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听着评书《杨家将》长大的朋友们是否还记得,那个曾经叱咤风云、令大宋军民脑仁疼、更让名将杨继业殒命的萧绰萧太后

这位契丹族的巾帼英雄,曾两次携皇帝儿子御驾亲征大败宋军,并签订“澶渊之盟”。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功绩卓著的伟人,却没有保住她的后世族人,以至于有一百多万人一夕之间销声匿迹。

一介女流将王朝推向鼎盛,后期如何会沦落到消失的境地,这中间经历了什么?接下来,我们倒回时光轴,查验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萧太后 画)

一、同为萧氏后人,后人评价天壤之别

说起契丹族,要追溯到北齐所出的《魏书》,这里阐述契丹只是鲜卑族的一个分支,唐朝时期也是这样认为。

唐初,契丹与中原屡有摩擦,但都以败绩告终。后来契丹臣服于大唐,年年进贡。到唐太宗时,对这个民族很是宽厚,契丹人对于大唐也有依附的意思,所以两下相安无事很多年。

趁着和平安稳,契丹加紧壮大自己的实力,这时迭剌部涌现出一位骁勇善战不同凡响的人物,他就是耶律阿保机。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相传此人出身满屋祥瑞,三月后就能走路会说话,还具备未卜先知的异能。当时他的家族已经是位高权重,二伯是部落酋长,三伯是贵官,可以说红极一时。

耶律阿保机的超群异能,让他在家族后辈中备受瞩目。他的三伯甚至讲,家族日后的兴旺,全靠他和另外一个族兄弟葛鲁。

后来的事实证明,三伯的话果然应验。成年后的耶律阿保机能力超群,他跟随伯父屡立战功,很快就成为一颗夺目的璀璨明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骁勇善战的耶律阿保机)

在907年,耶律阿保机毫无悬念的成为了可汗,916年定国号为契丹,史称辽太祖。但契丹本是臣服于唐王朝,耶律阿保机这样明目张胆的摆脱束缚、自立为王,李唐怎会答应。

只是那个时候唐王朝已是强弩之末,根本无法撼动如日中天的契丹。而且那时候,刚建立政权的耶律阿保机还效仿中原,推行怀柔新政,接收逃难的中原难民,准许这些人入朝为官,契丹很快就站稳脚跟。

此外耶律阿保机也崇尚中原文化,他自比汉王刘邦。也特别钦敬汉王的丞相萧何,也希望自己的子民会像萧何一样辅佐耶律家族江山稳固,于是他赐予母族和祖母一族的人萧姓,并且召令今后皇家的后位都必须出自萧氏。

自此,萧氏在契丹族人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 繁荣的契丹族人)

也如他的期盼,萧氏后人中也出了不少忠君爱国之士,比如萧敌鲁、萧韩家奴等

其中最为耀眼的便是他的重孙媳妇,萧绰萧燕燕。此女是当时的宰相北院枢密使萧思温之女,自幼聪慧异常,足智多谋,通晓百家,文韬武略以及相貌当属大辽首屈一指之人。

因此,辽景宗耶律贤也就是耶律阿保机的孙辈,不顾萧燕燕与家臣韩德让已有婚约,强行钦点萧绰为后。

萧思温也无奈,只得送女儿入宫。而萧绰也不辱使命,在后位期间,辅佐景宗励精图治,整顿朝纲,重用贤臣良将,发展生产,学习汉化,大大促进大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为他们的儿子,辽圣宗耶律隆绪铺好了盛世之路,使他成为一代明主。

(辽景宗与萧太后)

然而任何一个家族富不过三代,皇家也不例外。

耶律隆绪十二岁即位为王,母亲萧太后为他掌舵。耶律隆绪在母亲以及重臣韩德让的熏陶下,掌握了强悍而缜密的治国方略,因而在萧太后还政于他之时,耶律隆绪已能够独当一面,把大辽带向鼎盛,特别是澶渊之盟的签订,更是让大辽国库殷实,兵强马壮。

但是到了耶律延禧时候,也就是耶律隆绪后三代,史称天祚帝。他可比祖辈差远了,既不懂得如何治国,又不思进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祚帝 画)

慢慢的,他的领导班子就人心涣散了。外有强敌金人虎视眈眈,内有皇权争斗,仅只他自己的几个儿子间的明争暗斗就让大辽处于岌岌可危之中。

偏偏天祚帝还重用奸佞小人萧奉先,他为了扶植自己的外甥上位,而撺掇天祚帝谋害其他妃嫔所生皇子。

天祚帝对萧奉先言听计从,乃至到后来虽然发现其图谋不轨,也已经回天无力,天祚帝被金人俘虏而领了盒饭。可怜太祖耶律阿保机开创的百年基业,就这样灰飞烟灭。

(澶渊之盟的签订)

这也应了那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没有萧氏一族的努力与担当,耶律家族的江山也不会出现盛世辉煌;到最后,如果没有萧奉先这个小人当道,大辽也不会那么快覆灭。

中间虽然有耶律大石另起炉灶,在西域建立西辽,他之后也历时三代君主,持续八十八年,但最终还是被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国所吞并。至此,大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百年前的萧绰太后如果泉下有知,她萧氏家族会出萧奉先等败类,不知会怎样的颜面扫地呢。

(契丹的大辽疆域)

二、王朝的覆灭给契丹族人带来了什么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道理被覆灭家园的契丹人诠释的淋漓尽致。

当初大辽鼎盛时,契丹作为皇族多么显赫与荣耀,太祖的高瞻远瞩,萧绰太后的远见卓识,圣宗耶律隆绪的文治武功,都为大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仅在两百余年历史中,大辽在治国军事文化等方面,对当时的中原以及整个亚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实行的“因俗而治”与“因区域而治”,在当时已经是先进的民族政策体系,因此大辽才会出现盛世江山的稳固局面。

而且这一模式,也为后世王朝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治理经验。

(勇猛的契丹人)

几代领导人的付出,让大辽在世界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时至今日,俄罗斯很多地区都流传有把中国称为契丹人的习惯。

因为在当时,契丹人与周边各部族都有交集。只是这份光鲜没有保持下去,后世子孙的躺平,直接让一百五十万人因王朝的覆灭而在一夜之间人间蒸发,甚至连一丝痕迹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契丹人 剧照)

中国史学家查遍所有历史资料,也没有任何收获,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历史的遗憾!

即便是说当时战争再残酷激烈,契丹人也不会在战场上被消灭殆尽吧!再者说,耶律大石在中亚建立的西辽也应该有文字记载的,还有那些逃到其他部族的契丹人,他们怎么会不留下任何生活的痕迹?种种谜团都笼罩在寻找契丹人生活轨迹的史学家们心头!

难道成吉思汗和女真部族真的把昔日强盛的契丹族亡国灭种了?

(优越的契丹民族)

三、谜一样的契丹文字,如何识别

古今中外的史学爱好者们,从来没有停止对契丹族人的研究与探索。在这些学者中,尤以我国专家刘凤翥最为执着。

老先生祖籍河北盐山县,1957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66年研究生东北古代民族史专业毕业。数十年来,主要从事契丹民族史的研究工作,重点在于解读契丹文字。因而在对契丹族史的研究上,颇为下功夫。但令他头疼的是,契丹文字现存的资料几乎为零。

(我国研究契丹文化的首屈一指的专家——刘凤翥)

九十年代初期,比利时传教士路易斯·克尔文,在辽兴宗的墓葬内发现大片的墓志铭文字,这位颇有心机的克尔文,把这些文字手抄本发表到杂志上。

一段时间后,这个信息被日本大学校长发现,他感觉这些文字与中国陕西出土的“无字碑”上的文字很相像。因此他断定,这就是中国的契丹族文字。

只是当时中国正处于战乱,根本无暇顾及这类研究,而且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也没有认识契丹文字的人,所以克尔文发现的这块墓志铭究竟在向世人展示了什么意思,至今也没人能够解答。

(契丹文字)

时间来到1970年,刘凤翥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河南息县,他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神秘文字,经过层层推断,刘凤翥笃定,这些就是消失了七百年的契丹文字。

为进一步揭开契丹族面纱,刘凤翥克服重重阻力去勘探古墓,获取第一手资料。终于在1977年,写成十万字的巨著,详尽阐述了研究成果。但又一个疑问

(克尔文发现的辽代墓志铭——契丹文字)

绕在他脑际,一百多万的契丹族人究竟去向何方?他决心在有生之年,挖掘出真相。上苍还真给了他这个机会!

1987年,刘凤翥收到一封神秘信件,他被信件内容深深震撼:我是来自内蒙古达斡尔族的奥拉·裘志德,希望先生能帮忙探寻祖先下落!

这短短的几行字,令刘凤翥惊喜异常。因为他清楚“达斡尔”的意思就是过去的位置。这不是给他探究契丹族人之路开启了一扇窗么

(达斡尔族)

四、达斡尔族是否是契丹后裔

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刘凤翥看了信后立即启程前往寄信人所在地。他并没有直接去找奥拉·裘志德,而是在达斡尔族人居住地停下脚步。

他辗转于当地的几家住户,了解到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来自何处,但细心的刘凤翥发现,这些人的生活方式与曾经出土的契丹族的极为相似,并且他们也喜欢打曲棍球,要知道热爱曲棍球运动可是大辽契丹族的专利。

(达斡尔传统曲棍球)

刘凤翥又找到写信的奥拉·裘志德。据奥拉讲述,他们族里传说,在不远处有着好像长城的边堡,可能就是契丹人修建的。而他们就是那些人的后羿。

奥拉的一番话让刘凤翥更加坚信,这里生活的达斡尔族,极有可能就是当初契丹族的一个分支。

为了印证这些猜想,刘凤翥又去资料库查了DNA比对,结果发现达斡尔族人的DNA和契丹人的排列顺序几乎一模一样,由此可以判定,达斡尔族就是幸存的契丹后裔。

(查验契丹人的DNA)

这一发现让刘凤翥兴奋的睡不着觉,这类契丹分支后裔族群找到了,接下来还是要去发掘文字的精髓,这是更加艰难的课题,但是他有信心在今后的研究中会突破。

在越来越清晰的研究结果中,我们不难看出,当初契丹族人在那样恶劣的局面下,是如何度过艰苦岁月的。他们不敢外露自己的身份,只能选择埋葬个人信息,融入其他民族,而保全自身。只是这种不能言说之痛,又怎么会在他们心头消除。

延续了几百年之后,他们只能留给后人隐晦的暗示,曾经契丹是多么的辉煌与骄傲,在人类发展史上,他们也曾耀眼过,灿烂过。

(与其他部族融为一体的契丹人)

而令人欣慰的是,契丹族人,并没有远去,他们一直生活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间,一直参与着这片土地的生息繁衍。虽然大家散落于各地,但是他们依然选择坚强的面对,一代代就这样顽强的奋斗着,为国家保留着珍贵的史料。

我国本就是多民族的融合体,疆域的辽阔,给了人们更多的生存空间与机会,同时也为促进民族和谐发展奠定下丰富的物质条件。

不知这是否也是太祖皇帝耶律阿保机,和那位杰出政治家萧绰太后的初衷呢?那些出土的文字在表述什么呢,看那工整隽秀的字体,让人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

(萧太后剧照)

参考文献:

周国琴.关注他民族需求---辽代“因俗而治”民族政策成功的真相.[a].贵州民族研究.2015(8):174.
卢修龙.君主赐国姓---在辽汉人身份重塑与辽朝中后期政治秩序构建.[b].宋史研究论丛.2021(29):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