了支援。美英法保持的所谓中立,其实就是对法西斯的纵容。这些使得苏联国内的残酷政治清洗相形见绌。所以,很多欧美知识分子即便知晓苏联政治内幕,但认为德意法西斯及其绥靖支持者英法美,是“更坏”的一方,所以竭力避免核武器这种可以极大地改变“正义国家”与“非正义国家”力量对比的大杀器,只被英美装备。这种心态使得欧美知识界很多人在苏联二战后直接出面主控东欧国家民主化进程(1948-1950)以前的十多年里,愿意在不获得报酬的情况下分享知识,传递情报。而在1950年以后,欧美知识界与苏联开始拉开距离,离心感增强,后者在此之后运作的谍报,则主要得益于金钱收买,而较难再主要通过信仰诱导。

牛津大学理论物理学荣休教授、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物理学荣休研究员、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理论物理学部门前负责人弗兰克·克洛斯所著的《最危险的间谍:多面特工与大国的核竞赛》一书,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引进出版。这本书以53万字的体量,详尽回顾了克劳斯·福克斯这位顶级科学家的“通俄(苏)”故事。

正如书中所谈到的,英国核计划中的重要人物鲁道夫·派尔斯将福克斯带入他的家庭和实验室,最终却遭到了背叛。拜尔斯是帮助福克斯摆脱政治纠缠的关键推手。福克斯来自德国,因德方阻挠因而难以正常转入英国籍,这在英德关系恶劣以后就使得前者颇具危险。拜尔斯也听说,福克斯在政治上倾向左翼——但话又说回来,欧美知识界那个时代的一流知识分子,只要稍具良心和正义感,又有谁不倾向左翼呢?所以,拜尔斯当时并无警惕。

福克斯被拜尔斯招募是因为学术天分。多年后,福克斯被英国在关押九年后获释,迁居民主德国,还能继续发挥科学研发的领军者才能。1941年,苏德战争打响,这使得福克斯等左翼科学家的政治尴尬地位得以缓解。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就决定与苏联结盟,但两个盟友之间保持着绝对的警惕,并想方设法相互渗透,后来,美国在加入同盟国以后,在与英苏精诚合作的同时,也分别派出了谍报力量。

英美苏都是在获悉德国核武器研发的进展后决定各自启动。《最危险的间谍:多面特工与大国的核竞赛》书中不无戏谑地评述了英国军情五处等情报部门在英国核武器研发计划启动后的低效无能,指出当时(1941-1942)福克斯已经在向苏联方面传递情报,其中有部分是派尔斯的成果,也有很多属于团队作品,福克斯是派尔斯的鼎力助手。

英国方面为进一步加快核武器研发,以抢在德国人之前让同盟国掌握核威慑优势,派出福克斯在内的顶级科学家团队加入到美国的“曼哈顿计划”。事实证明,美方的防间谍筛查和监控工作,与英方所做的一样业余。福克斯几乎是毫无障碍地从曼哈顿计划营地向苏联间谍联络人传递美方和英方核武器研发进展。因为福克斯本人是最优秀的物理学家,所以常被委以解决最复杂的物理、数学难题,这意味着英美苏三国是同时解决核武器研发的理论障碍,但花的是美国一家的钱。

因此,在美国率先试爆原子弹成功后,1945年7月英美苏三国领导人的会晤中,杜鲁门向斯大林炫耀这一显著成果时,斯大林表现出的平静确实不是美方人员猜测的没理会核武器的威力和重要性。四年后,苏联就试爆了自己的原子弹。核武器也由此转入福克斯的预想——只成为核威慑的工具,而不会被实际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克斯的落网,如《最危险的间谍:多面特工与大国的核竞赛》书中所说的那样,其实是难以避免的。他本人居留德国期间的档案记录,其实清楚记载了他在德共组织中的活跃程度;而苏联为了捕获英美核武器以及其他尖端武器研发的间谍部署体系,相当庞大,又拙劣地存在彼此关联性,也就是只要被揪住一个、几个节点,整个网络就难免浮出水面——苏联驻美大使馆还经常采用明码电报传递间谍活动的信息(虽然加上了代号,但只要持续观察和追踪,就会发现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