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抑郁症是儿童青少年中第二常见的精神障碍,估计全球患病率为6.2%。儿童早期抑郁症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如社会功能障碍、身心健康问题,甚至是自杀行为。更让人担忧的是,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影响会持续到成年后,研究显示,67%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存在成年后发展为抑郁或焦虑障碍的风险。

遗憾的是仅有少部分患儿接受了规范治疗。美国一项全国性调查研究显示,仅有34%的社区儿童青少年寻求并接受专业心理治疗,而近80%需要接受心理健康干预的儿童青少年并未得到合理的治疗和护理。这与多种原因有关,例如缺乏足够的治疗时间、家属对治疗师的信任度不足、无法耐受抗抑郁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等等。

过往研究显示,体育活动在缓解成年人抑郁症状方面卓有成效,这或许也可以作为儿童青少年潜在补充治疗方案。近期, JAMA Pediatrics 发表一项关于体育活动干预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荟萃分析,表明体育活动干预可作为缓解青少年抑郁的替代疗法或辅助治疗方式,有益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图来源:JAMA Pediatrics

研究选取了PubMed、CINAHL、PsycINFO、EMBASE和SPORT Discus截止到2022年1月涉及运动与儿童青少年抑郁相关的研究,语种包含中文、英语和意大利语。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21项研究,涉及2441位患儿。

结果显示,21项研究中,81%(17/21)的研究效应量<0,表明体育活动干预更能缓解抑郁症状。体育活动干预的平均效应量为-0.29(95%CI=-0.47~-0.10,P=0.004),需要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儿,在经过体育活动干预后表明症状明显减轻的研究有6项。

▲研究效应量分布森林图(截图来源:参考文献[1])

仅有4项研究评估了随访期内体育活动干预对抑郁症状的影响,平均随访期为21周(范围6~48周),从结果来看,并未发现随访期内体育活动干预与抑郁症状之间存在相关性(g=-0.39,95%CI=-0.10~0.24,P=0.14)。

干预后和随访时均存在中度异质性证据。干预后Q=53.92,df=20,P<0.001,I 2 =62.9%(95%CI=40.7%~76.8%),随访后(Q=7.85,df=3,P=0.04,I 2 = 61.8% (95%CI= 0.0%~87.2%)。Egger检验结果显示,漏斗图形状对称,P=0.315,表明本次荟萃分析结果稳定且偏倚较低。

主要调节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发现显著的调节效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要调节效应分析(截图来源:参考文献[1])

研究显示,高达90%的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精神障碍,且50%的患儿共患2种精神疾病。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活动干预有助于缓解抑郁症状,平均21周的随访期内未发现差异,可能是因为研究纳入的样本量有限所致。

文章表示,体育活动,尤其是有氧运动更适合儿童青少年,因为多数体育活动都是有氧运动,也容易在体育课开展相关活动,例如跑步、跳远等。适当增加体育活动还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而抑郁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心血管疾病。如果能在中小学体育课中强化体育锻炼,或许有助于改善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潜力。

不过,体育活动究竟是通过何种机制影响抑郁症的?目前尚不明确。使用传 统抗抑 郁症治疗结合体育活动的有效证据也有待增加,就目前的研究结论来看,体育活动更多的是作用于增强患者对抑郁症的认知,改善情感方面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未来还需要更多相关的研究来佐证体育活动对治疗青少年抑郁的作用机制和效果。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即可访问JAMA Pediatrics官网阅读完整论文。

参考资料

[1] Recchia F, Bernal JDK, Fong DY,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s to Alleviate Depressive Symptom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Pediatr. 2023 Jan 3:e225090. doi: 10.1001/jamapediatrics.2022.5090.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6595284; PMCID: PMC9857695.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学新视点」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