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准备得罪一下自己最大的粉丝群体——林彪的粉丝,写两篇林彪的文章,第一篇文章叫《林彪怕死,不敢率兵入朝?胡说八道,毛主席和他意见一样:不出兵》;第二篇文章叫《林彪害怕美军,拒绝出征援朝,还散布消极言论,遭到周总理训斥》。

第一篇文章,林粉们看了会拍手叫好:终于洗刷了林彪在抗美援朝战争不出兵这个问题上的不白之冤。第二篇文章林粉们光看标题就会破口大骂:胡说八道,造谣,污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明是同一件事,怎么会写出两种效果呢?

一来,人们只爱看自己爱看的,只爱听自己爱听的。

二来,使用多少史料,怎么遣词造句,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我以前跟大家说朝鲜战争的起源,可以分成五块,一是苏联的起源,二是美国的起源,三是朝鲜的起源,四是中国的起源,五是韩国的起源。

其实就是各国对发起或参加战争的决策,也就是我书稿的第一册。老读者都以为我的书和别人不同在于详细、具体、客观、真实。其实决定我学术地位的就是第一册。而最难写的就是这一册,我到现在还估计不出,下面这段话要表达的内容。

关于中国参战的决策,绝大部分通史类的书籍一般都会写,但确确实实,都没有完全说清楚,说清楚的内容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马平教授的书我还没看到,从目录来看,应该说到的内容会更多一点(写完这篇短文后,我让读者拍了这部分内容给我,果然马平教授的书里也没有完全写出来)。

沈志华教授的冷战五书是相当不错的,爱国群众痛恨沈教授,完全是不知所谓。他们完全说不清沈教授做了什么对不起他们的事。在朝鲜战争学术研究上,我没觉得沈志华教授有什么问题,学术研究、观点各异。不同意沈志华教授的观点就上纲上线扣帽子,其实只能说明反对沈志华教授的那些极左分子都是小人。其实沈志华(为啥行文到这我不用教授两个字了)的问题,并不在于他那些书和文章,而是在于他公开呼吁中国按照美国的意图去制裁朝鲜。

这才是他真正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没有学术讨论了,这是大是大非问题了,一个中国学者站在美国立场呼吁自己的祖国去听美国人的话,制裁自己历史上的藩属国。只能呵呵了。所以,不用教授两个字。

我现在专心看书,对于沈志华错误的行为没兴趣,对于沈志华教授带回来的苏联档案和他的学术著作有兴趣。可惜的是,沈志华教授买回来的档案缺漏很多。

这就是为什么我的书第一册最难写的原因。我不知道是沈志华买回来的档案本身就缺漏了很多电报,还是编辑成《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这三卷书时,有些电报没能收进去。

我这段话的意思是,我不知道现在对中国参战决策的研究是因为史料不足所以论述不全面或有错误;还是因为现在还不允许说。如果是前者,第一册就好写了;’如果是后者,那就出版不了了。

所以我想借林彪和抗美援朝战争之间的事来写一写,试试水吧。

因为国内并没有完全披露中国决策参战的全过程,仅从目前史料,林彪是极力反对的;是否畏敌怯战?是没有的;是否装病?有嫌疑的,但也未必。但是如果掌握决策的全过程,就可以发现,除了最后时刻之外,林彪一直是和中央、毛主席、周总理等人的意见一致的:不出兵。

这就是同一件事能写成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的原因。掌握了多少史料,选用了多少史料,就会写出什么样的故事。

只有全面的掌握、运用史料,辩证地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结论。

按照我以前的脾气,这里本该长篇大论一通,现在我觉得,读者里的聪明人,根本不需要我长篇大论借题发挥。不聪明的人,再怎么跟他们讲要客观、要多看书、要着眼全面去分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当键盘侠,不要不懂装懂,也是白费劲的,所以就不借题发挥了。

林彪在抗美援朝战争决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当然不是聂荣臻元帅所说的:“毛主席原先决定让林彪去朝鲜指挥志愿军,可他害怕,托辞有病,硬是不肯去。奇怪得很,过去我们在一起共事,还没有看到他怕死到这个程度。”

陈光、林彪、周昆、聂荣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聂帅回忆录里的这段话是特殊环境、特殊背景下的话,不要当真。任何人来跟我说聂荣臻和林彪关系差,我是绝对不相信的。林彪在抗美援朝战争决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正面的,有负面的,这是由人的复杂性决定的,不是非黑即白的。而中国决策参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中,把参与决策的人之一——林彪简单化处理,显然是不正确的。

美籍华人学者陈兼在他那本《朝鲜战争的中国之路》中多次提到林彪,只是把他当做一个反对者来看待。让我对撰写这段历史平添了很多信心。朝鲜战争的众多华人学者中,陈兼算是出名的,连他那本专门研究中国决策的书其实都没完全搞清楚决策过程,让我相信,这段历史没写清楚,只是因为史料掌握不够。哈哈,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就好写了,难题就解决了。所以明天先发一篇,如果文章没被删,那就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