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山东大汶口村农民,挖出一块20来斤铜板,不知道是啥,便转身送到博物馆,谁知一专家丢进醋缸里泡2个月,竟金光闪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4年7月,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忽然来到大汶口村,找到岳荣安后,跟着他到大汶河转了一圈,像是在寻找什么东西。

之后工作人员有点失望的离开了,岳荣安却高兴得合不拢嘴。这是怎么回事呢?

岳荣安是大汶口村兴华大队的农民,1984年5月,他像往常一样到大汶河挖沙。

挖着挖着,却挖出一块长方形的铜板,大约有他手臂那么长。上手一搬,感觉有20来斤!上面锈迹斑斑,岳荣安看不出什么名堂。

岳荣安心里合计,最近听说大汶口附近,有人挖出了文物,这不会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吧?

岳荣安四下一瞅,见没人注意,便偷偷地把铜板搬回了家,想找个机会卖掉换钱。

自从把铜板搬回家,岳荣安夜里总是睡不踏实。村里有时会放一些宣传广播,私下买卖文物可是犯法的呀!

虽然不确定这是不是文物,可万一是呢?岳荣安越想越纠结,最后还是决定把铜板送到博物馆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博物馆的专家,乍一见到这么大块铜板,很是惊喜,以为是什么青铜器之类的。试着用铲子铲了一下,锈蚀纹丝不动,不禁有点泄气。

要知道,大汶口遗址就在大汶口村附近,这里能发现文物的几率很大,专家不想错过任何机会。

专家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一个绝妙的方法:醋可以和金属上的锈发生化学反应,于是放在大醋缸中浸泡。

泡了2个月后,锈蚀果然渐渐地脱落了不少。忽然,专家惊喜地叫了一声:“快看!”其他人顺着指示观察,竟然发现有些脱落的地方,金光闪闪!

专家激动不已,赶紧用工具,小心地将残留的锈蚀清理干净,终于,整个器物的正面显露了出来。

这是一件半椭圆形的鎏金铜板,上面雕刻着细密的火焰纹,中部是一朵浮雕大莲花。五尊坐佛环绕在莲花的四周,由曲折弯延的缠枝莲花串联起来,上部两侧各浮雕一个飞天,衣袂飘飘。

专家仔细鉴别,从佛像和飞天的衣着配饰,有明显的北魏鲜卑族特征,确认这竟是一件,北魏时期的铜佛造像佛光。

佛光是什么呢?佛光是佛像背后的光圈式装饰图案,主要用来体现雕像的高大和威严。

佛光一般在佛像的头部和背后,包括头光和身光,又称作佛背光、圆光、光相等。主要以圆形为主,纹饰有火焰纹、莲花纹、飞天纹等。

这件北魏的鎏金佛光长47厘米,宽36.5厘米,重8950克,雕铸得十分精良,图案布局巧妙、规整!这样的文物,放眼全国都非常罕见!

专家猜测,这是一座中型金铜佛像的佛光,如果佛像完整,造像总高估计约有70厘米左右。可惜的是,佛像如今不知所踪!

佛像会不会在发现铜板的地方呢?专家心里想着。于是专家偕同几个工作人员来到大汶口村,让岳荣安带着到发现铜板的地方,仔细地搜寻了几遍,结果一无所获,失望地离开了。

当然,博物馆为感谢岳荣安的发现,也给他带来了奖励。岳荣安得知真是文物,也高兴得合不拢嘴。

回到博物馆,专家想到,如果佛光背面有铭文的话,那将更加珍贵!于是专家小心地,继续一点点清理背面的锈蚀,竟然惊喜地发现真的有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面写着:“太和十八年十一月八日太山郡奉高县法林寺尼妙音为第子法达敬造释迦像……”,铭文共有120个字,说的是一个叫妙音的尼姑,在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为法达专门造了这座佛像,为他的亲人及朋友祈福。

公元494年,正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将都城由平城(今大同)迁到洛阳的时候。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改革家。他推行的一系列汉化政策,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为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史称“太和改制”。

孝文帝笃信佛教,公元493年,命高僧昙曜开凿云冈石窟。公元495年,为了安置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又敕建了大名鼎鼎的少林寺。为世界留下了灿烂的物质文化遗产。

据《魏书•释老志》载,高僧昙曜在路上遇到孝文帝父亲的车驾,不知为什么,御马却轻轻咬住了他的袈裟,对他做出亲昵的状态。孝文帝父亲大喜,拜昙曜为北魏的国师。

史料记载,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北魏时传遍泰山南北。这件鎏金佛光的发现,就是佛教传入泰山的珍贵实物资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山东北部的青州区域,出土了许多南北朝的佛教造像,引起学术界密切关注。而这件北魏鎏金佛光,更是引起了特别的重视。

如今,这件珍贵的文物珍藏在泰安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