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是现代企业生产中一条颠扑不破的金科玉律,被写进很多现代企业管理的书中,无论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还是经营之神稻盛和夫,对此都曾多有提及。不过,可能很多人没想到,这条源于现代西方管理学、听起来有点高大上的铁律,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在贵习酒业得到了施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酿酒工艺分为多个环节,包括投粮、蒸煮、发酵、取酒等,不同的环节涉及到进原材料、红高粱出淀粉率、出酒率等一系列指标。贵习酒业建厂后,并没有因为自己只是贵州大山深处的一个小企业就放任散漫,而是一开始就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善于谋划的贵习酒业自建厂起就推行成本控制制度,每一个环节都有经测算后定下来的标准,比如,那时红高梁的含水率为百分之十二,一百斤红高梁能出88斤淀粉。车间主任或班长对这些标准负责,因为集体和个人奖金的多寡和是否达标挂钩,所以他们必须进行准确的操作和精准的控制。刚开始执行成本控制的时候,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既有班组因超额完成任务领到奖金的欢声雷动,也有班组因达不到标被扣奖金的低头丧气。但没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后,很快,所有的车间和班组都能精准控制成本了。

“从建厂起,贵习酒业就不是一本糊涂帐,而是算得清清楚楚,这个成本控制制度到现在已经坚持几十年了。”贵习酒业前厂长兼书记曾庆聪回忆道。

这,为贵习酒业40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厂初,招进酒厂的大多是当地的村民,之前他们还在田间拿锄头,转眼就成了酿酒工人。贵习酒业这种严苛的成本控制要求,与乡间自由散漫的风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成为当时人们津津乐道的趣事。不过,当大家看到贵习酒业生产的酒获得众多消费者的好评后,都明白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酱香型白酒传统酿制古法有着著名的“12987”工艺,而不为人知的是,在这个笼统的工艺数字背后,还有更多繁杂的数据需要测算和控制,比如出淀粉率、出酒率。40年来,贵习酒业既尊崇传统酿酒古法,又融合现代企业成本控制,两手一起抓,引领着企业的大船在时代潮流中劈波斩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