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地铁并不是每次都停得不偏不倚,相反还经常会停错位置,偏离车门然后再进行二次校准。特别是一些仍然靠司机经验停车的老旧线路,就经常会发生地铁对错点停站的问题。平时你遇见的“列车临时停车”、“列车将再次启动”,或许就是为对准车门而调整的。

地铁的诞生为上千万人带来了便利,特别是对那些不想开车又不愿意挤公交的上班族来说,地铁凭借着快速、安全、稳定、便捷、宽敞舒适等特点,成为了他们的不二之选。现如今,地铁技术成熟,几乎全国的大多数一线城市都有纵横交错的地铁网,每个线路一天能发成百上千趟车。

但有没有人注意到:大多数时候地铁停车时,自动门和屏蔽门都能无缝对准,让乘客安全下车,这是什么做到的呢?

其实要想弄清楚地铁停车为何总是那么不偏不倚,只要知道关于地铁的制动(刹车)方式和原理就行了。

目前的地铁按制动方式可大致分为2类:人工制动、自动制动。其中,“人工制动”通俗来说,就是靠地铁驾驶员的经验来停车,而“自动制动”是依靠强大“计算机算法”来实现的。

01:人工制动情况下,地铁靠站时能否对准车门,取决于驾驶员熟练的程度

虽然现在很多地铁线路都是靠制动系统来刹车,但还是有一些老旧的线路靠司机手动刹车。例如北京地铁13号线,在三年前仍旧是靠司机手动制动。

说到这里,有一个案例大家可能感兴趣。北京地铁管理很严格,晚点5分钟、车门未关严实、停车超线、红灯动车都算安全事故。但有位叫廖明的13号线地铁驾驶员,他从业31年里从未发生事故,安全行驶车程高达100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25圈。

也就是说,廖师傅在这31年间每一次停车都能正对车门。廖师傅坦言:手动制动对准车门难度很大,要提前300米准备,需要2个小时毫不松懈、聚精会神操作。

由此可见,手动制动情况下,能对准车门,依靠的是驾驶员过硬的专业能力,以及超娴熟的驾驶技术。缺乏经验的驾驶员或许就很难达到这境界,想要每次停车都“正对靶心、不偏不倚”,难度不亚于登天。

02:地铁标识线和辅助牵引力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平时在候车时,可以透过玻璃门看到地铁里面的部分场景,乘坐地铁的时候,如果仔细观察也会发现隧道里有不少标志,在地铁屏蔽门处、甚至是隧道周围更是如此。

由于列车长度是固定的,门的位置也是不变的,这些标志就给驾驶员释放一个信息——只要列车的某个部位对准了标识线,那自然后面的都能对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算列车停靠时稍微偏离车门,驾驶员也可以二次调整,他们通过列车的牵引力装置,让列车缓慢挪动到准确的位置,再加上有标识作为参考,那么对准屏蔽门停车就不是难题。

03:强大的ATO系统,让地铁停靠准确不再是难题

光凭驾驶员经验去停车,很难减少事故发生率,因为就算经验再丰富的驾驶员,面对的情况仍然有变量存在。但是机器、算法就不一样,它们是没有感情的工具,只要每个步骤没有问题,它们也极少差错。

地铁的自动制动系统,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存在。它被称为ATO,也就是自动驾驶,让驾驶员从开车中解放出来,只需要进行监控、监督就行了。那么自动驾驶系统如何让地铁精准停车?信号传输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地铁轨道两边安装有信号系统,我们叫做“信标”,它分为“有源信标”和“普通信标”。说白了也就是个储存信息的工具,例如普通信标记录着固定的位置等信息,“有源信标”储存的是动态的信息,例如列车进站前方的情况等。

地铁上的信号天线,在行驶的时候就可以接收到这些信息。列车下一般也还会装有应答器,将这些信息收集传递给ATO系统,这样就时刻判断出列车在什么位置,或该在哪里停车。这些信息明确后,制动系统再根据指令执行停车操作就可以了。

所以,从信号系统——到ATO系统——再制动系统,这个链条让疾驰的列车不再无法控制,通过这样的技术就可以轻松让列车对准车门停靠在安全的位置,也正因有这种技术,乘客的安全才得到有力的保障。

这也就是国内很少有地铁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依靠着人工+ATO系统的加持,我国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地铁,总是能精准停靠让乘客上下车,给到民众极大的便利以及安全感。而随着科技发展,ATO技术将会更加成熟,甚至升级为UTO(无人驾驶),不得不为此感到骄傲。

总的来说:

地铁并非每次都能精准停靠的,在一些传统的线路,就极大依赖人的经验,无法标准化到每一个驾驶员身上,所以会有停靠不精准的情况出现,只不过有标识和列车牵引等辅助,就算停偏了也有办法纠正、补救。

其次,得益于自动化驾驶系统成熟,列车才可以精准将信息传递,通过制动系让地铁准确停靠,减少地铁安全事故发生,保护老百姓的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