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吃饭,望元宵;要穿衣,望花朝”这句俗语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过,正月十五元宵节,不仅是我国传统节日,还是团圆的日子。从农耕的角度来说,元宵节天气的变化,对于当年庄稼的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要吃饭,望元宵”从字面意思解释,想要吃饭,就要看元宵节天气,延伸来说,当庄稼产量高了,人们才有饭吃,如果庄稼产量不高,或者颗粒无收,就无饭可吃,面临着饿肚子的情况。

民间关于正月十五元宵节流传着不少农谚,其中,有些农谚所表达的意思,通过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天是晴天、雨天、雪天等,对应当年后续的天气,进而预测是否为好年景。

本篇内容,笔者就通过具体农谚详细说说这件事,2023年会是好年景吗?大家看完后就有答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正月十五晴,三春少雨淋”

这句农谚从字面意思解释,如果正月十五当天是晴天,那么当年“三春”期间降雨比较少。三春指的是孟春、仲春和季春,分别对应一月、二月和三月。也就是说,正月十五当天是晴天,当年春天雨水相对较少。

从农业种植角度来分析,以小麦举例,“三春”期间是小麦返青、拔节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对于水分的需求相对比较大,尤其是冬季降雨、降雪较少的地区,需要通过浇返青水来促进小麦的快速生长。

单从这句谚语所表达的意思,正月十五当天是晴天,并不是一个好天气,不利于后续农作物的生长,干旱情况凸显,也就预示着2023年不是好年景。

  • “雨打上元灯,五谷要丰登”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这句农谚意思是说,如果在正月十五当天下雨了,那么当年庄稼要丰收。

老话说得好“春雨贵如油”,春季如果有适当的降雨,非常有利于田间农作物的生长。尤其是以前种地时候,没有灌溉条件,遇到干旱的情况,只能接受产量降低的事实。

虽然,如今有了便利的灌溉条件,但是,农户们还是希望降雨为好。一方面,浇地会增加种植成本,浇灌一亩地需要10-50元不等。另外一方面,浇地过程中费时费力,耽误做其它的事情。

因此,但从这句农谚所表达的意思来分析,正月十五当天下雨,有利于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奠定了后续丰收的基础,预示着2023年会是好年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正月十五雪打灯,一个谷穗打半斤”

这句农谚用了夸张的手法,意思是说,如果正月十五当天下雪了,那么当年一个谷穗都可以收获半斤的产量。从实际情况来说,一个谷穗半斤的产量,基本上不可能的。如果这里的“谷”指小麦或水稻,更不现实,一亩地小麦或水稻,有效穗数在15-18万左右,甚至更多,如果一个穗能产半斤,一亩地产量不可估量。

如果指的是玉米,一亩地4000-6000个穗,一个穗产量半斤,一亩地2000-3000斤,基本上也达不到(试验田除外)。

所以,通过夸张的手法,来表达正月十五下雪的重要性,预示着当天下雪,2023年会是好年景,庄稼产量获得大丰收。

通过上述3句农谚总结得出:如果正月十五当天是晴天,则预示着2023年不是好年景;如果正月十五当天是雨天或下雪天,预示着2023年会是一个好年景。

当然,从如今科学的角度来分析,上述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只是人们通过生活经验所总结出来的,一方面具有区域性,另外一方面,随着天气不断的变化,以前的说法或许已不适合如今的社会了。

不过,既然这些农谚能一直流传到现在,还有它存在的意义,作为后人的我们,仍然可以了解传统的民俗文化。

今日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这里是阴天,你们那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