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属于含氮量非常高的酰胺态氮肥,通常尿素含氮量达到46%。从事农业生产,尿素是不可或缺的氮素肥料。由于尿素的性质稳定,没有像碳铵那样的强烈挥发味儿,尿素更便于储存,因此在农业生产当中,尿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深受农民朋友的喜爱。但在实际应用尿素的过程当中,尿素的利用率却不尽人意,一般的利用率在35%左右,对于肥料造成严重的浪费,提高了种植的成本,通过正确的施肥,尿素的利用率可提高至45%~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提高尿素的利用率方法,通过深施10公分以下,将土壤把尿素盖住,避免尿素转变为氨气之后挥发,就可以提高尿素的利用率,尿素施入土壤之后,必须在湿润的环境下才有利于转化与利用,但有的朋友在施入尿素之后,马上进行浇水,这样呢就是不利于提高尿素利用率的做法,为什么这么说呢?

2,尿素施用后不能马上浇大水的原因,尿素通过深施盖土是正确的施肥方法,但刚被埋入土壤中的尿素,是不能够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而是要通过土壤中微生物的转化,成为氨态氮才能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个过程需要5~7天左右,温度越低需用微生物分解的时间就越长,温度越高,微生物分解转化就越快。在尿素的主要成分是铵盐,没有被微生物转化之前,尿素非常易溶于水并吸收一定的热量,但不会马上分解,若是水分不大,也不会流失,而是在土壤中被微生物慢慢地分解成为氨态氮,然后被土壤吸附,慢慢地被作物根系吸收并利用。尿素在没有转化为氨态氮之前,若是马上浇大水,或遇到大雨等,尿素虽然被水溶化,但酰胺态氮不能被土壤胶粒吸附,为顺水渗入到土壤下层,根系伸展不到,无法吸收养分,然后顺水流失,尿素的利用率大为降低。
3,尿素施用后什么时候能浇水,尿素在土壤中分解成碳酸铵,对土壤固定之后就可以进行浇水,尿素被微生物分解得快与慢是受温度影响的,春季与秋季较低的环境下,尿素施入土壤后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才能分解为碳酸铵;而温度较高的夏季与早秋,尿素施入潮湿的土壤之后,只需要2~3天的时间,尿素便可以转化为碳酸铵,这时进行浇水灌溉,尿素的利用率会明显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影响尿素利用率的使用方法,尿素不当的使用会造成大量挥发,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尿素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尿素更容易生成氨气挥发,尿素与碳酸氢铵混合,也容易造成尿素挥发过度。尿素地表撒施利用率更低,农谚有这样说:“尿素一撒,等于白搭”。因此尿素最好是进行开沟埋施。尿素可以作为叶面肥直接使用,淡淡的浓度容易被作物叶片吸收,但配置叶面肥的浓度不宜过大,蔬菜作物一般用浓度在0.2%~0.5%左右,粮食作物一般用的浓度在1.5%左右。浓度过高会造成叶片不能够吸收与利用,并对作物叶片产生危害,是得不偿失的。好了,本章节的分享就到这里,欢迎关注,喜欢的朋友点个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