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环境决定了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导致了我们一切向钱看。

我们都知道大经济学家凯恩斯写了一本重要的书,叫做《和平的经济后果》。在这本书当中,他预测德国无力按照《凡尔赛条约》偿付一战的惩罚,因而二战不可避免,复仇和绝望的革命将会席卷欧洲。

事实正如他所料,德国的确无力赔偿一战,导致希特勒的崛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格局,甚至是塑造了全球大国地位。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经写了一本书叫做《叙事经济学》,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观点病毒要为我们在经济活动中观察到的很多变化负起责任。讲述我们所处时代和个人生活的故事不断变化,从而改变了我们的行为模式。

换句话说,一个人今天看待世界的认知方式,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依赖于这个世界本来的叙事方式,报纸、书刊、杂志、电影和短视频新闻,不同的叙事方式,都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以及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最终也必定影响我们自己的选择。

你的三观和价值观是怎么来的?

当然不是取决于你自己的想法,而是你从外界的知识中拼凑而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永浩曾经在发布会上讲了这么一个段子,大意是说在有些男人的认知里,女孩子一定是可以谈妥卖的,如果这个男的听说一个女孩子不卖,那么他第一想法就认为是不是价格没谈拢。

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但的确可以从某种意义上去解释,今天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如何来的,这就是我们周遭的环境带给我们的认知变化。

这就好比,很多农村里早早没读书就结婚的孩子,很少跟父母有什么矛盾和争吵;但相反,那些从农村去到大城市里读大学的孩子,反而没有结婚,反而经常跟父母争吵有矛盾。

这是为什么?

原因在于,他读了大学,视野开阔了,也见识到了外面世界的繁华了,他的认知和想法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问题在于,他的出身依然没有什么变化,他的父母依然还是老一套的思维模式和想法,于是矛盾就产生了。

以我自己为例,在我很小的时候,骨子里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人,认为自己结婚那天才能够和自己的妻子发生关系,认为这才是爱情婚姻理想中的样子。

但后来读了大学,在书中看到了自由这个词汇,以及读到了“自由不是你自己给的,而是别人赋予你的”这句话,我才明白了,自由是依赖于别人给你的意义去赋予的。

这就好比我要求自己以后的妻子一定要在新婚当天才能发生关系,这本身就阻碍了她人的自由,妨碍了别人的想法和过去的经历。

如果你去街边随机问一个路人,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什么?我想路人多半都会回答自由、热爱、坚持、公平、善良、赚钱、不忘初心等一类的词汇。

为什么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趋同?

因为从我们出生开始,我们从小所接触到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要遵纪守法,而法律是道德的最低要求,因此大多数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比较正的,因为这符合法律对我们的基本要求。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从小就看新闻联播,一定会对宏观经济感兴趣,我想没有多少人不知道GDP这三个英文字母的含义,这就是公共叙事对我们个人的影响。

这就是叙事经济学。

互联网最火热的那会,几乎全国没有人不知道有一个叫马云的小伙子,尽管他看起来已经那么大了,但并不妨碍所有人都想要成为他。

无数的小中大老板把马云树立为自己的榜样,把所有关于他一切的书籍买回来,没事就拿起来研读,以期望在其中发现致富之道。

我们为什么会一切都向钱看?

因为人是有贪欲的,这是基本的人性。从小时候我们就知道,只有钱才能够买到自己喜欢吃的棒棒糖,长大后你不喜欢吃棒棒糖了,但你想要车子房子了,而这就需要你更有钱。

你看到电视上、短视频上那些豪车美女,你会忍不住想,如果自己有一天也拥有这些,周围的人应该怎么看你,你会忍不住想象他们那充满羡慕的目光,对你举手投足的尊敬,以及你个人更大的选择自由。

钱是什么?

钱其实就是自由,你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你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人,也不用担心对方的父母不同意这门婚事,你可以尽可能给对方最大的物质基础,理论上你们也就有更幸福的可能性。

当然,钱也有可能让我们掉进“钱眼”里去。

这几十年来关于GDP的公共叙事,其实从骨子里激发了每个人对于造富的梦想,在互联网最火热的时候,每个人都想过实现财务自由的可能性,财务跟自由有关吗?

当然有关。

还有一个原因也让我们一切向钱看,那就是过去我们实在是太穷了。

我记得我小时候,根本就没有泡面吃,就只有干脆面,哪怕是吃上一包,也要把里面的辣子面调料包倒在手心里,然后用舌头舔干净。

后来有了鸡精,我至今还记得邻居家的小女孩跑过来偷吃我们鸡精的事情,就因为那个东西闻着太香了。

钱可以帮助我们购买物质、享受物质、享受生活,而过去过于艰苦的日子,让我们一下子拥有了好生活,以致于对金钱看的更重要了,因为艰苦日子太苦了,以致于没人想要回到过去,连大米都吃不上的时候。

除此之外,对地方上来说,我们也是以GDP论英雄的,一个地方的一把手是提拔还是降级,就看当地的GDP指标如何,这一导致了不仅是全国,哪怕就是一个偏远的乡镇,也非常重视经济问题。

而在公共叙事领域,经济也一直是重头戏。最近几年随着我们经济的放缓,才喊出了重视高质量发展的口号,这又是另一个叙事变化。

但不管怎样,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是受到了普世价值所影响的,不管走到哪里,你都能够看到中国梦,我的梦这样的标语,这其实也是在无形之中暗示我们,或是明示我们,公共叙事能够塑造我们的一切认知。

很多人说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差很多,这是一部分事实,但为什么精神文明要差一些呢?因为经济太重要了,因为过去吃得苦太多了,当然要优先把经济发展提起来,再说精神文明建设的事情。

我小时候从来没有喝过纯牛奶,但今天的孩子们牛奶已经成为了必需品,这就是向钱看的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这样的标语相信你在城市里任何地方都随处可见,什么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然是公共叙事。

一切向钱看在我看来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只要是合乎法,那就是好的。

事实也的确是这样,我们过上了以前几千年来最好的时候,人类从未过过这么好的时候,一个人随随便便都能够活到七八十岁,每天都能够吃上肉、喝上牛奶,还能去世界各地旅游,这些都是向钱看才换来的。

谈哲学、谈人生意义和生命、谈艺术,这些当然也是需要的,当经济发展增长越来越缓慢的时候,当财富的追求竞争越来越大的时候,人们自然就会降低自己对财富的期望值,这个时候,我们就会需要精神文明,需要精神食粮。

这个其实就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周期。

看欧美,现在我们说他们的素质多好,他们多不看重财富,但要搁在百年前,几十年前,他们还是一样到处抢、到处赚钱,现在之所以他们成为了发达国家的风向标,那是因为他们的GDP增长已经很有限了,也比较稳定了。

这个时候人们享受精神享受艺术,那当然也没什么不好的。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