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婚姻制度诞生之前,“偷情”就已经诞生了。
即使在一段开放式的关系里,“偷情”也依然有种让人欲罢不能的魔力。
越是禁止的事,人们越想去做。
不禁不为,愈禁愈为。
就是著名的“禁果效应”,也叫潘多拉效应。
其实质是人们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在起作用。
两个“洋娃娃”的故事
仅仅只是个比喻
小时候你收到生日礼物,一个洋娃娃,你把它捧在手心很久。
然而渐渐就忽视了它的存在,没了新鲜劲。
有天你在橱窗里看到另一个洋娃娃,可家人说你已经有了更好的,不可以再买这个。
因为不能买所以你就更想要,觉得这个娃娃比自己那个好。
有天你偷偷打开橱窗把它拿出来玩了一会儿,结果被大人发现狠狠骂了一顿,还让你给老板道歉。
你会放弃那个娃娃吗?
不。
近距离接触后你发现它的质感确实比不上自己所拥有的娃娃,但依然有种得不到的魔力,你会想“我凭什么不能拥有它?”
它随时有可能会被别人买走,而你自己的娃娃却永远属于你。所以你更加在意它,每次路过橱窗都会看看它是否还在。
后来这个娃娃从出售状态变成了“出租”,在你的软磨硬泡下,家人同意给你租一个月,但只有周末你才有机会去玩一玩。
它依旧比家里的娃娃更具吸引力。
因为家里的娃娃你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玩,但这个娃娃不一样,你只能短期拥有,可能还要跟别人共享。你希望不停地“续租”下去,哪怕家人恐吓你说“把你的娃娃送人”。
你并不想把自己的娃娃送人,也未必愿意花大代价去买那个娃娃,但还是想要去玩一玩。
为什么有些男人和配偶具备感情基础,也并不想离婚,却还忍不住要和第三者接触?
这个比喻或许可以形象说明。
如何打破婚外情里的“禁果效应”?
很多案例都反映出类似情况:
男人和配偶有感情基础,也并不想娶第三者回家。
假如配偶发现后,非常果断地把婚给离了。
男人可能一下子就对第三者下头了。
因为“禁果效应”被破除,偷情的快感没了,第三者因为“得不到”而产生的魅力也消失了,反倒是果断离婚的配偶成了“禁果”。(当然这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男人和配偶有感情基础,并不想失去婚姻。)
可假如配偶没那么果断,甚至反过来去挽回男人,让他有一种你不会离开他的笃定感,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第三者会像橱窗里的洋娃娃一样阴魂不散。
并非她多有魅力,或者男人对她有多深的感情,而是那种禁忌的刺激感,不能完全拥有且随时有可能失去的紧张感,勾引着他的心,让他欲罢不能。
但是当然,并非每一个配偶都能果断离婚。
感情因素是一方面,现实因素是另一方面。
那么在你无法果断离婚的情况下,怎么做才能破除禁果效应呢?
一、不要去挽回
在案例里我经常强调的一点就是,不要去挽回出轨男,也不要做出任何“挽回婚姻”“挽回感情”的举动。
这并不能带来好结果,相反会让对方的出轨行为愈演愈烈。
你越挽回,他就越觉得你离不开他,觉得这段婚姻非常稳定。这并不会促使他良心发现想起你的好,反而会加深禁忌(偷情)的快感。
也许他自己也不明白,这种快感来源于哪里。
而且他当然希望你去挽回他。
你挽回他,他态度变好,于是你就觉得挽回是有效的。
但很快你会发现他并没有停止出轨。
二、不要拦着他,随他去干嘛
有些配偶担心,放纵会不会让他和第三者的感情越来越深?
就算他和第三者感情加深,也不是你放纵的结果,而是你自己失去了吸引力。
就算没有第三者,也会有别的女人。
你越是对他围追堵截,第三者的魅力就越大。
偷情的快感来源于偷,而不是情。
你的“禁止”,会让偷情这件事变得更加刺激。
三、找回自我才是最关键的
无论你选择离婚还是不离婚,在遭遇了丈夫出轨这件事以后,对你而言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找回自我。
太多姑娘,没办法把视线从对方身上挪开,挪到自己身上来。
她们的注意力始终被出轨男所占据,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恨不得把自己变成摄像头安在对方身上。
一个被情绪劫持的人,哪有魅力可言?
《欲望都市》里有句台词:人这一生,最有意思,最具挑战,又最重要的关系,便是你与自己的关系。
工作和男人都可以再找,但人生只有一回。
你对婚姻的经营也好,对感情的经营也罢,其实最终说到底都是在经营你自己。
在你气愤的时候,焦虑的时候,不甘心的时候,想要去质问对方的时候……
不妨停下来,去做一些能让自己变更好的事情。
出去跑几公里。
读一本书。
挣钱。
画画。
打扮自己。
陪伴教育孩子。
也许终有一天,你可以昂首阔步离开他。
“当孩子回到家,却再也找不到自己曾经拥有的那个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