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最有效,这是很多网友的主观印象,只是历史非常打脸。在民国时期,经常实战的军阀部队遇到实战少的日军就变成了软脚虾,经常实战的非洲军队也算不上强军。当然了,这可以算是火力差距,但在冷兵器时代,这个结论也不成立。两宋之际汉人最精锐的部队就是西军,他们和西夏人、番人(王韶开边)作战了数十年,也是实战经验最多的军队,西军不少将门家族甚至可能有祖传的战斗经验(种家、刘家、郭家等将门应该有家传的兵法流传,就是没有成书,),但他们遇到女真骑兵时战果还是一言难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靖康之变前后,西军参与了太原之战、富平之战等大阵仗,但战果几乎都是一边倒,西军将门之后的刘光世、种世道等也都没在对战女真人时有好的战绩。宋军能挡住女真人的攻势,靠的是岳飞、韩世忠等人,他们可没有祖传的兵法,他们的部下也不是西军旧部。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冷兵器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部队的作战风格相差很大,西军PK西夏人、番人的战术和经验对付女真骑兵完全不管用。

党项民族早在唐朝是就已经混出了名气,一度是吐蕃人手下的炮灰,它和吐蕃人一样并擅长骑射作战。唐军说过吐蕃人不善于骑射,西夏名将、晋王李察哥也认为西夏的核心部众“羌部弓弱矢短,技射不精”,需要番、汉部众学习宋朝边境的做法,农忙种地、农闲练习弓弩射箭。这里要说明的是,西夏骑兵不善于骑射也是相对而言的,西夏的王公、大臣中也有不少骑射和射箭高手,上面提到的李察哥就是能用两石硬弓的高手,西夏还是神臂弓的原产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夏人只是骑兵的平均骑射水平比契丹人、女真差,他们更喜欢在平原使用个子大、速度快的党项马进行冲锋作战。西夏人的铠甲普遍使用了冷锻技术,能在五十步左右抵挡宋军弩箭的射击,西夏骑兵经常借助“重甲,刺斫不入”的优势进行冲击作战。

西北地形多变,西夏人在平原以重骑兵进行冲锋作战,在山地喜欢用重甲步兵“步跋子”作战。西夏骑兵和步兵经常借助西北的复杂地形配合作战,骑兵并不进行多轮冲击,而是喜欢将对手引入埋伏圈后,和步兵联合作战。和西夏人打了几十年的西军也习惯了这种战争模式,经常用骑兵进行遮断作战,也就是用小股精锐骑兵和西夏人的骑兵进行较量,遮断敌人骑兵和步兵之间的联系。北宋西军骑兵因为常年和西夏人作战,也产生了“泾原铁骑,甲于天下”的念头。

西军长期和西夏人作战,也习惯了西夏人精锐骑兵一两次冲锋就休息的习惯,西军遇到动辄打满上百回合的女真骑兵时,都普遍吃不消。女真骑兵虽然也以重骑兵冲击作战闻名于世,但女真骑兵的五十人小队中还有三十人的骑射手。女真骑兵习惯把五十人的小队分成两部分作战,三十人的骑射手队伍经常冲到宋军面前进行近距离射击作战,这也让西军非常不习惯。因为北宋的骑兵部队几乎都是骑射党,1078年北宋骑兵的训练要求就是九成的精力都用在骑射上 (原文是“马步军并以十分为率,马军一分习枪刀,余习弓”),北宋骑兵的近距离肉搏能力普遍比不上女真骑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宋西军骑兵因为长时期和西部对手作战,非常不适应女真骑兵的战场节奏和作战样式,自然会吃败仗。西军的佼佼者韩世忠、吴家兄弟等也因地制宜,改变了打法后,才训练出能对抗女真骑兵的部队。战斗经验是因人而异的,经常打治安战、反恐战的某超级大国军队跑到世界第一工业国周边作战,还真的没啥经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