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投资,拥有能成为养老核心资产的稀缺性呢?

我抛砖引玉,举了几例——

黄金?

地壳中蕴含的黄金可能远比我们想象得多,只是开采有难度。

随着技术进步,人类开采的黄金越来越多,最近10多年开采的就超过过去几千年的总和。

黄金真的稀缺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钻石?

钻石本质就是碳元素,只不过blingbling很漂亮,还被商家刻意附加了文化属性(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可现在都有人工钻石了,钻石真的稀缺吗?

比特币?

理论上说,比特币总量固定,但这货看不见摸不着,几乎没有使用价值,支撑其价格的是信徒的共识,信徒越多,需求越大,价格越高,但也有全球政府的打压,价格波动极为剧烈。

这种稀缺性,可能就差点意思,赌徒和信徒可以信仰,但作为养老资产,目前看还不太稳妥。

股票?

不说垃圾股,就说公认的白马蓝筹,真的稀缺吗?

好公司当然稀缺,赤水河两岸有很多白酒作坊,但中国找不到第二家能和茅台媲美的酱香酒品牌。

问题是,股价波动剧烈,且流动性很强。

高波动性易让人失去理智,反复犯错,高流动性易让人心活手痒,上当受骗,两者都是长期养老投资的天敌。

这就是养老保险既拒绝高波动性,也拒绝高流动性的原因所在。

可见,好的股票确有稀缺性,但对投资者能力和心性的要求,也很高。

相对难度较低的,是基金定投

基金买了几十甚至上百个股票,分散了个股炸雷风险,平滑了整体波动,加上基金经理操盘,可以做甩手掌柜。

平时越少关注,越不容易犯浑瞎操作,主观上的流动性也会降低。

再加上自动定投操作,就进一步平滑了波动,即使第一笔投资看走眼了,高位站岗也不怕,投资体验更佳。

而养老主题基金,则进一步考虑到投资者生命周期,年轻时,搞股票仓位,承受高风险,博取高回报。

年纪越大,股票仓位越低,债券仓位越高,让基金波动性下降。

退休后,就变成一只比较稳健的准固收基金,可随时提取养老金。

其实吧,梵高的真迹,最适合做养老投资。

全球只此一件,从物理属性上看,供给端的稀缺性无穷大。

再过500年,这画依然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写在教科书中,教育一代又一代后人,所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价值共识,需求也几乎无穷大。

这就决定了,投资梵高的向日葵,能远远跑赢全球通胀。

同时,这些世界名画也很少有价格剧烈波动,每次拍卖,价格都是一个劲蹭蹭蹭。

但因为极度稀缺,很少有机会上市流转,流动性也很弱。

对跨越30-40年的养老投资来说,却是不容易中途出幺蛾子的优点。

问题是,这类艺术品投资门槛太高,大众可望不可即。

所以兜兜转转,大家最关心的,似乎还是那两个字——

房子

放在10年前,对大多数国人来说,房子是非常优质的养老资产,这还用说吗?

房子是实物,一个房子就占一块地,这块地所有权有排他性,这就是稀缺性的体现。

房子还能出租,获得稳稳的租金回报。

且房价和房租还能抗通胀,不比茅台香吗?

这几年被楼市痛打后,很多人不再这么看了。

你看文末点赞对比,80%+已不再看好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供给端,各地还在盖房子,需求端,人口却开始萎缩,这就决定了,绝大多数房子,未来不稀缺,不值钱。

但房子所代表的土地,以及以这片土地为中心,周围一切优质公共设施和配套服务的使用便捷性,却依然有稀缺性。

也就是说,最重要的不是有个房子住,而是以我家为圆心,一出门就能方便get一切想要的稀缺资源——

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便捷的交通资源,

绿色宜人的生态资源,

发达完善的商业资源,

这些都是美好生活必不可少的配套资源。

这些资源,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的长期投资,形成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才会产生持续的人口吸引力,不断虹吸全国各地的年轻韭菜。

更重要的是,你这附近得有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我出门步行就能上班,省时省力拿高薪。

政府砸钱通一条地铁,弄一条高架,再造一大块湿地公园,这都不是什么难事。

财政不够,套个马甲发点城投债就行了(友情提示:当心今年大面积爆雷)

真正难的,是吸引大批能产生几十万个中高收入岗位的企业,聚集在此!

重庆西安和杭州苏州最大的差距,就在这里,高收入岗位太少了!

能赚大钱,新韭菜才能买得起不断上涨的房价。

新韭菜老了,也才能把手里的房子,再高价甩给满怀梦想的新韭菜。

在此基础上,再加点这座城市本就稀缺的资源,比如有江景湖景海景资源,或者正对高楼林立,霓虹闪烁的城市CBD,以及在黄金地段被撑爆的老破小中,难得出现一个高大新的好小区、好物业、好房型、好楼层……就是进一步的加分项。

从各大世界级都会历史上多次房价下跌的经验看,市中心稀缺豪宅,最抗跌。

房子能不能作为养老的核心资产,结论很明显了——

首先,要挑城市,最有吸引力的城市,房子最稀缺。

其次,要挑城市里好地段的好房子,这是稀缺中的稀缺。

假如中国现在能公开上市交易的存量二手房有5亿套,50年后依然能保值升值,能帮你养老的比较靠谱的房子,充其量不超过500万套。

严苛点说,不超过100万套。

过去这些年,我做过多次城市房产投资价值排名,每次略有变动,但头部的北上广深,从未改变。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你让我现在这时点,再花个几百上千万,买个能放心养老的房子,我可能只敢买上海外环内(普陀、宝山、新静安、虹口为中环内)的新房和10年内的次新房。

北京、深圳、广州,就算我有房票,也不太想买,觉得安全系数不如上海。

年初,易居中国发布了一组数据,2022年,总价1000万以上的新房,上海成交14973套,北京8391套,深圳6463套,杭州4652套,广州2942套,南京1981,后面都在1000套以内,忽略不计。

北京+深圳,还不如上海多。

二手房数据更真实,更有参考性(你以后要变现,房子都是二手)。

上海5076套,深圳+广州+北京合计4863套。

要注意,这还是上海去年封城冻结两个半月,楼市几乎零成交的前提下达成的。

但在北上深,1000万在市区根本算不上什么豪宅,刚改罢了。

再看3000万以上豪宅数据。

上海新房成交741套,深圳487套,北京448套,广州193套,杭州168套……

二手房数据,再次显示上海定于一尊的地位——460套。

北广深杭宁等其他全加起来,还不到上海一半。

到5000万以上的二手房,上海还有113套,北京21套,广州13套,南京3套,深圳2套,杭州1套。

这级别的真·豪宅市场,国内真正还有流动性的,只有上海。

某种程度上,上海的真·豪宅,也具备了类似梵高真迹的收藏属性。

虽然在熊市中,豪宅也会跌,甚至大跌(参见香港豪宅)。

但跨越N个牛熊周期后看,豪宅还是最顶的。

当然,这些数据和咱老百姓没啥关系,咱都买不起……

去年这么一折腾,很多人信心都被震没了。

有富人动了抛房润钱的脑筋,有中产不再敢放杠杆背30年巨债,有入门级新兴中产收入下降,甚至被裁,更不敢动买房的脑筋。

所以即使潜在需求最旺盛的上海楼市,最近几月,也受冲击,市区二手房也降价明显。

现在很多人,都在犹豫观望,对未来充满迷茫。

但我还是决定,今年要想方设法,硬着头皮,继续在上海上车!

我最近刚把我妈旧房子卖了,还是外环内的全新装修,坚持了2个月,最后还是比2021年巅峰成交价降了12%,才成交的。

然后,我准备趁现在的市场低迷期,小换大,全力打新。

你可以不相信临港,不相信金山,更不相信崇明,但还是要敢于相信,10年、20年、30年、50年后上海市中心的好房子,依然具有稀缺性和升值空间。

看看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纽约、伦敦、巴黎、香港的房价,不管经历多少次挫折和熊市,哪怕经历过大萧条、二战、70年代滞涨、亚洲金融危机和08次贷危机,最后房价也都能再创新高。

世界级大都会中,唯一例外的是东京,现在房价距离1989年创造的地产泡沫巅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至少最近十多年,哪怕已陷入深度老龄化,东京房价也还是在慢慢上涨(也有中国投资客的功劳)。

往下看,北京和深圳,在二梯队。

广州和杭州,在三梯队。

北上广深杭之外的二三线呢?

如果实在钱多纯投资,我建议现在一律别碰了!

自住兼投资,相对能比较安心的,还有南京、成都、苏州、武汉

再次一级,还有长沙、重庆、西安、青岛、厦门、天津、郑州、合肥、宁波、东莞、佛山、福州、济南。

再往下,你还想买,就别老想着作为投资,放平心态,自己住了舒服就行哈。

无锡、沈阳、昆明、南昌、南宁、贵阳、珠海、石家庄、太原、大连、泉州、海口。

再往下,还有这些比较有名的:

温州、嘉兴、常州、惠州、南通、中山、烟台、哈尔滨、长春、三亚、保定/雄安、徐州、乌鲁木齐、台州、洛阳、兰州、银川、汕头、金华/义乌,廊坊、潍坊、呼和浩特、绍兴、扬州、唐山、江门、威海。

还有些辖区总人口(潜在韭菜)很多,是城市真不怎么样的,比如临沂、南阳、邯郸、赣州,我也勉强写出来吧。

假如你手里的房子(非自住),在这个超级大名单里还没出现,你还把房子当宝贝一样,紧紧捏在手上舍不得卖,我只能赞上一句:

真勇士啊!

我这排名,综合考虑了城市人口(既考虑主城区人口,也考虑下辖乡镇地区)、人均GDP、城市规模、地理位置、行政级别、产业结构、教育医疗资源、政府友好度、气候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算是我的主观经验,大家可以有不同观点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