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我们讲完了豫剧电影《穆桂英挂帅》幕后故事,经典电影系列我们已经来到了第十期。这一次我们讲讲电影《红灯记》的前身,《自有后来人》。“我家的表叔数不清”,绝对是家喻户晓,风靡海内外,这部经典作品其实是由一部1963年的电影《自有后来人》改编而来。这部电影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在当时引发了什么样的反响,今天白羽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自有后来人》的创作过程

提起编剧沈默君,可能当代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但是,提到他的另外三部作品《渡江侦察记》、《南征北战》、《海魂》,绝对是50-70年代人共同的记忆。

沈默君1938年就参加了新四军,由于当时才14岁,所以一直在部队中担任文职工作。1957年,他被错划为“右边(派)分子”,下放到黑龙江北大荒农场改造。到了1961年,“摘帽”之后的沈默君被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借调到哈尔滨搞创作。在这里,沈默君收集到许多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联英勇斗争的事迹。

其中一则故事引起了沈默君的注意:

北满抗日期间,一位地下交通员从黑河来到哈尔滨传送情报,住在一个小客栈里,到了接头的时间,可是接头的人却没有来,于是交通员只能继续等下去,身上的钱花光了,他就在床上躺着饿了四天,等到接头人终于到了,交通员几乎饿死。就是这个故事使沈默君深深感动,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1962年5月,沈默君被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工作。这里是中国电影的摇篮,集结了国内大批优秀导演、编剧和演员,在我国电影的“新启蒙时期”曾经创作出《董存瑞》、《白毛女》、《刘三姐》优秀的国产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演苏里曾拍摄过《平原游击队》《刘三姐》等电影,他找到沈默君,希望其能够写一个“成本低、故事性强,人物突出的电影剧本”。

沈默君立刻就想到了让自己念念不忘的地下交通员故事,他把思路跟导演尹戈青讲了一下。

尹导说:“如果能写一个‘一家人都很亲,都不是亲人’的剧本,那就有戏了”。

沈默君很快就确定了故事的框架、人物形象、情节。就在投入到写作当中时,他的好友罗国仕,希望得到他的帮助调来长影厂。于是,两人就住在长影厂后面的“小白楼”里开始写作,沈默君写完一章,就交由罗国仕抄稿,在抄稿的过程中,罗国仕又对稿子进行修改润色。

就这样,很快第一稿剧本于7月底就完成了。剧本讲述了在东北抗日期间,没有血缘关系的李家三代人,为了保护和传递重要的密电码而与敌人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为了保护密电码全部牺牲的故事。剧本用一盏红灯将不同姓的一家三代人联系起来,并且象征着革命最终会迎来胜利。

二、电影剧本的改变

初稿写完之后,长影厂内部先对该剧本展开讨论。大家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比如李家孙女原叫李月娥,经提议后改成李铁梅,日本队长的名字也由原来的松井改为鸠山,电影的备用名《红灯志》也没有被采纳。

1962年9月,《电影文学》发表了这篇名为《革命自有后来人》的剧本,由于两人当时都属于右边(派),在电影上显示的创作者只能采用二人的笔名迟雨,罗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剧本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少读者来信赞扬剧本写得好,催促尽快拍成电影,热情高涨的人们纷纷对剧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见和修改建议。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根据广大读者的意见修改了原先剧本的结局,最初的结局中,李家三代为了保护密电码都牺牲了,很大部分的读者来信要求不能让李铁梅死,否则不符合电影《革命自有后来人》的主题。

于是,沈默君将结局改为铁梅活着将密电码交给了游击队,游击队消灭了赶来的日本军队,李铁梅跟随游击队继续抗日。这样光明的结局更能符合经过前赴后继的抗争后,终于迎来胜利的心境。

当时毛主席的评价是对剧本最大的肯定:“我原想李玉和一家三口都不要死,否则看了太悲,但那时的情况又确实如此,敌人对我们残酷,很厉害,都改掉了可能不行。”

从已知资料来看,电影剧本从送审到改写,到审核通过,前后修改过5次,历时9个月。就像苏里要求的那样,电影《自有后来人》时间紧凑、矛盾冲突鲜明,情节惊险,足够吸引观众,更重要的是事件地点集中,在黑龙江的小火车站和小屯子就能拍完,这样的题材简直让电影工作者欣喜若狂。

1963年,电影《自有后来人》就被搬上大银幕。李玉和由赵联饰演,李奶奶由车毅饰演,李铁梅由齐桂荣饰演,韩焱饰演日本鸠山队长。

三、李玉和的酒

如果有人先后看过《自有后来人》与《红灯记》就会发现,前者显得更加贴近生活。

为了塑造李玉和的形象,作者充分利用了“酒”这个叙事元素。电影开头李玉和起床之后就偷偷摸摸地抿上一口,女儿铁梅还贴心地替他挡住奶奶的视线。被发现偷酒喝之后,李玉和还一脸的不好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他作为一个地下党员,会不会因为“喝酒误事”进而不能好好完成党指示的任务呢?

从电影情节来看,李玉和虽然爱好喝酒,但是在鸠山设的宴会上,他却滴酒不沾。前面喝的是“自己的酒”,这里很明显的有一个不喝“敌人的酒”的预设,形成一个鲜明而紧凑的对比。爱喝酒这个特点不仅没有损害他的的形象,反而反衬出李玉和在大事面前有原则,不受利益诱惑,在日本人的强势诱供下毫不低头的英雄形象。

从故事后面的发展来看,“酒”也是必不可少的,李玉和被捕时,李奶奶亲自端了一杯酒给李玉和。在电影中,李玉和的眼眶湿润了,背景音乐也变得悲壮起来。

到了样板戏中,李玉和表现得豪情万丈,他唱到:“有您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我全能应付”。

在这生死离别的关头,李奶奶倒“壮行酒”给李玉和,体现的是亲情,将不舍、伤心、鼓舞等情绪,都浓缩到了这杯酒里了

喝敌人的酒是被诱惑被拉拢,所以李玉和在鸠山宴席上的拒酒,体现了他的有原则有气节,一正一反两相对比,李玉和的形象就丰满立体起来了。

除此之外,其他还有地方也出现了酒。一处是在监狱中,铁梅用酒擦拭父亲受伤的腿。酒在当时是穷人家里的万金油,受伤了没有医药,只能用酒,再以手,和着亲情温柔地擦拭。

在京剧样板戏《红灯记》中,删除了开头和狱中铁梅给父亲擦酒的情节,保留了李玉和被捕之时的喝酒和鸠山宴席上的拒酒情节。样板戏《红灯记》要的不是一个模模糊糊的英雄形象,而是一个浓墨重彩的英雄形象。

四、红灯

“红灯”在整个故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它不仅将祖孙三代人的关系联系起来,也是整个故事主旨的形象化象征,在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红灯”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红灯原本是铁路上,工人晚上巡视时常使用的照明工具,这与李玉和的铁路工人形象是符合的,而利用红灯作为暗中接头时的暗号也就顺理成章,作为联络信号的红灯起着辨别敌我、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在电影《自有后来人》和京剧样板戏《红灯记》中都保留了红灯的这个必不可少的功能。在电影《自有后来人》中,共有三次用红灯分辨真假联络人的情节。

第一次是在电影开始时和跳车人对暗号的时候。李玉和先是用普通煤油灯试探,待得知是真的接头人后再点燃红灯相认。

到了电影中段,王连举叛变后,李奶奶用同样的方式辨认出了假的联络人:电影的最后,李铁梅也用同样的方法点燃了红灯。

同样的试探方式在电影中由祖孙三代人分别使用,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别有深意的。

李铁梅是家里能干懂事的小帮手,她能够认识到父亲在做的事是好事,立志要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人,但她却是小孩心性,免不了粗心大意、冲动鲁莽的一面。

在电影开头她于暗中看到了父亲与跳车人接上头的过程,但是却忽略了父亲先煤油灯后红灯的试探方式,以至于第二次她迫不及待就要点上红灯,幸好李奶奶及时阻止,这才避免了暴露。

但是铁梅一直在成长,她在观察和学习父亲和奶奶,不仅学习着他们与敌人巧妙周旋试探的手段,还有他们沉着冷静不为敌所诱的品格。所以到最后,经历家破人亡后的铁梅尽管悲伤、害怕,却依然能够冷静地以红灯试探接头人,最终识破王连举的伪装,并在地下党员的帮助下将密电码顺利传送出去,她终于成为像父亲一样英勇的共产党人。

红灯试探的情节就将李家三代人的性格串联起来,他们虽各有性格特点,但是他们同样有勇有谋,是能担当革命重任的坚强力量。

五、鸠山

电影除了塑造了三个富有生活气息的英雄人物形象,对于反派人物鸠山的形象塑造也很有特点。这个人物的出现,在一众公式化、脸谱化、愚蠢化的反面人物中显得独树一帜。

山的阴险狡诈表现在他有计划,有步骤,有心计,步步为营、善于攻心。李玉和与鸠山的第一次正面对峙,两人在摸不清对方底的情况下,用迁回曲折的方式来试探彼此,两个“老朋友”之间的氛围至少从表面上来看,显得颇为客气和融洽。

两人的争锋相对从各自的人生哲学展开,两人分别代表了两个阵营的不同立场和态度,鸠山以“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劝导李玉和“识时务者为俊杰”,李玉和以“脱疆的野马,顺风的船,停不住”来表明自己立场坚定,不为所动。

鸠山眼见李玉和拿自己做好铁路扳道工的事情来塘塞自己,便要求李玉和“帮帮忙”,将自己夺取密电码的行为说成是“上头催得紧”,让李玉和“把那玩意儿”给他。在李玉和明显是在装傻敷衍自己的情况下,也没有气急败坏,而是将叛徒带出来指认李玉和,李玉和的地下党员的身份因此暴露了。

鸠山的第二步计划就是一方面对“敬酒不吃”的李玉和进行严刑拷打,一方面从李玉和的家人下手。在自己亲自去套问密电码的所在无果后,鸠山又利用叛徒王连举从李奶奶和李铁梅那里诈取密电码。

在前面的两步计策都失败后,鸠山又试图用情亲来威胁和软化李奶奶及李铁梅。可是就算如此步步为营、处心积虑,鸠山的三步计策都失败了,最后他终于气急败坏,也不得不承认地下党是了不起的,地下党的意志是坚不可摧的。

作者让反派鸠山出于自己的处世人生哲学而选择了投入敌方阵营,并将鸠山和李玉和的人生哲学进行对比,人物不是出于剧本安排而对立的,而是出于自己的信念选择了不同的阵营,人物是活的,是有自主权和思想的。

相比于后来改成“高大全”的样板戏,电影《自有后来人》显然具有更高的思想层次,观众在被其情节深深吸引的同时,感动于人物的精神品质和他们坚定崇高的信仰,为他们的命运担忧和伤心。显然,只有真正关心人民命运,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人物中去的作家,才能创作出具有深刻思想内涵,不落俗套的作品。

前面几章,我们陆续解读了电影《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杜鹃山》、《红色娘子军》,收到了大量好评。既然电影《自有后来人》都讲到这里了,下一章写出红色电影《红灯记》的幕后故事,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