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着显著提升,虽说尚未做到家家奔小康,但家庭条件也都过得去,但是国内教育资源却并不均衡。

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更加发达,比如北上广深等,别说是教育资源了,光是高校数量便是其他城市所“拍马不及”的,但三四线小城市的教育资源有限,尤其是偏远山区的教育资源更加匮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更好的均衡教育资源,也为了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国家也大力鼓励大学生支教,比如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以及援藏计划等等,都能够让更多优秀人才投入到山村教育之中,促进教育的更好推动。

“想让他们走出去太难了”,支教老师的肺腑之言,揭开背后的无奈!

随着家长越发重视儿童家庭教育,学生的学习也变得尤为重要,但看似唾手可得的教育资源,对于部分学生却是“远在天边”,那就是大山里的孩子,而支教老师身上也承担着相当重要的责任,帮助学生走出大山也是其中之一。

只不过,并非所有的支教老师都充满着“一腔热血”,有的只是单纯为了获得教师编制,而一位支教老师也说出了肺腑之言,表示:想让他们走出去太难了!也揭开了背后的无奈。

这位老师在山村支教2年,原本满怀热血的给山村学生上课,但渐渐接触下来后却明白,并不是他们走不出去,而是走出去的过程太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一是学生从小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自身恶习再加上家长对教育的不重视,光是“写作业”这项简单的要求,很多学生便无法按时完成,即使和家长沟通也意义不大,反而还会招来一顿“多管闲事”的指责。

其二是山区学生多说方言,练习普通话更是个难题,而教师想要融入学生之中也没有想象中的轻松,说不定还会被学生认为是“偏心”等。

其三是多数学生还要帮助家里干农活,学习不过是“顺便”,自然也会影响到学习效率,老师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也不能让老师帮着学生干农活吧?也难怪老师会有如此感慨了,实在是想让他们走出去太难了!

其四是学习过程充满困难,早早辍学打工也成山区学生的“常态”,而家长却还不以为然,尤其是男孩子更为明显,为了补贴家用小小年纪便外出做零活,显然不理解学习才是更好的“出路”。

走出大山不是目的,精神上的提升才是关键,支教老师也需反思自身

虽说支教的教师数量庞大,但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却是寥寥无几,而如张桂梅校长一般的默默奉献的更是少之又少,毕竟教师也是普通人,也要考虑生活的温饱,还要对自己的家庭教育负责,可见帮助学生走出大山也是很艰巨的任务呀!

而且笔者认为,当山村学生真正知晓学习的含义时,才不算白费支教老师的一番苦心,但若是学生只将学习当成“消遣”,那显然也是毫无意义的,尤其是只认识自己名字的话,那也会渐渐地与时代脱轨,走出大山更是难上加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支教过程虽又苦又累,但付出与收获成正比,大学生也需打起精神

三支一扶之中的“支教”本就是热门岗位,大学生之间的竞争也比较激烈,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获得的,而大学生也要提前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努力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尤其是师范生更要积累丰富的经验,争取为将来的教学打好基础。

非师范生也别妄自菲薄或气馁,支教期满后也能够在考编、考公等过程占据优势,还能够获得当地的教师编制,而大学生也要提前制定好就业规划,若是想要留下来,也要付出更多的辛苦,而不是将支教当成“镀金”。

而且乡村支教道路“任重而道远”,并非是一日之计,大学生也要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并保持对教育的热情与兴趣,才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走出大山,见识更加广阔的世界,而大学生既然选择了便不要轻易放弃!

笔者寄语:大学生支教若只是为了考编,那过程也会充满困难,但若是回归到教育的初心,那自身也会获得更多的收获,所以大学生不妨客观的看待支教,别让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化”,那不过是徒增烦恼,也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够投入到乡村教育之中,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实现“有学可上”的梦想!

话题:你认为支教老师辛苦吗?

记得点一点关注,我们下期再见啦~
(图片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