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三年疫情后,防控政策优化给今年春节的消费场景带来明显改观。春节期间的吃、住、行、游疏通了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上扬的消费数据折射出怎样的内需潜力?市场回暖,春节消费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和趋势,哪些方面对于全年消费具有启示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旅游市场看,根据中国文旅部数据,中国内地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88.6%;实现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加30%,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73.1%。分析认为,游客出游心理从谨慎转为积极,出游半径和旅游目的地游憩半径有明显增长,探亲访友、旅游过年、避寒和冰雪运动等出游需求集中释放

对于中国居民而言,春节除了旅游,置办年货、亲朋好友聚餐也是重要的节日内容。中国商务部1月30日就表示,消费市场实现开门红,年货等商品销售旺盛,餐饮消费增长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商务部消费促进司一级巡视员 耿洪洲

中国烹饪协会的相关调研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内地重点餐饮企业营业收入与去年春节相比上涨24.7%,与2019年春节相比上涨1.9%;客流量与去年春节相比上涨26%,与2019年春节基本持平。

城市的餐饮场景大都集中于各大商圈。这些商圈的整体表现也比较亮眼。比如北京的60个重点商圈中,春节假期前四天的客流量就超过了1400万人次,商家销售额恢复至去年同期的九成左右。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商圈,客流同比增长18.3%,有百货商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7%。

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货总经理 叶一帆

春节消费中,电影市场也是重头戏。据中国国家电影局初步统计,今年春节档电影票房为67.58亿元,同比增长11.89%;观影人次为1.29亿,同比增长13.16%。毫无疑问,来自电影院的数据折射出电影行业的发展势头,同时也被视作内地消费市场回暖的重要信号。

在市场回暖的背景下,今年春节消费也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和趋势。

业内人士介绍说,今年春节期间服务消费迎来补涨,电影和旅游就是典型代表。另外,京东发布的《2023春节假期消费趋势》也显示,各地服务消费升级明显。春节期间生活服务、手机保障服务、家电维修、电池换新和电脑安装的成交额同比增长分别达到302%、296%、83%、57%、53%。

此外,从高线城市到低线城市和农村的消费迁移仍然十分显著。支付宝《2023春节假期消费趋势》报告显示,低线级市场在春节期间的消费体现出强劲的增长力,三线及以下城市消费金额同比去年涨幅近20%,涨幅超过一、二线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 汪志刚

中央层面和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一号文件”,消费屡屡被提及。各界对于消费市场的全面恢复充满期待,同时也抱有疑问,春节消费热度如何才能保持?哪些因素支撑消费韧性复苏?

最近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乘势推动消费加快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强调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政策全面落地、促进接触型消费加快恢复、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等。稍早前,中国商务部还提出,把全年定位为“消费提振年”。

多个省份的经济发展部署中,促消费都成为重要抓手。山东省致力于解决不敢消费、不愿消费、不便消费的问题。辽宁省明确提出多元化提供消费补贴、着力打造消费新场景、鼓励合理住房消费等多重举措。广东省设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目标为6%。上海政府提出,将恢复和提振消费行动作为重点工作之一。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吴清

纵览各地出台的新春“一号文件”,住房与汽车消费都被列为重点,纳入到新一年的经济发展框架中。

作为占比最高的消费品,汽车消费直接拉动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提升1.1个百分点,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透支。分析认为,额外的消费刺激政策才能缓解今年汽车销售增速下降的压力。

在住房消费方面,机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看房人群的兴趣有所增加,但总体的新房成交依旧低迷。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在内的重点15城新房成交386套,比2022年春节下降58.4%。在3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房成交面积是2022年同期的56.9%、2019年同期的69%,一、二线城市销售面积较三线更快走弱。学者认为,住房消费有一个缓慢修复的过程,现阶段关键要恢复供需两端的预期和信心。

深圳市住房研究会会长 陈蔼贫

无论是聚焦哪种消费类型,首先需要考虑的或许是影响消费修复和反弹力度的关键因素。

首当其冲的依旧是收入。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 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2.9%。按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增长4.9%,占可支配收入的55.8%,意味着现阶段工资性收入增长仍然是稳定老百姓消费的至关重要因素,也是促消费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分析普遍认为,从长期来看,政策上还是应该着眼于提升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在收入分配和社保体系方面下手,消费的反弹才可能更加强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瑞银大中华消费品行业主管 彭燕燕

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