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每年的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这场历时2年9个月的伟大战争,中国军队在境外艰苦作战,并最终取得决定性胜利。

战争的胜利打击了美帝国主义嚣张气焰,有力援助了朝鲜邻邦,保卫了刚刚建立的新中国的和平安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美援朝战争图片)

有战争就有牺牲,何况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国的参战人数、武器装备都数倍于我国,志愿军的后勤供给更是无法与美国相比。

所以这场战争的胜利,可以想象是多么艰难的胜利,付出的牺牲有多大。那么抗美援朝战争到底有多惨烈?有亲身经历的一些人又是怎样描述的呢?

一、长津湖战役:比高票房电影描绘的还要惨烈

电影《长津湖》是一部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典影片,著名导演陈凯歌主导的票房冠军之作。

(电影《长津湖》剧照)

这部影片描写的长津湖之战,发生在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此战是中美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的一场残酷战役。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9兵团3个军,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极端严寒,在冻伤多、兵力少的恶劣条件下,对抗拿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大名鼎鼎的美军第10军

打了28天的长津湖战役,被称为人类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会战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冻僵的志愿军战士)

那么这次战役到底有多惨烈呢?

首先就是极端的寒冷天气冻坏参战军兵。1950年的冬天,长津湖地区受西伯利亚寒潮影响,气温骤降到了零下30度以下。

志愿军的装备非常匮乏,即使有所准备,第九兵团也收到了一批棉衣,但完全不足以抵御50年不遇的极寒天气。

在战斗中,为了做好隐蔽诱敌深入,志愿军战士们要趴在长津湖的冰天雪地里,一动也不能动。而且这一趴就是三天两夜。

(冻僵的志愿军战士)

而我们的敌军,美国士兵们则是穿着保暖厚实的军大衣,保暖设备一应俱全。即使这样,美军仍被冻伤了千余人,更别说穿着单薄的中国志愿军战士了。

所以当美军发起反击时,在志愿军阵地上,他们看到了使其终生难忘的一幕。

(电影还原“冰雕连”)

那就是著名的“冰雕连”。一群全身冻僵硬了的志愿军战士,就像冰雕一样。他们手握钢枪,眼神勇敢地望向前方,矗立在雪地里,已全部壮烈牺牲。

这壮烈的一幕惊呆了美军士兵,同时也会深深烙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长津湖战役的惨烈当然还在于战斗的激烈程度。在战役中,有一处重要高地由一位志愿军连长杨根思率兵驻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根思连长画像)

他当时带领一个连,士兵们知道敌军实力强,所以把口袋里都装满手榴弹。他们面对美军飞机大炮密集轰炸,英勇击退其8次反扑。

但是你可能难以想象,他们全连的人,却只靠着吃三颗冻土豆作为食物。最后全连200多人,打得只剩杨根思和两名伤员。

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面对冲上来的40多个敌军,杨根思怀抱炸药包,与美军同归于尽。

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第9兵团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

(杨根思)

烈士们的壮烈牺牲换来的是战役大获全胜。长津湖战役,全歼了美军一个整团,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纪录。美军王牌部队节节败退,经历了“路程最长的退却”。

这次战役的胜利,也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转折点,为我方能够在最终的停战谈判中,占据主动权奠定了基础。

在电影《长津湖》中,有一个战士伍千里,他捣毁了美军“北极熊团”团部,他的原型叫李昌言。

(电影里伍千里和原型李昌言)

电影上映后,当时已93岁的老兵李昌言,看完影片流下眼泪。他激动地说,现实的战斗比电影中苦多了。

老人说起在战场上一把扯下美军旗帜的事,当时的想法就是,“干脆就给它扯掉,什么旗子不旗子的。”

李昌言退伍后,却很少提起曾经的功勋,甚至自己的家人都不了解这些细节。

老人已于2021年11月去世,但是伍千里的故事却将永远留在银幕上和后人们的心里。

还有一位长津湖战役的参战老兵,他叫周全弟。

(周全弟老人的照片)

当时他才只有16岁,穿着单薄的衣服趴在长津湖的雪地中。由于被冻僵,他没能和战友们一起冲向敌人,这成了周全弟一生的遗憾。

二、英雄赵先友喊出“向我开炮”,与阵地共存亡

《英雄儿女》是20世纪60年代拍摄的一部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的电影。

这部影片改编自巴金先生的小说《团圆》。1991年,巴金先生为影片中王成的原型写下了一句话,“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雄赵先友)

那么赵先友有什么样真实的战斗事迹?那次战斗又是怎样的惨烈呢?

1952年10月,美军用飞机大炮坦克向67高地发起进攻。驻守阵地的我军士兵,已经坚守阵地3天2夜了,他们共击退了敌人的17次进攻。

当时阵地上只剩下两人,6连副指导员赵先友和战士刘顺武。赵先友在战斗中受了多次伤,已双目失明,不能行动。刘顺武就当了他的眼睛和腿。

他们的信念就是,人与阵地共存亡。

(电影还原“向我开炮”)

赵先友为了打击敌人,在防空洞里用通话机使劲喊出“向我开炮”。他用自己24岁的年轻生命,换来了67高地攻防战的胜利。

70多年后,赵先友烈士的孙子赵新民,在中央电视台《故事里的中国》节目,亲口讲述了爷爷的故事,听故事的人无不为烈士的事迹动容。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还有令人无比心疼的惨烈一幕。

美国的一个著名军事专家李奇微,被任命为“联合国军”总司令,此人善于发动“绞杀战”,很让志愿军头疼和憎恨。

(李奇微)

一次,李奇微率军对我志愿军发起反攻,同时他从美国国内带来2000架飞机,准备孤注一掷争取最后胜利。

飞机轰炸造成了很多志愿军伤亡。当时,志愿军第一军第七师19团接到了作战命令,准备发起新进攻。

19团为完成任务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模拟。有一次,100多名连级以上干部,在一个坑道内召开会议,总结模拟中的问题。

(康致中(左))

突然,40余架敌军飞机对开会的指挥所进行了轰炸。坑道口很快被塌方堵死,造成在场的114名指战员,其中包括团长康致中,全部当场牺牲。

一个多月后,人们打开封闭的坑道,发现了烈士们的遗体。当时看到康致中团长的身上,带着儿子康明的照片。

(康致中团长一家照片)

多年以后,已是中年人的康明,为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多陪了爸爸和志愿军叔叔们一个多月而感慨万分。

三、老连长张计发:电影展现的战争惨烈不及现实十分之一

老电影《上甘岭》是一部50年代的片子,影片讲述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八连连长张忠发率兵坚守阵地,英勇抗击敌人,最终夺得胜利的故事。

(电影《上甘岭》剧照)

上甘岭战役发生在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进行的一场著名战役。

此次战役“联合国军”动用了兵力6万多人,飞机3000多架次,还有几百枚大炮坦克,猛攻志愿军两个连防守的上甘岭阵地。

(上甘岭剧照)

志愿军防守部队顽强抵抗敌军,进行了43天的拉锯战,共59次夺回失去的阵地,累计击退敌军的900多次进攻,最终守住了阵地取得胜利。

上甘岭战役消灭敌军2万多人,我们的损失也很惨重,1万余志愿军在战役中伤亡

战役的激烈程度极为罕见,尤其是炮兵的火力密度之大,已经能够达到二战最高水平。

影片中的连长原型张计发,是一位打了10年仗的老兵。他16岁参军,曾荣立特等功4次,一等功2次。

2021年95岁时去世。

(老连长张计发)

老连长在离休以后,为了激励和教育后人,积极为青少年讲述战斗故事,累计讲了1500余场次。

张计发去世后,在他下葬的那天晚上,其家乡的当地电视台专门重播了电影《上甘岭》。

在这部电影最初上映后的头三年时间里,张计发怕看了电影引发回忆,都一直不忍去看。后来,当他终于看完整部影片,说道,“战争的残酷和激烈展现得都不充分,不及十分之一。”

(老连长张计发)

我们通常以为电影都是高生活,是带有夸张演绎的成分,没想到抗美援朝战争的真实惨烈程度,竟然比电影所展现的还要厉害得多。

张计发打了10年仗,最难忘的仍是上甘岭战役。在他91岁那年,当侄子偶尔问起上甘岭时,他还止不住地掉眼泪。

张计发说过,当年上甘岭阵地上,连战火硝烟里都能闻到浓浓的血腥味。

每当飞机、大炮密集地狂轰滥炸,整个上甘岭阵地就像海里行驶的船儿一样,不停地摇晃,晃得人都无法站稳在阵地上。

(苹果的故事)

战争极其惨烈,志愿军的生活也超出想象的艰苦。老连长讲过一个关于苹果的故事。一次,上级派来支援的一名战士,带给了张计发一个苹果。

张计发看到阵地上的步话员由于不断喊话,嗓子都哑了,所以他就先把苹果给他们吃。可是步话员们拿着苹果闻了闻,摸了摸,就是舍不得吃。然后他们把苹果传给了伤病员、卫生员、通信员……

一个苹果在8个人手中转了一圈,大家谁也没吃,又完完整整地回到张计发手里。最后,还是张计发带头咬了一小口,8个人传了三圈,才把一个苹果吃完。

张计发去世后,在他的灵堂里,人们把一篮子苹果放在黄白两色的菊花中间,以这种方式表达后人对英雄的敬意和爱。

(张计发灵堂摆放的苹果和鲜花)

四、汽车连老兵回忆:11名新兵刚入朝就牺牲了

有一位老兵叫李贵清,他觉得电影描述的朝鲜战场,与他本人的经历差异很大。

战争爆发时,李贵清在汽车连,所以他知道把车开进朝鲜有多难。电影里,汽车成群结队在大白天进入朝鲜。但实际情况根本不可能。

由于美国人的飞机看见什么扫射什么,所以每辆汽车都要大变身,而且行进时,车与车之间要相隔一里地以上。

有一次,李贵清运送11名新战友上前线。白天不敢走怕被轰炸,就躲在山洞里休息。没想到还是被落下来的美军炸弹击中。

(美军轰炸)

刚刚入朝的11名新兵,还没到战场,就只是吃了一顿饭,便全部牺牲了。李贵清当时在睡觉,由于头朝外,他被打穿了一条腿,幸免于难。

朝鲜战场上这样惨烈的事件不胜枚举。

240万中国军人,怀着保家卫国的激情,一批一批踏上抗美援朝的战场。战争结束,接近20万人牺牲在了异国。

烈士们被埋骨他乡,祖国一直盼望接他们回家。

(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2013年,中韩两国达成了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共识。2022年9月16日,8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中国,这已是第九批次。

祖国以最高规格接烈士回家,空军运-20运输机和空军歼-20飞机,共同执行任务。蔚为壮观的“双20”阵势,体现了对烈士们的最高敬意。

飞机到达辽宁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后,机场也以“过水门”的最高礼遇,迎接英雄回家。

(欢迎烈士回家)

从2013年至2022年9年时间里,中方已将913位烈士遗骸接回祖国。

陆续回国的烈士们的遗骸,由其家乡人民代表、亲人隆重迎接,然后下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后来人必将牢记这段历史,自强不息,让惨烈的战争不再发生,维护祖国和世界的和平。

参考资料:

亲历老兵讲述,真实的长津湖战役究竟有多惨烈?[OL].中央政法委长安剑,2021-10-03
赵先友 王成式的战斗英雄[N].沧州日报,2020-12-15
电影《上甘岭》中连长的原型,今天走了……[OL].环球网,202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