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全球最热议的话题不是俄乌战争,而是一个从中国飘到美国去的气球。这个气球在2月1日被美国发现,随后在2月2日被美国高调官宣,目前位置在蒙大拿州。蒙大拿州分布有美国三大陆基洲际导弹发射基地之一,这让美国格外紧张,生怕自己的底牌被人揭穿,因此围着这个气球团团转,不停炒作中国威胁论,甚至以此为借口推迟了布林肯访华时间。那么这次气球事件究竟为什么让美国如此神经兮兮,以至于做出了远超事件本身的反应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我们外交部的回应来看,这个气球其实没什么特殊的,所谓的中国侦察气球就是个气象探测飞艇而已,所谓飞艇其实就是一个加装了简易推进装置的气球。飞艇这玩意儿体积太大,又容易出事,所以很早就被淘汰出民航业了,目前基本上都是拿来搞科研。这艘民用气象飞艇,平时也就是升空后搜集搜集气压、风速、湿度、温度数据,完全不具备对地观测能力,所以侦察一说就是无稽之谈,自然也不会跑去侦察美国军事基地。要论侦察,我们有各种卫星、长航时无人机,不比飞艇香多了?

这艘飞艇之所以会鬼使神差跑到美国去,很可能是因为发生故障后,地面失去了控制能力,然后跟着西风带随波逐流一路到达美国。西风带位于南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这里的空气流动基本都是自西向东,无人飞艇的高度一般都在万米以上,很容易会被西风吹跑。民航客机在向东航行时往往也保持在8000米以上,目的就是借助西风减少油耗。日本二战时在气球下面挂上炸弹,借助西风带去轰炸美国本土,也真的炸死过人,所以这种事并不稀奇,完全是西方媒体的故意炒作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气球的飞行路径

从外媒推算出来的飞行路径看,这艘飞艇是从我国西北地区出发的,被西风带裹挟,先是掠过了日本南部,然后一路越过北太平洋,最后在美国阿拉斯加州顺利“登陆”,此时美国并未有任何差距。接着飞艇又遇到了北美洲强大的寒流,然后被推着往南横穿了整个加拿大,最后在到达美国中部的蒙大拿州后才总算被发现了,而且据说还是被民航飞行员目视观察到后才报告了美国政府。

▲如果气球不被击落,接下来又将横穿整个美国本土进入大西洋

早在冷战时的1958年,为了共同应对苏联空中威胁,两国就成立了北美防空司令部,相当于美国把加拿大的领空也给接管了。该司令部负责监视所有在北美上空(包括太空中)的人造飞行器,由于拥有多种型号的远程预警雷达和陆基防空系统,号称全世界最强大的防空网络,阿拉斯加面朝俄罗斯,正是该系统部署最为严密的地区,甚至还有几十架F22严阵以待。但是这个气艇移动速度并不快,并且从照片看体型也很大,按理说雷达不需要多强的性能肯定可以捕捉到,可就是这样一个目标,硬是在北美防空司令部的防区持续飞行数千公里后才被发现。这些事情现在弄得满城风雨,那些本来就和美国不对付的国家以及各类武装组织看到美国防空这么拉胯,那还不蠢蠢欲动?所以你说美国人能不急吗?

▲北美防空司令部,看着挺咋呼的

在气球事件发生后,美军的处理也堪称无厘头教科书级别的。美国军方声称想击落气球,最后被拜登以坠落后可能危及地面安全未由否决了,可是气球所在区域人烟稀少,这个理由好像又不成立,那么究竟是不是他们想击落却没有能力击落呢?美国为了对付这颗气球,最开始派遣了2架F22战斗机前往,当地居民甚至还目测到F22进行了多次攻击,但都无功而返,后来应该是把油箱耗干了,紧接马上调派3架空中加油机过去支援,后来干脆直接让保密程度最高RC135U战略侦察机前去探查。但是截止目前为止,并没有气球被击落的消息,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面对一个小小的气球无可奈何,任谁也想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军多型飞机前往气球所在地集结

那么击落这个气球容易吗?当然不容易,否则美军不会落得如此狼狈。这种气象探测气球通常会飞到3万米左右的高空,而一般的战斗机最大飞行高度只有2万米,相差了1万米,机头无法实现锁定,再加上气球本身是白色,周边没有任何参照物,也没有热源,飞机用红外格斗弹不仅很难打下来,甚至可能导致自身坠毁。而像爱国者3这类战术防空系统,射高也不超过3万米,除非美军动用战略级别的反导系统,否则拿气球真是毫无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地民众目睹美军F22展开多次攻击,但都无功而返

不过不好打并不是借口,因为当年歼10C的第一个战例就是击落高空侦察气球,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丝毫不拖泥带水。2019年,南部战区雷达发现一架不明飞行物,于是迅速起飞一架歼10C应对,在飞行员和地面指挥中心相互沟通后,研判该飞行器为国外高空侦察气球。当时该气球的飞行高度也远远高于歼10C的最大飞行高度,但是我飞行员因地制宜,采用先俯冲加速,后垂直爬升的战术,将飞机与气球距离拉到最近,并迅速发射霹雳10空空导弹一发命中,短时间内就消除了空情隐患。同样是处置超高空气球,美国使用五代机,中国使用四代机,但是结果却截然不同,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依旧是人。

▲歼10C轻松击落侦察气球,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