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 山 生 活 荟

CH.1.1的奥密克戎亚变种

“双头犬”来了!

已在多个国家出现!

这个新变种传染性如何?

会有哪些影响?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截至2023年1月28日,CH.1.1占美国病例的1.5%,占比位列第五。“从数据看,CH.1.1病毒变体有一定的免疫逃逸能力,可能会引起新的感染,但在人群中的致病能力并没有明显增强。

1月30日,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最新数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正在追踪名为CH.1.1 的新冠新毒株。CH.1.1占美国病例的1.5%,占比位列第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CDC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指出,CH.1.1病毒变体是世卫组织监测的奥密克戎亚变种之一。

关于变异株CH.1.1

中疾控深夜发布

1月31日

中国疾控中心

就奥密克戎变异株CH.1.1

相关热点问题作出解答

奥密克戎变异株 CH.1.1 是什么?

CH.1.1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BA.2.75的第六代亚分支。最新研究显示,由于新增多个突变位点,增加了CH.1.1的免疫逃逸能力。同时,新增的一个突变位点(L452R)曾经是德尔塔变异株的特征性突变位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突变位点也存在于许多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中,如BA.5.3和BA.5.1.3等。

2022年11月至今,CH.1.1在美国新冠病毒流行株中占比呈上升趋势。2023年第4周,CH.1.1在美国流行株的占比为第五位,仅次于XBB.1.5、BQ.1.1、BQ.1和XBB变异株

CH.1.1 致病性会更强吗?

目前,未见CH.1.1变异株的致病性增强,仍需进一步关注。一般新毒株出现后,感染病例需达到一定规模并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初步判断新毒株的致病力是否变化。

CH.1.1 全球流行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GISAID数据库收录序列显示,CH.1.1于2022年7月8日在印度首次采集发现。近1个月,CH.1.1及其亚分支在全球序列数占比超过6%。

截至2023年1月30日,已在67个国家或地区监测发现,主要在英国、丹麦、新加坡等国流行,在英国近一个月内上传的新冠病毒序列中占比约为25%。

CH.1.1我国检出情况

2022年11月13日,我国通过基因组测序首次从天津市报送的1例泰国输入病例样本(2022年11月10日采样)中检出CH.1.1进化分支。截至2023年1月30日,共监测发现24例CH.1.1及其亚分支输入病例。

输入病例来源地涉及15个国家或地区。未监测到CH.1.1及其亚分支的本土感染病例。

CH.1.1能引发第二轮感染吗?

尽管CH.1.1变异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优势进一步增强,导致突破感染和再感染风险增加,但我国大部分人群体内已存在高水平中和抗体,对CH.1.1存在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CH.1.1短期内不会引起本土大规模流行。

脆弱人群(65岁以上老人、基础病患者和未接种疫苗者)以及未感染人群仍需加强个人防护。

如何面对CH.1.1?

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不要相信未经证实的网络报道。

全国新冠疫情最新消息

病例情况、疫苗接种、传播情况

新冠疫情最新消息来了!

近日,中疾控发布公布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其中提到了病例情况、疫苗接种、传播情况

累计死亡病例6364例

病例情况

1月2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冠病毒感染现有住院病例215958例,现有重症26156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重症1894例、基础性疾病重症合并新冠病毒感染24262例。1月20日至2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疗机构累计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6364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289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6075例。

疫苗接种情况

截至1月2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8974.6万剂次,接种总人数131020.7万人,完成全程接种127654.9万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82658.3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7822.4万剂次,接种总人数24161.1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3012.7万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19222.7万人。

然而,专家表示这个数据不用太惊慌

目前新冠病毒感染率呈下降趋势

总体还是一路向好的方向发展!

感染率呈下降趋势

新冠有点“传不动了”

此前,1月2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核酸检测结果方面,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逐步下降, 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1.5万;检测阳性率12月25日(29.2%)达高峰后逐步下降,1月23日降低到5.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月27日,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长方邦江教授表示,“新冠病毒传播渐渐变弱,并非因为病毒本身有重要变化,而是社会面维持一定低水平传播,巩固了免疫屏障,加上绝大多数人都感染了,形成了群体免疫,病毒有点‘传’不动了。

“疫情从高峰到低谷,再从低谷到高峰,呈周期性发展,这是符合病毒发展规律的。”北京市丰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乔树斌也表示,短期内虽然不会再有高峰,但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会消失了。目前的情况下,做好个人防护还是很有必要的。

节后返岗会有感染风险?

专家:概率较低

节后返岗是否有再次感染的风险?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表示,目前全国报送的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

“据这一情况,在外地已经感染过的人,从目前看,应该还在半年的有效保护期内,加之目前的流行株仍然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免疫逃逸现象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返程后被感染的风险也很小。”赵卫医生表示,如果在返乡后注意尽量居家,减少外出和聚集,或者没有和有症状感染者发生无保护接触的经历,被感染的风险就更小了。

“从全国的表现上来看,这种担忧已经多余。春节假期已过半,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疫情。”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胡洋表示,从家乡返回后再次感染的风险很低,“大家都刚感染过,身体内还有抗体,短期内再感染的概率是比较低的。”

“就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社会面的传染源已大为减少,客观上大大降低了从家乡返回工作地路上的感染风险。当然,从谨慎的态度出发,为了避免感染,在返回路上的密闭场所,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除了餐饮期间,建议全程戴口罩。回到住处后,建议立即洗手和换洗外套。同时关注自己的身体情况,一旦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及时治疗。”赵卫医生说道。

第二波感染高峰

可能会在五六月份

2023年国内是否将面临多波感染高峰的问题,近期颇受关注。

近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副研究员曹云龙表示,2022年绝大部分国家都经历了四波重大感染高峰,多为不同突变株所诱导,平均三个月一次。

针对国内是否也可能会在2023年经历这样的多波感染高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蒙国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至于三个月一次,但半年是有可能的。第二波高峰可能在五六月份。根据对周边城市及地区评估,第二波疫情规模将远小于现在,将为现在的25%-50%左右。因此不需要过分紧张。

中山疾控提醒:注意防范

做好呼吸道、肠道传染病预防

随着大部分人开工或开学

人员流动和聚集现象明显增加

而此时也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

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提醒广大市民:

2月需要防范6种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 推进重点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

● 做好个人防护,科学规范佩戴口罩。

● 勤洗手,多通风。

● 注意作息规律,膳食均衡,适量运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诺如病毒

传染性极强,对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均具有感染力;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以腹泻居多。每年9月至次年3月为诺如病毒感染暴发高峰期。重点防控场所为托幼机构、学校、厂企等集体单位。

校园方面:

● 做好学生健康管理,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等工作。

● 做好厨工健康管理,制作食物和分餐时注意防护及手卫生,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应及时调离岗位。

● 做好饮用水管理,定期清洗、消毒供水设施,保障饮水安全。

● 环境清洁消毒:开窗通风、环境高频接触部位(门把手、开关、电梯按钮等)定时清洁消毒。

● 病例管理:出现呕吐、腹泻症状病人,应立即就医并及时隔离,按规范处置呕吐物并做好清洁消毒;如病例持续增多应及时报告当地疾控部门。

家庭方面: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开、食物煮熟煮透等健康生活习惯。

食源性疾病

野生蘑菇(毒蘑菇)中毒

野生蘑菇(毒蘑菇)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大部分误食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急性胃肠炎症状,视力模糊,以及精神亢奋、精神抑制、精神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严重的可出现溶血、肝脏和肾脏损伤等,甚至死亡。总而言之,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2月温暖湿润的天气容易导致野生蘑菇大量生长,且人们外出春游踏青活动增多,进一步增加误采、食野生蘑菇中毒的风险。

● 千万不要“凭经验”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

● 不购买、不食用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

● 如食用蘑菇后出现以上不适症状,要高度怀疑野生蘑菇(毒蘑菇)中毒,应尽快催吐,并立即前往医院就医,不得拖延,否则容易引起昏迷乃至死亡等严重后果。就诊时主动告知医生进食史,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鉴定蘑菇的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四季豆中毒

生(或未煮熟)的四季豆中含有皂素、血球凝集素、胰蛋白酶抑制剂等,若烹调不当往往容易导致食物中毒,中毒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同时伴有头痛、头晕、出冷汗等神经系统症状。

● 烹调前,把四季豆两头的尖及荚丝去掉,并在水中浸泡15分钟。

● 烹饪时宜先焯后炒,使之充分熟透,以四季豆失去原有的 生绿色、食用时无生味和苦硬感为煮熟标准。

● 集体食堂因食物加工量大,翻炒容易受热不均,在烹调四季豆时要更加注意彻底将其煮熟煮透。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句

疫情还没有结束

去人多的地方还是要带好口罩,做消毒!

互 动 话 题

现在出去还有坚持戴口罩吗?

▌信息来源:广州全攻略 虎纠时刻 花样南昌 健康中山

▌图片来源:摄图网

▌商务微信:hf49965336(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