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就要召开两会了。之前传闻的养老金上涨方案,在2023年3月的两会落锤!有些社保专家根据近年来涨幅下滑的趋势预测,2023年养老金有可能继续下滑1%,创出19年连涨的历史新低——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也是机关事业人员与企业人员养老金“双轨制”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在2024年将实现养老金并轨。可是,有些企业退休人员呼吁:机关事业人员退休金普遍高于当地企业人员养老金的一倍,比如,2023年1月13日江西鹰市社保的文章可以佐证。

所以,广大企业退休人员呼吁,在2023年上调养老金中多向低收入的企业人员倾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涨3%,企业人员多涨10%达到13%。

当然了,这种民间的呼吁一直存在,社保专家是坚决反对的,主要理由是:机关事业人员与企业人员走的根本不是一个赛道,前者是财政供养,后者是自己缴费给自己养老,圈层不同,不要硬融。企业人员养老走的是多缴多得的市场机制,不多缴费是不能多涨10%的。再说了,就算你们想涨,养老基金也没有这么多钱支撑。

PS:广大企业退休人员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希望社保部门能够参考。

【1】养老体系不能造成贫富差距过大。

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养老事业是一项国家和全民的事业,事关每一位老百姓的晚年生活,绝不能简单地用市场化来解决,否则,富人的养老金基数高、越涨越多,永远都富;穷人的基数低,永远都追不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机关事业人员拿10000元退休金,涨3%是300元;企业退休人员拿1000元养老金,涨3%只有30元。富人涨三年就超过穷人的月收入,贫富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从思路上已经违背了共同富裕的理念和初心。

【2】养老体系坚决不能搞市场化。

养老,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绝对不能像有些社保专家和自媒体作者写的那样——用一句“多缴多得”的道理能忽悠过去的。多缴多得的市场法则,用社保专家的话说——就像银行存款、多存多取,看上去挺有道理,其实违背人性,一点道理也站不住脚。

养老体系在世界各国都是社会保障体系,是一种社会福利体系,而不是市场化的体系。我们有些地方搞教育市场化,让普通人家的孩子进不了好学校;有些地方搞医疗市场化,造成普通人看病难。如果养老搞市场化,低收入群体只能永远生活在较低的生活水平之中了。

【3】各类退休人群应该一视同仁。

养老金“双轨制”指的是:机关事业人员自己不缴社保,退休后领取了超过的退休金,由财政支付,等于自己不交钱,完全由财政供养。企业退休人员则是完全自己供养自己。

而且,机关事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是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2倍。更为关键的是,机关事业人员的财政经费从何而来?财政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人员贡献的利税。

所以,机关事业人员在职的工资是企业人员的工资的2倍,退休金是企业人员养老金的2倍,他们在职时的工资和退休后的退休金均有企业人员贡献的利税支付。从这个意义上讲,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凭什么反对给企业人员多涨养老金?

【4】解决养老基金不足的根本途径。

养老基金大池子为什么这么紧巴?根本原因不是老百姓的责任,更不是大家缴社保缴得少的原因,而是养老金的来源渠道问题。

我们目前的养老金机制走的是养老保险的模式,说白了就是一种市场化的商业模式,自己在职时买养老保险,进入个人养老账户,如果有单位缴纳单位承担的部分,进入社会统筹账户,退休后领取两个账户里的钱。其实就是自己花钱给自己养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单位缴纳的20%部分,从底层逻辑看也是你自己的,因为单位给你缴社保已经算在大的薪酬包或福利包里了,也是你的劳动报酬的一种体现。你招聘时的税前工资已经包含了单位缴的养老金,归根到底还是你自己的钱。

社保局不敢给企业退休人员涨养老金,根本原因是养老基金大池子里没有钱。所以,加大一次分配的力度,向养老基金注入更多的资金,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解决养老基金不足的其中一条途径:2022年GDP达到121万亿元。全民所有制的国企贡献占75%,那么,全民所有归全民,多划拨国企利税进入养老基金就是最好的造福全民。

PS:你赞同吗?多多转发,让更多的亲朋看到,共同呼吁政策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