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大结局,人们对最后的剧情有些许争议,但是对于高启强这个角色、张颂文的表演,却称得上“无可争议”。
尤其是最后重新坐在同一个被审讯的位置上,20年前被欺负的无奈、担心弟弟妹妹的吃不到年夜饭的忧虑,20年后身陷囹圄的困顿、对人生选择的反思,强烈的对比,呈现出演员无可挑剔的演技。

《狂飙》剧照
高启强的黑化,有着命运的偶然,也有人性的必然,无论是作为受欺负的底层小人物,还是初尝权力滋味的野心勃勃、成为黑帮头目之后的阴暗狠辣,张颂文的表演都让人相信这个人物的真实、被带入他的人生。
爆红之后,张颂文的经历也像高启强一样,被人关注。
他不是天赋型演员,长相也少了一些明星气,被拒绝过很多次,演过很多配角,也做过演员的表演教练,用了二十年时间才因为演技被认可。
勤修不辍,一定会带来大器晚成吗?
“一万小时定律”认为,任何人练习一万小时,都能从平凡变成大师,而《刻意练习》则提出,没有目的的练习是无意义的,只有在刻意练习下的一万小时才有用。

安德斯·埃里克森|机械工业出版社
张颂文的爆红,就是一场“刻意练习”。

所谓刻意练习,是指设定目标、有反馈及纠正的大量练习,练习的核心不是时间,而是不断打破舒适圈、进入新的练习区域。
刚刚考进北影时,张颂文讲不好普通话,老师给他下了通牒:四个月内练好普通话,考不过普通话等级考试就退学。
另一个角度看,是给了他一个明确的目的。
张颂文是广东人,从小听的最多的是客家话、粤语,有浓重的广东口音,为了过普通话这一关,他每天出晨功、在操场练习发声,还会把洗干净的小石头含在嘴里,增加舌根和舌尖的压力来练习卷舌发音。
现在,他不只普通话过关,在《狂飙》里的粤语也让人印象深刻。
有的人练习,只是简单的时间堆砌和重复,但是刻意练习就需要聚焦目标、准备辨别自己的不同、并有针对性的改造和提高。

《狂飙》剧照
综艺《无限超越班》里,演员沈月提到自己的困惑,自己的戏路比较单一,总是同一种角色不停地找到自己,不知该怎么突破。
老戏骨惠英红却不认为这是困惑,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也总是在重复演“妈妈”,但是每一个妈妈都不一样,都可以通过思考、揣摩,去表演出不同妈妈的区别,这就是“练习”与“刻意练习”的不同。
《刻意练习》中提到一段音乐导师和年轻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的对话。
导师问:“从你的练习清单可以看出,你每天练习1小时,但你每次测试的时候,却只有C的成绩,能不能解释一下原因?”
学生说:“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每天晚上都有练习!”
导师继续问:“练习了多少次?”
“10次或者20次。”
“你弹对了多少次?”
学生不语,只是嗫嚅道:“我不知道,我只是埋头弹!”

20世纪80年代初,芝加哥大学针对六个领域或行业中的120位杰出人物做过一项研究:那些成为一个领域的杰出人物的人,在童年时代到底有些什么因素,经历了怎样的培养,才在普通人中脱颖而出?
他们发现,在一个行业做到杰出要经历三个阶段。
一开始是“产生兴趣”,比如高尔夫球手泰格·伍兹在只有9个月大的时候,就得到了一根小小的高尔夫球杆。
这时候,我们会对某件事情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兴趣为跳板,进入这个领域。
很多音乐家都出身于音乐世家、运动员的孩子也更愿意进入运动领域,因为他们小时候和父母共度时光的经历,开启了他们对音乐或是体育的兴趣。

产生兴趣之后,就会“变得认真”。
随着技能的提高,他们会寻找水平更高的老师或同伴来带动自己。
到达这个阶段2~5年后,我们会更多地根据已经拥有的技能来认同自己,对自己所做的练习变得认真起来。
经过年复一年的练习之后,我们会从练习中获得其他活动难以相比的快乐,就像音乐家喜欢演奏音乐,数学家乐于解答数学题。
最后才是“全力投入”的阶段。
一个人要付出巨大的投入,才能成为自己领域或行业中最杰出的人物。
这种投入,从时间、精力,到金钱、资源。
到了这个阶段,学生常常会寻找最好的导师或学校来指导自己的练习,甚至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寻找。
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导师已经达到了他所在领域中的最高水平,比如从音乐会的钢琴家转行的导师,已经训练过奥林匹克运动员的游泳教练等等。
他们会带领学生不断打破舒适区,进入新的学习区,这样才会有进步。

我们通常认为,有经验的医生更可靠,但是一项研究发现,已经训练三四十年之久的医生,在一些客观绩效指标的测量上,比那些刚从医学院毕业两三年的医生更差一些。
这表明,这些医生在他们的日常练习中并没有精进自己的业务,也没能保住他们的能力。
他们没有给自己设置太大的挑战,或者没有将自己推出舒适区。
从平凡到精进,需要有目的刻意练习。
如果不去思考、加工;不从你的行动中找到规律、获得反馈,并进行复盘;不让过往的行动成为新的行动的基础和铺垫,那么无论你花多少时间、精力,都是在做无用功。

有人说,人生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与一早就展露锋芒的人相比,最大的差异就在练习的投入上。
书中讲到象棋选手的成长,一开始,人们会挑选智商更高的孩子下象棋,所以象棋棋手整体的智商,比普通人的平均智商高得多。
但在现实世界之中,许多特级大师在智力测验中的分数并不是特别高,因为他们付出了超出于常人的巨大努力。
先天条件好、有天赋的人,会在一开始获得更多认可与鼓励,而勤修不辍的人,同样会尝到进步的果实。
作者| 甘蓝蓝,写别人的故事,过自己的日子。
主播| 佳音,十点读书签约主播。
图片|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