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停摆三年的马街书会再次响锣“开腔”,全国的说书艺人们都负鼓携琴从各地汇集到宝丰县马街,以天为幕,以地作台,说拉弹唱,竞相献艺。

书会上,河南坠子、湖北渔鼓、凤阳花鼓、四川清音、山东快书、陕西快板,徐州琴书、三弦书、大调曲子、大鼓书、评书、道情、相声等曲种应有尽有。

围观的观众从方圆数百公里赶到这里听书赶会,苍穹下,麦地里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简板声、琴弦声、二胡声、敲鼓声、喝彩声,声声萦绕耳际;说的、唱的、听的、看的、逛的,处处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场面非常宏大壮观。

真可谓是:一日能看千台戏,三天听尽万卷书。

2023年马街书会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影:汪振军

撰文 |郭旭锋

01/

马街书会说了700多年,

说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街书会起源于何时,已很难准确考证。

2023年马街书会现场

摄影:汪振军

据传,从前马街有个叫马德平的老艺人,一生桃李满天下。农历正月十三马德平去世,徒弟们都来悼念他,为他献技献艺,许诺以后每年正月十三来给他说一天书,以谢师恩,后来就形成了马街书会。

无君子不养艺人。马街人酷爱曲艺,厚待艺人,同治年间会首司士选曾带头让自家的房屋给艺人居住,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都尽量热情地接待艺人,管艺人吃住,分文不取,给艺人赠送来往盘缠。

作为回报,艺人进村如进家,摆摊就唱,也是不取分文。

这样艺人赶会代代相传,相沿成俗,艺人和村民亲如手足,如同亲戚长年来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马街书会现场

摄影:汪振军

书会有一系列专有名词,如“棚”,指艺人演出的书摊;“亮书”,指艺人在书会上表演;“写书”,是雇主在书棚间挑选艺人。

书会上,艺人竭尽所能亮绝活,目的是被“写书人”看中。艺人被看中后双方“摸码子”商讨书价,价钱彼此满意,艺人就被“写”走,“写书人”把艺人的道具或乐器拿走一件,留下定金、地址,艺人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前去说书。

马街书会传承了几百年的“亮书”、“写书”、“祈神”、“拜师”、“收徒”等活动,是一部民间民俗文化传承发展的“活化石”,吸引了无数艺人前来参加盛会。

2023年马街书会现场

摄影:汪振军

师父老了不能来了,徒弟来。徒弟老了不能来了,徒弟的徒弟继续来,一代代艺人在马街广袤的原野上坚守着曲艺的灵魂,传承着曲艺的血脉。

天地无语,时空不言,岁月汤汤,艺道不变。

马街书会厚重的传统文化魅力,引起一批批专家、学者的关注。

骆玉笙、马季、刘兰芳、姜昆、唐杰忠、牛群、侯跃华、马志明、范军等众多中国曲艺界名家都曾亲临马街书会参观献艺。

2023年马街书会现场

摄影:汪振军

1996年,马街书会被国务院侨办列入“中国十大民俗”之一,并制成专题片送往我国各驻外使馆作为国际民俗文化交流资料。

2004年8月,马街书会被省政府列为“河南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项目”。

2006年,马街书会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马街书会通过世界纪录认证协会现场认证,获得“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民间曲艺大会”称号。

马街书会,硬生生的把书说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02/

歪嘴云的说书人生

“小孩小孩你别哭,前面就是你大叔,你大叔脖子粗,走起路来扭屁股;小孩小孩你别哭 后面跟着你大姑 ,你大姑胖乎乎, 长哩像个母老虎;小孩小孩你别哭,到了腊八就杀猪,杀了猪割豆腐,过了新年看姑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马街书会现场

摄影:汪振军

儿时,一到春节爱说书的歪嘴云就会打起快板,说顺口溜逗村里人开心。他要练练技艺,准备去与我们村一河之隔的宝丰县,参加正月十三的马街书会。

歪嘴云,郏县冀庄人,我们一个大队,他从小拜师学说书,每年都去宝丰马街参加书会。

因天生嘴有点歪,打我记事时大家都叫他歪嘴云,以至于现在我也不知道他的真名叫啥。

歪嘴云这张嘴在十里八村是出了名的。他说谁家穷:耗子看了都含着泪走,不忍在这家逗留;他说谁家富:下水沟里流的都是油,拿瓢舀了就可以回家炒菜。他讲武侠奇人:横跳江河竖跳山,脚尖一点三丈三。

他天生的好嗓子,能拉会唱,书说的特别好听有味。每到日暮,他三弦一拉,快板一打,村里人就往他家里挤,听他说书。

他太醉心说书技艺,不务农事,家里很穷,又天生嘴歪,形象不佳,所以一直讨不来媳妇。

有一年腊月他出去说书挣钱过年,说的是当时非常流行的《李豁子离婚》,一路下来,歪嘴云从张庄说到李村,由汝河南说道汝河北,从山前说道山后,只要听说歪嘴云要去那儿,附近三、五村的人就提前放下手中的活计,赶着去听书。

用现在的话说,歪嘴云成了当时的超级网红。就在这年说书期间,有个漂亮的黄花闺女听歪嘴云说书听迷了,歪嘴云走到那儿,她跟到那儿,每次都搬着凳子坐在书场的最前面听,歪嘴云发现了这个眉清目秀,唇红齿白的铁杆粉,心里也非常喜欢,于是就说的愈加起劲儿,愈发动情了。

从《李豁子结婚》说到《李豁子离婚》,从《李豁子离婚》又说到《李豁子再婚》,说到伤心处歪嘴云痛哭流涕,悲情难抑,伤心欲绝,俨然自己就成了书中那个诚实能干、爱妻疼妻敬妻却被嫌弃被责骂被抛弃的男主角李豁子,听的大姑娘小媳妇们是一唉三叹,唏嘘不已。

那个听书入迷的黄花闺女跟着歪嘴云一直跟了十来个村庄,终于坐不住了,有一天歪嘴云说罢书,她大步走向前对歪嘴云说:“俺不管你是歪嘴云,还是李豁子,俺跟你一起过日子,给你做饭洗衣照顾你!”

就这样,那年春节这个黄花姑娘吃了秤砣铁了心跟着歪嘴云回到了冀庄。

正在打简板的说书人

这个黄花姑娘后来成了大家嘴中的玲婶,玲婶给歪嘴云生了两个儿子,二儿子叫克选,和我同岁,是我的小学同学,也是我童年最要好的伙伴。

但是,从我记事就没见过克选的妈玲婶,每到傍晚,大人喊孩子们回家吃饭的时候,克选总是独自一个人默默地回去,平日里他穿着破旧,脸似乎也总洗不干净。

听母亲说,玲婶跟一个城里人跑了。当初玲婶是被歪嘴云说的书迷住了,结婚后才发现,歪嘴云只会说书,庄稼活小买卖一概不在行,日子过得很辛苦。

玲婶这时才发现眼前这个歪嘴云不是书中那个能折腾能挣钱有担当的李豁子,他只是一个除了会说书啥也不会的穷鬼。

对生活绝望透顶后,玲婶跑了。

为了掩人耳目,玲婶跑时还抱着克选,走出村后为了快速脱身,还狠心地把克选扔到了村头的小河里,幸亏路人及时发现,克选才没被淹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书人

歪嘴云依然走村串巷说书,只是好像再也没听他说过《李豁子离婚》。克选伴我读完小学,初中我去县城读书,我们就分开了。

后来听说,他在西安工作,混的风生水起。几年前村里人说,克选结婚了。

结婚那天,他披红挂绿,头戴状元帽,骑着高头大马,新娘子坐着八抬大轿,一路上吹吹打打从县城路过,引得无数人驻足观看,非常风光。

那天玲婶刚好也在街上看热闹,她看到熟悉的冀庄乡亲赶忙问:“这是谁家的孩子,长得这么漂亮!真气派!(克选长得随玲婶,很帅气)”

乡亲们说:“婶啊,这是恁家克选啊!”玲婶一时无语,发呆片刻赶忙离开了。

倘此时,歪嘴云再拿起弦板,说一曲《李豁子离婚》,该是什么滋味呢?真是当初不解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啊。

03/

说书如战场,

王石头一连说了三天

过去说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像歪嘴云一样,说书人自己推销自己,主动去各村说,说完之后,拿个口袋挨家挨户化缘。

庄户人家一般是搲两碗麦子或玉米馈赠说书人,碰到富有的人家可能会给两三快钱,要是碰到泼皮无赖或不明事理的难缠户,有时候一个子儿也讨不到,反落一肚子气。

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写书”,谈好价钱,主动请说书人来献艺。

有一年,村里王石头母亲八十大寿,王石头的儿子家又得了一个儿子,四世同堂,喜上加喜。为了庆贺热闹下,王石头“写”了一场书。

到了晚上,方桌往村中心一摆,电线一扯,灯泡一挂,说书人的铜锣“铛铛铛”一敲,听书的人们就从四面八方围了过来。

我记得那晚说的是《三国》,讲的是“三战吕布刘关张”。说书人一会儿模仿吕布,一会儿模仿关羽,一会又模仿刘备,惟妙惟肖,好不精彩。观众如临其景,听的是如痴如醉。只听张飞“咿咿呀呀”战的正酣,锣鼓敲的正紧。

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句:“麦秸垛she(失)火了!”众人扭头一看,可不,南场里火光冲天,浓烟滚滚,不知谁家的麦秸垛失火了。

2023年马街书会现场

摄影:汪振军

大家“哗”的一声散开了,快跑到家中,拿桶的拿桶,端盆的端盆,舀满水就往火场奔去。那时农村还没有自来水,家家户户用的都是压水井。

人们压水的压水,倒水的倒水,提水的提水,全村人都忙着救火。奔跑声、喊叫声、盆桶的碰撞声,整个村庄俨然成了一个正在打仗的战场,比说书先生说的还喧闹壮观!待把火扑灭了,一看正是王石头家的麦秸垛。

有人开玩笑道:“王石头,你家双喜临门,说一场书,火神爷听不过瘾,要烧你的麦秸垛,断你家牲口的口粮啊!”大家听完哈哈大笑。

2023年马街书会现场

摄影:汪振军

王石头心里清楚,多亏大家救火及时,要不然这麦秸垛烧了,家里的两头牛还真没草料喂了。

他看大家今晚只顾救火,书也没听好。于是放言到:“谢谢大家帮忙,今晚的书不算,打明儿黑起,咱连说三天,我请老少爷们听个过瘾!”大家一听,齐声叫好。

于是,王石头家连说了三天书,大家听的是好不痛快!

(图片来源于网络)

郭旭锋

80后,郏县人,

喜文好武,在信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