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月11日

对于42岁的内蒙汉子刘文龙来说

这一天既习惯又不习惯

说习惯

是身为应城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的他,查房、临床指导、专家会诊、协调全院重症床位……连续多日,一直如是忙碌不休,“早就习惯了。”

说不习惯

是身为医护人员家属、三个孩子父亲的他,因为工作,欠缺了太多对家人的陪伴。

一个月前

随着政策优化调整

应城市统筹成立重症救助专家组

提前增设医疗机构床位

确保疾病救治应收尽收

“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医院打好提前量,妥善安排人员、药品、医疗器械、床位等资源。”刘文龙回忆,医院将患者收治权限集中到专家组,如“大脑”般分类分层研判,制定治疗方案,同时成立救治小组,像“神经元”一样24小时收集汇总收治病人情况并上报专家组,动态调整救治方案,“身为专家组一员,我们务求精准救治每一个患者。”

一个月后

虽患者住院就诊压力有所释放

但刘文龙的工作依旧忙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一为刘文龙。

早上8时,两枚鸡蛋、一杯豆浆便是早饭,边吃边快步走向办公室,穿戴好防护服,做好消毒,与前晚医生交班。

首先,需要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患者诉求,进行初步检查并给予建议,以最快时间询问患者症状,安排就诊。

旋即,查房开始,病区里是插管、呼吸辅助通气的病人,仪器滴答声、医护脚步声一清二楚,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治疗之余,还要安慰、疏导患者,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临床观察后是会诊,会同管床医生对初诊和有动态变化的患者进行研判处理。

“每天下午一点半左右才能吃午饭,晚饭则可能到晚上8点多。”刘文龙笑笑,他的妻子亦在应城市人民医院工作, “她在神经外科,虽处于同一栋楼里,与我这里隔几个楼层,但平常根本见不了面。”

刘文龙的解释是

岗位不能离开人

确实如此。之前半个月里,医院很多医护人员感染了,刘文龙的妻子亦是其中之一,高烧踉跄回家躺下不能动弹,进而10岁的大女儿、一双5岁的儿女相继被感染。

“妻子打来电话,虚弱地叮嘱我就在医院,免得回家引起感染。”刘文龙说,离妻子病倒后没过24小时,他发现自己也出现相应症状。

虽然身上疼痛

心里惦记妻子孩子

但刘文龙清楚地知道

自己的责任是照顾好来院的病患

一天后,妻子再次打来电话,说是挣扎起身给孩子做了饭,让他安心上班。

几天过去,一家人有所好转,妻子再次到岗,家中大女儿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任务,几个包子、一杯热水、暖和的床褥,小女孩为弟弟妹妹的生活起居全力以赴。

“觉得对不住家人。”刘文龙眼眶中似有泪光。

收拾心情,他再次出现在病房里,看CT、查供药、探症状、解疑惑……轻柔稳重的声线,使听者觉得可信又有安全感。

“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现在就诊患者较之前有所下降,这是好事情。”刘文龙说,将继续和同事们一起,为群众健康安全付诸努力。

来源:孝感日报 全媒体记者王琦 特约记者冯璇

制作:周洋

出品:孝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