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徐向前元帅在弥留之际,嘱咐长子徐小岩:“我死后,不要搞遗体告别仪式和追悼会,骨灰就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和河西走廊吧……”

徐向前去世后,徐小岩将父亲的三条遗言如实汇报给中央领导,没想到江主席却没全答应,江主席让人转告徐向前的家人:“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送一下的!”

江主席为什么坚持要送徐向前呢?徐向前生前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图丨徐向前和家人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国十大元帅之一

1955年,徐向前被授予元帅军衔,众所周知,开国十大元帅都是战功赫赫,为国家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人物,徐向前能成为其中之一,自然是有着莫大的功绩的。

在十大元帅的排名中,徐向前元帅是排在聂荣臻元帅的前面,但许多人应该都知道,徐向前以前是聂荣臻的副手。

解放战争时期,徐向前担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而当时华北军区的总指挥就是聂荣臻。

可以说,当时聂荣臻的地位还是在徐向前之前的。那么,为什么在开国后,两人的地位发生了如此微妙的转变呢?这事还要从徐向前的主要功绩和曾担任的职位说起。

图丨徐向前

作为元帅,徐向前最大的功绩之一,就是担任红四军总指挥时期,红四军在他的率领下,在数次反围剿活动中成功脱困。

不仅如此,他的红四军还歼灭了88万敌军,在长征时期闯出了赫赫威名。

徐向前不仅有着出色的指挥才能,和丰富的军事知识,他也是一个颇具魅力的将军。

徐向前的队伍,是出了名的团结,徐向前也很受士兵们的爱戴,被人们称为“布衣将军”。

因为徐向前爱兵如子,对待下属和普通士兵没有架子,经常与他们同吃同住,且生活作风朴素,严以律己。

每次对战,徐向前都会身先士卒,冲在最前列,即使敌人的炮火就在眼前,他也能毫不畏惧地继续前行。

图丨徐向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时候,他的下属也劝他道:“您是指挥的,还是待在后方吧?”

他却摇了摇头说“你不懂,前线有什么不好?只有在前面,我才能更好的观察敌方。”

在临汾之战时,徐向前率领的队伍,原本采取炮火强攻城门的方式,想要攻入城门。然而当徐向前发现,临汾城墙厚实,炮火攻打不仅耗费时间还会造成我军伤亡时,立刻下令停止炮火攻击。

徐向前的下属,当时担任前方指挥官,他与徐向前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此时应当继续强攻,并申请搭云梯。

徐向前耐心解释道:“此时继续强攻,伤害的是我们的兵力,攻打城门不止这一个办法,为什么要因此而让自己的士兵受伤呢?”

“爱护士兵就要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儿女,父老乡亲们辛苦抚养长大的孩子,我们无论如何也要最大限度的保证他们的安全,不要让他们做无谓的牺牲。”

图丨徐向前

在徐向前的坚持下,军队改为挖地道轰炸,在减少我军伤亡的同时,队伍顺利的攻破了临汾城,取得了最终胜利。

徐向前能超过聂荣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开国后,他与聂荣臻担任了解放军总、副参谋长。

虽然此时徐向前因为身体原因,不能时常参与工作,大部分都是聂荣臻处理事情。但以级别来说,此时徐向前已经高于聂荣臻。

当然,徐向前元帅排名较高还有一些内部原因,比如,他曾在红军长征时期的那次内斗中,选择了支持毛主席等人的主张。

为此,他还不惜与当时算是他上司,同时也是红四军最高领导的张国焘决裂。

图丨聂荣臻

此事不算复杂,当时正值红一军、红四军胜利会师,但局势并不算明朗,队伍虽然驻扎在懋功,但这里地势复杂,交通不便,不利于长久停留。

于是,整个大部队面临着转移,但是中央领导层,对于接下来的战略布局产生了分歧。一方坚持北上,一方坚持南下,双方都有各自的理由,因此僵持不下。

当时,作为上级的张国焘,提出的正是南下进攻四川的路线,但是反对者很多,徐向前也是反对。

后来张国焘又提出了,向西北进军获得苏联援助的说法,显示出了自己的私心和野心。

图丨张国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红四军的最高领导,张国焘尝到了甜头,认为自己可以取最高决策者而代之。

于是,在与其它决策者产生分歧后,张国焘不仅不尝试缓和矛盾,还私下联系红四军的下属们,想要发起内部战争,夺取最高领导指挥权。

而当时正担任红四军总指挥的徐向前,毅然决然的拒绝了这个提议。

此举动,使得红军内部的紧张氛围为之一缓,可以说,徐向前的决定,阻止了一场错误的流血兵变事件的发生。而徐向前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和他的思想有关。

图丨徐向前

毅然从军之路

徐向前是山西人,1901年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父亲虽然是个秀才,但是并没有什么本事,只能在家种田。但是,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徐向前还是学习了不少知识。

然而,家里实在是穷,父亲每天都要早出晚归的忙碌,没有多少时间教徐向前读书。为了让徐向前受到更好的教育,他的父亲省吃俭用,把他送去了学堂。

在那里,徐向前接触了新知识,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了向往。

可惜,没过多久,家里入不敷出,只能让徐向前辍学,回家里种田,但不管是徐向前还是他的父亲,都不想安于现状。

于是,在父亲的帮助和支持下,他离开家,去县城一家杂货做小工,一边打杂干活,一边找机会读书,疯狂的汲取知识。

图丨徐向前

一次偶然的机会,徐向前得知,山西省准备成立一个师范训练班,只要通过了考试就可以进入,且学费要的很少。

他立马参加了报名,认为这是他的一个机会。

1919年,19岁的徐向前顺利进入了山西国民师范学习,在那里他不仅接触了许多先进的文化也见识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在这一年成为新热潮的学生文化运动,让徐向前开始思考许多以前不曾考虑过的问题。

此前,他努力学习,只不过是想活得好一点,改善家庭。然而,如今他却不禁开始忧虑国家安危,百姓存亡。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百姓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好日子?”这些问题成为了他心中最大的疑惑,也为后来他毅然加入革命队伍埋下了伏笔。

图丨徐向前

顺利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徐向前成为了一名教师,也算是实现了愿望,家里人都非常高兴。

原本,徐向前应当教书育人的过一辈子,然而,没多久他就失业了。原因是,他经常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一些先进理论,传播革命思想,学校认为他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于是辞退了他。

失去了工作后,徐向前并不气垒,也没有多少悔意。他已经打定了主意,要去寻求救国存亡之道。

正是这时候,他听说了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黄埔军校要招收学生,于是他抱着期待和忐忑的心情,尝试着参加了考试,继而顺利入学。

图丨皇甫军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证明,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进入了黄埔军校后,徐向前简直是如鱼得水。

虽然他没有什么作战经验,在军事方面也只有一些理论书籍的学子,但是他有着灵活的头脑和反应能力,学习也能举一反三,很受老师喜爱。

不过,由于他当时性格比较内敛,且低调行事,并没有受多大的重视。

有一次,蒋介石找他谈话,他紧张地说不出话,被蒋认为是不堪大用,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不过徐向前并未把此事放在心上,毕竟当时黄埔军校的学生就算是不受重用,也是嫡系出身,不可能没有出路。

图丨徐向前

徐向前想得没错,1924年,他毕业后顺利留校,一毕业就是排长,一年后,就被派去参与讨伐军阀陈炯明,看起来颇受重用。

也是在被学校派出去参战的这几年,徐向前深入的接触了共产党,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列宁思想。

他对共产主义的理论、精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7年3月,他加入了共产党,并进入武汉军事政治学校,担任队长,并参与了保卫武汉的斗争。

此后,他先后参与了广州起义、东江武装斗争,积累了战斗经验,指挥经验。由于出色的才能被组织发现,徐向前一路青云直上,军职越来越大。

后由于贡献突出,指挥得当,领军能力不错,徐向前又被组织上委以重任,在30岁的年龄就成为第四军参谋长,也成为了共产党军队的的领军人物之一。

图丨徐向前

1955年,徐向前被授予元帅军衔,成为了开国十大元帅之一,成就了身前身后名。1990年,89岁的徐向前与世长辞,结束了辉煌灿烂的一生。

回望徐向前元帅的一生,他自强不息,从未停止过奋斗拼搏的脚步,打仗时,他身先士卒,总是冲在前列,同时,他又爱兵如子,体恤属下。

这样一个亲和、朴素的元帅,值得国人敬仰,怪不得江主席对他如此重视,即使徐向前不在意,依旧还要亲自去祭奠。

当然,虽然大家都知道徐老的为人和他的功绩,但也有不少人很好奇,徐向前在个人生活中是什么样子,是否也是那么朴素、没有架子?

图丨毛主席给徐向前元帅授勋

生活中的徐向前

徐向前生活中的样子,当然还是以他最亲近的人说的为准。

徐向前的女儿徐鲁溪曾说,自己的父亲一生都是朴实的作风,从不搞特殊,也不曾因为宠爱他们而放弃自己的原则。

徐鲁溪记得,自己出生时,父亲就已经是大官,按理说家里的条件应该不错,然而父亲常年穿着的军装即使褪色了也不换,胸前还有一个明显的大补丁,据说还是父亲自己缝的。

或许是因为出身贫困,徐向前不仅养成了省吃俭用的习惯,在吃喝住行方面也是力求简单不浪费。

图丨徐向前和家人

徐向前的老部下韩先楚就曾说过,自己这位老上司哪里都好,就是在吃食上面,也太简单了。

每次徐向前邀请他在家里吃饭时,他总是推脱一番,不想留下吃饭,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韩先楚每次在徐家吃饭,吃到的都是清汤寡水一般的米泡饭,里面就加了一点青菜点缀。

有时候“款待”一点,就又在粥里面加点面条、肉末或者是红薯、野菜之类的杂粮,然后再无其他,吃得他嘴里没味儿,自然也不想留下来了。

当然,韩先楚也知道,徐向前这个上老司并非是故意怠慢自己,不给客人吃好的,而是他们家里本来就吃这些,也不好抱怨什么。

图丨韩先楚

徐向前自然是知道自己家里的吃食不入众人眼,但他毫不在意,毕竟自己从小就是这么吃的,早已习惯了。

对于众人眼中的粗茶淡饭,徐向前不仅是习惯吃,他还喜欢吃。建国后,他闲下来了,经常领着自己的警卫员,跑去山地里摘野菜,回家做了吃。

警卫员有时候劝他:“首长,要是让别人知道我让您吃野菜,又该批评我啦!”

徐向前却笑一笑说:“别怕,野菜比那些营养品可营养多了嘞!”他指向地上的一片马齿笕,说:“你看,这个,就能治腹泻,我小时候可喜欢吃,现在还怪想吃的。”

图丨徐向前

徐向前爱吃野菜,可不止是警卫员知道,他的亲朋好友都拿此来说道过。

他的大儿媳妇王彦彦就曾说,小时候因为和徐家比邻而居,所以也在那里吃过饭,那时候自己不知道,原来吃的就是马齿笕这种野菜。

后来,她第一次以徐小岩女友的身份去徐家时,吃到了一桌子青菜、野菜,大吃一惊,还以为徐向前夫妇对自己不满意呢。

她私底下还询问过徐小岩,是不是自己有哪里做得不好,徐小岩笑着说:“家里一直都这样,没把你当特殊。”

后来,王彦彦与徐小岩结果生子,也渐渐习惯了徐家的饮食,不过也时常嘀咕家里不是面食就是粗粮,一点肉都没有。

图丨徐向前和老伴用餐

对此徐向前的解释就是:“五谷杂粮才是最好的食物啊!”

不过,这个饮食习惯在一个人身上出现了例外,自从王彦彦与徐小岩的孩子出生后,家里就渐渐有了荤菜。“不过也就是孩子不吃粗粮,我们还是得吃。”王彦彦笑着说。

不管家人和旁人怎么说,徐向前还是坚持着自己的饮食养生之道,不过,他的身体也确实不能吃太多油腻大补的菜。

徐向前的身体一直都不是很好,自1940年,一次惊马后,他的胫骨骨折,没休养多久又再次参战,身体就留下了隐患,需要时常吃药。

即使这样,也不见徐向前有丝毫悔改,他依旧拖病工作,甚至还严词拒绝了组织上送来的营养品。

认为吃营养品是矫揉造作之举,让他们不用给自己送,要送就送给前线的战士们,这样才不算浪费。

图丨徐向前

1944年,徐向前旧伤复发后,患上了肋膜炎,不少人都劝他多休息,然而他总是休息一两天,就忍耐不住地爬起来继续出门工作。

没过多久,徐向前病情加重,胸部积水,高烧不断,被人强行支着住进了医院。但他依旧会时不时地申请出战,大多数时候都不被允许。

新中国成立后,战争逐渐平息,徐向前终于肯住院休养,不过他坚持自己付住院费和医药费,拒绝了组织的补助。

1990年,徐向前再一次因病住院,此时,他知道自己的生命不可能长久了,于是把儿子叫到身边,说出了自己的三条遗言:“第一,不要搞遗体告别仪式第二,不要开追悼会;第三,把我的骨灰撒在太行山、大别山那些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图丨徐向前纪念雕像

徐小岩也深知父亲为人,明白父亲是真心实意的,不愿意自己的葬礼大操大办,想要低调处理。

徐小岩如实将父亲的遗言转告给了中央,但江主席得知后却表示:“不能全部同意,还是要送一下的。”

最终中央为徐向前元帅举办了追悼会,江主席还亲自出席了葬礼,以示尊重。

最后,徐小岩按照父亲的嘱咐,将他的骨灰撒在了大别山、太行山等地。

徐元帅是我国开国元帅,不仅有为国征战的功绩,还有着高尚的品德和优良的生活作风,值得后人去怀念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