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台回复书名一键免费阅读 : 大医 | 马孔多在下雨 | 寻找意义 | 暮色将尽 | 不得往生 | 手机大脑 |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不少小伙伴都返学开工,阔步投入到新一轮奋斗中。

小蜗也得跟上这铿锵步伐,给大家整点营养耐读的“精神硬菜”。

今天奉上5本社科佳作,或打破偏见或直击痛点,总能让人精神一振、头皮发麻:

01

好不愤怒

豆瓣评分8.6

童鞋怎么说:

读得很愤怒,也很热血。愤怒是一种力量,支撑着我们为各种不平等战斗。

@读者 深渊下的光

一部破除偏见、洗去污名,为女性愤怒正名的里程碑大作。

作者一方面探讨卡丽·内申、碧昂丝等不同时期的愤怒女性取得的成就;

一方面剖析2016年美国大选、MeToo运动以来全球女性的不公平待遇。

从正反双面论证,女性的公平之怒是推动社会变革进步的强大力量之一。

6年前,韦恩斯坦事件爆发,撕掉贴在女性嘴巴上的封条,燃起了MeToo运动的熊熊大火;

68年前,黑人女性罗莎·帕克斯拒绝让座,蒙哥马利巴士抵制运动爆发,拉开美国民权运动大幕;

233年前,一位巴黎妇女带头在市政厅外聚集,后向凡尔赛进发,抗议大革命后的巴黎粮食短缺。

愤怒是一种交流工具,能帮发声者强化表达,给心怀烦忧的听众和读者慰藉。

愤怒是一种力量,为那些激烈而紧迫的战斗注入必要的能量、强度和紧迫感。

总之,只有允许、赞赏女性的愤怒,才算允许、赞赏女性的自由意志和独立精神。

02

应得的权利

豆瓣评分8.8

童鞋怎么说:

清晰易懂流畅,“应得权利感”这个词一针见血,非常推荐。

@读者 流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1世纪的波伏瓦”、康奈尔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凯特·曼恩振聋发聩之作。

她首次对男性特权如何伤害女性进行系统的剖析,读完让人心绪难平。

比如,男性一直以来都得到社会的许可去“宣泄负面情绪”,而女性却不被允许。

一旦哪位女性稍有情绪爆发,就会被污名为“情绪化、歇斯底里”。

在医学文献中,女性也常被这类词语描述,这使得医生侧重于从心理层面思考,误判病情。

有慢性疼痛的女性患者与相同情况下的男性患者相比,就更可能被误诊为“表演型障碍”。

是不是很可怕?男性不合理的应得权利感是从剥削、压榨女性中获取的。

我们要反抗这种应得权利感,就要重新界定两性地位,呼唤正义与平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正义的回响

豆瓣评分8.2

童鞋怎么说:

结合近几年最轰动的案件围绕法治本色谈问题,作用不仅仅是普法,更为字里行间满满的人文关怀动容。

@读者 摩卡不加冰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碧的法律随笔集,以女性视角解读近几年的热点大案:

买妻、弑母、生育权益、家庭冷暴力等,贴近普通人痛点,直击社会要害。

“江歌案的判决提示我们,法律并非纯粹的理性,其最大的功能在于指引。

司法裁判应当守护社会道德底线,弘扬美德义行,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

“冷暴力本质上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和侮辱,有时会直接导致受害人的抑郁。

一旦冷暴力成为习惯,受害人就会陷入自我攻击,失去反抗的欲望和能力。

因此,有的地方立法将其纳入家暴范畴是一次卓越进步,值得全国推广。”

这是陈碧教授眼中“正义的回响”,也是普罗大众对公平社会的美好期盼。

04

学做工

豆瓣评分7.5

童鞋怎么说:

这本书让我想起我的小学和初中,打工子弟学校。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高高在上地以优越者的姿态去评判工人阶级的子女,并且揭示了许多内在的心理原因。

@读者 惜抱

20世纪社会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全球畅销45年。

为什么工人的孩子长大还是当工人?为什么那么多人信读书无用?

为什么福利制度、教育普及、法制建设没有改变社会的阶级结构?

这本书通过对英国高中男生的观察研究,深刻解析阶级流动困境。

“教育是一种虚伪的社会选择,它把社会等级转变为学校等级,从而使社会等级的再生产合法化。”

“资本主义社会更加崇尚脑力劳动,不仅因其产生价值,更因体力劳动是工人阶级的专属。

他们的崇尚是为证明自身的优越性,从而维持阶级差别,保持资本主义体系的稳定性。”

是不是豁然开朗又振聋发聩?这种犀利的逆向反思太能让人清醒了!

05

在中国大地上

豆瓣评分8.2

童鞋怎么说:

“中国人在25岁前看着都挺年轻,但从那之后就开始变得憔悴”… 哭了…

@读者 脱氧核糖十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国人的中国观察常常带给我们新视角、新格局。

本书作者保罗是美国知名旅行作家,上世纪80年代曾来中国深度游览。

前后跨越东西南北22条火车路线,与工农学兵和知识分子真诚交谈。

在他笔下我们能看到蓬勃鲜活又困顿的80年代,很多问题至今仍在:

中国人在二十五岁之前看上去都挺年轻,但从那之后就开始变得憔悴。

到了六十来岁,他们又会恢复淡定从容的样子,然后越来越高贵优雅。

大家重复着这个模式,先是马不停蹄地拼命劳动,然后突然就停下来睡着了:

火车上两个正手舞足蹈侃侃而谈的人会突然停下,开始像牛蛙一样打起呼噜来。

整本书细腻、真实又深刻,带我们走进历史的暧昧角落,看清当下的迷茫。

大家还有哪些社科好书推荐?评论区分享给小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