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追了几天《狂飙》终于迎来剧终,剧中人物的人生起落剧情的跌宕起伏让我有的不舍,有点留恋,有点隐隐的难过。因为大结局略有仓促,相较于前面精彩的剧情,“善恶终有报”的收官有点太过平淡和预料之中。高启强太顺理成章被抓,该下线的反派“连连看”下线,很多人物关系和剧情都被简单化处理。所以,期待度很高的观众,也不免发出“翻车”“高开低走”的声音。

《狂飙》剧照必须承认,《狂飙》曾带给那些我们过瘾又难忘的观剧体验。尤其是剧中一些发人深思又令人警醒的细节,以及背后隐喻的人生真相,都能让身为家长的我们,在为人父母和教育孩子上,从中受到深刻的启示。随着《狂飙》热播,也将一本书带火,那就是高启强一直捧在手中,孜孜不倦的《孙子兵法》。

《狂飙》剧照你会发现,真正成为高启强逆袭之路关键的,不是“杀人”,而是那本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安欣曾告诉卖鱼时期的高启强,要加强学习,多读书,做生意就像打仗一样,要多看《参考消息》、《孙子兵法》。

《狂飙》剧照放在有些人那儿,可能早当作了耳旁风,但这句话却被高启强深深记在心理,付诸于行动。这也决定了他后期能在商场上步步为营、运筹帷幄,不断布局、借力,哪怕不动一兵一卒,也可以反败为胜的至关要素。

《狂飙》剧照剧中几个不经意的镜头,都潜移默化展现了他不断提升自我的强大学习力。抛开是非对错,高启强的人生三级跳,更让我们客观看到,人生努力以及深造、进化的重要性。剧中的高启强,虽然错误的选择,导致了他人生的覆灭,但不可否认的是,持续的成长和进化,不断的思考和进修,也为他后来逆风翻盘提供了条件和机会。谨慎独处,端肃恭敬,追求仁义,真心诚意。———曾国藩这句箴言很想送给剧中的高启强,因为观众意难平的是,原本他的人生,也可以有另一种选择和可能,也可以过得截然不同。

电视剧《狂飙》他足智多谋,善于学习,他懂得审时度势,有超凡的心理素质。高启强如果能将不断投资自我的学习力,以及处变不惊、足智多谋的优点,用于做正当职业,相信他同样会闯下一番事业,收获成功。只可惜,高启强忽略了一件事,一个人成功成材之前,先要成人。除了知识提升,更重要的还有修身养性。

《狂飙》剧照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说过的一句话:“要取得事业和人生持续的成功,有两个条件。第一你先要做一个好人,第二就是你必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样就会实现自助人助天助,你自身的潜力可以充分发挥,你周围的人由衷地支持你,你的成功将不可阻挡。”很显然,高启强虽然做到后者,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但却没有做到前者。在成材之前,他没有成人;在成功之前,他没有树立正确的三观,所以最后走到无人相助,穷途末路。一个人即使再优秀、再聪明,一旦开始就选错了方向,那后来也将一错再错,直到无药可救。包括弟弟高启盛也一样,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有着满腹的才学、光明的前途,却因为错误的金钱观和价值观而走向了歧途。

《狂飙》剧照所以,永远不要忘记:读书、学习是为了明智和修身,赚钱是读书的结果,却不是读书的目的。不可置疑的一点,人都有欲望,而欲望本身并没有善恶之分。利用得当,会产生正向的内驱力,催人奋进成功,但利用不当,就会激发心底的恶,使人走向毁灭和沉沦。纵观剧中的很多人物,都是“欲望”的化身。在利益与权势的诱惑下,一面努力奋进,实现着人生越级,另一面被欲望裹挟,丢掉了人品自律,走向了腐败自毁。

电视剧《狂飙》反面代表人物高启强,初尝权势、金钱的甜头后,欲望不断膨胀,从假借他人的关系,到为了钱不择手段,再到一点点吞噬良心,坏事做尽。

电视剧《狂飙》再看另一派警察和当权者,曾经也是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却因为一次升职、一次送礼、一次发财的机会,就彻底沦为欲望的傀儡,被金钱权势所支配。有欲望、追求进步原本没错,只不过,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如果任其泛滥,就会变成贪欲,终有欲壑难填的那一天。

电视剧《狂飙》正如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的欲望是座火山,如不控制就会害人伤己”当获得权钱的欲望一发不可收拾,当心底的恶被一次又一次鼓励,那么,良善自然就会不断压缩,直至彻底的消失。

《狂飙》剧照更确切的说,欲望就像是“带着甜味的毒药”。到底是贪婪的一口喝下,任其毁掉基本的良知,还是正面利用,激励人成长和进步,其关键就在于底线和自律。想起陶渊明的一句诗:“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其实,喜欢什么可以勇敢去争取,想要什么可以去大胆追求,但前提是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懂得知足和量力而行,为人生把控好底线和尺度,才会获得持久而宝贵的幸福。有时候,爱也是把双刃剑,过度的溺爱带来的不是美好,而是伤害。《狂飙》里的高启强,虽然是个十恶不赦的坏蛋,但不可否认,他对弟弟妹妹的那份亲情很真挚、很打动人心。如果说,高启强与全世界的关系都是“利益和交换”,那他和弟弟妹妹的关系就只有一条“爱和补偿”。

《狂飙》剧照因为父母早逝,“长兄如父”的高启强,主动承担起家庭的重任,也尽全力满足弟弟妹妹的所有需求。哪怕这种需求,有时是不合理、不正确,甚至是不合法的。

《狂飙》剧照他为了赚弟妹的学费可以打架,为了实现弟弟的理想可以“杀人”,哪怕后来明知道弟弟贩毒、歹事做尽,也一再纵容,帮忙收拾烂摊子。


表面上,这种自我牺牲、伟大到不惜一切代价,成就他人的精神,被冠“以爱之名”。可实际上呢,这种没有节制尺度的溺爱,间接铸成了高启盛后来的目中无人、霸道张狂和自取灭亡。反观生活中,“溺爱无度反成害”的例子不在少数,为了满足亲人的需求不断妥协让步,为了担心所爱之人受苦,大包大揽,有求必应。于是,溺爱无形中成为了一个“温柔的陷阱”。让被爱的人,将错误当成了对;让本该自省的人,将感恩当成了理所当然。可温柔的背后,终究是陷阱,是深渊,是过度袒护下的失去自我和人格失控。原本,所有故事的起点都是源于爱,可故事的最终,所有的爱都变了质,也都最终指向了不幸。《狂飙》剧终,我们的人生却还在继续。剧中也好,生活也好,很多坏人并不开始是坏的,他们也曾是个好人,也曾对家人朋友温柔以待。有些好人也并不完美,他们也曾有过一念之间的犯错,也曾在恶的边缘犹疑和徘徊。而善恶之间,真正能够把控人生方向的,只有道德、良知和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