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汪东兴以中央警卫局局长的身份闻名于世,因其长期保卫毛主席长达30年,因此,汪东兴也有“中南海大内总管”的美誉。

世人只知汪东兴是保护毛主席的得力干将,但人们往往忽视了汪东兴在历史上的晋升经历。

和胡耀邦一样,汪东兴也是中国红色革命史上赫赫有名的“红小鬼”,他爬过雪山,过过草地,趟过泥沼,渡过寒江,最后历经两万五千里长征抵达延安。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他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战士,一路历经班长、排长、青年干事,并于1945年成长为中共七大候补代表。

那一年,他刚刚满30岁,如此年轻的干部能成为中国革命史上赫赫有名的七大候补代表,别说在那个年代,即便放眼现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新中国成立后,他除了要承担保卫毛主席安全的重任,他还兼任着公安部副部长等职务。1958年至1960年,汪东兴挂职老家江西锻炼,出任江西省副省长,并在任期期间,创办了“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两年的锻炼期满后,汪东兴官复公安部副部长,同时正式担任中央警卫局局长,著名的8341部队政委,此时的汪东兴可谓权势赫赫、如日中天。

九大后,“黄吴叶李邱”当选政治局委员,之所以入选,是因为他们要准备“接棒”,完成权力布局。而作为后备梯队的汪东兴,此时他与纪登奎、李德生、李雪峰一起,进入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距离中枢权力又更近了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一三事件后,伟人将重点放在了王洪文身上,但吸取了前车之鉴,伟人并没有把所有希望寄托于一人,而是在注重培养王的同时,将汪东兴、华国锋、纪登奎、吴德、陈锡联等人纳入政治局之内,与王张江姚比肩而立,以防再度重蹈覆辙。

然而,伟人去世前,王洪文愈发不争气,伟人遂断了让他“接棒”的想法,转而让华国锋执掌大任。华的资历虽并不算老,但他的资格与党内其他老帅相比,有着较大的明显差距,因此,伟人离世前,不仅让汪东兴掌握警卫部队大权,而且还让他进入军委。

伟人如此安排,一来是对汪东兴的充分信任,二来是因为希望汪东兴将来给华国锋保驾护航。

何以见得?

毛主席曾这样评价汪:

“他是一直要跟我走的,别人我用起来不放心,东兴在我的身边,我习惯了,人还是旧的好一点,他的长处是心细,缺点是理论水平差、不喜欢动脑子。但是,不要小看了厚重少文,汉朝的周勃可是立了大功的。”

从这一段话可见,毛主席对
汪东兴的充分信任,毕竟,汪东兴在他身边工作整整30年,对于汪东兴,毛主席完全算得上是知根知底的,并且,在毛主席看来,尽管他缺点不少,但他完全能与汉朝大将周勃相提并论。

周勃是什么人?周勃是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老乡,共同跟随刘邦起兵诛灭暴秦的人。刘邦死前看得就很明白,说:“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

刘邦死后,皇后吕雉把持朝政,并打破刘邦生前与众大臣制定的“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铮铮誓言,大肆将吕家人封侯拜相,吕后一死,周勃和丞相陈平等人联合起来,一举将诸吕诛杀殆尽,拥戴汉文帝刘恒即位,将大汉江山重新拉回正轨。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毛主席也不愧是通古博今之伟人,
所以,在主席看来,在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前夜,他很清晰地预见到了汪东兴的重要作用,并且断言:

“汪东兴能对付江青。”

事实也恰如毛主席所预料的那样,伟人病逝后,在汪东兴的全力配合与支持下,华国锋一举拿下王张江姚,彻底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动荡。

王张江姚覆灭后,此时走什么路线就成为摆在新中国面前的重要选择了。华国锋主张搞经济的同时,要注重阶级斗争,而邓陈等老帅则提出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所以,鉴于理念的不同,且又作为毛主席路线的忠实拥护者,华国锋提出“两个凡是”,汪东兴作为毛主席最为忠实的追随者,自然坚定地站在了华的一边,并时时刻在不同场合强调要贯彻华的指示。

但问题是,如果按照“两个凡是”方针,不少大案、要案都没有纠正的盼头,因此,不少老同志提出质疑和讨论,而汪东兴也与之进行了“两个凡是”的维护,所以,伟人去世后,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汪东兴遭到了集体批评,最终不得不恳求“裸退”。

汪东兴为什么会遭到集体批评(抨击)呢?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汪东兴始终坚持“两个凡是”,再加上他身处中枢要职,老同志要纠正案件极其困难,颇为令人忌惮。

二是,汪无法独当一面。与同为“红小鬼”出身的胡耀邦相比,汪东兴始终主要是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工作内容也主要是贯彻、下达毛主席的指示,相比之下,胡则很早就独当一面。

三是,汪长期在主席身边工作,不免沾染了一些决断之风。比如,在1978年的一个宣传口的小会上,汪几乎以君临天下的口气,狠狠批评了新闻界大佬熊复、曾涛、杨西光、胡绩伟等人。

四是,在一些老同志看来,同为老同志的汪出任中央办公厅主任时,没有在他们有难的时候帮一把(当然,汪也保护过一些老干部,那都是完成毛交办的保护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出于这些较为复杂的因素,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汪受到了众人的集体批评,最终请求辞去一切职务,“裸退”归隐二线。

但当时的中国即将踏上改革开放的风口,这样势必在国内国际上就得有一个稳定的局势形象,因此,中央干部“只进不出”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所以,尽管汪提出辞去一切职务,但最后只是免去了他中办主任、毛著编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央警卫局长、8341部队政委兼党委书记的诸项兼职,只保留了他中共中央副主席、军委常委和中共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的职务。

至此,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