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是假的,你肯定拿了小保姆的好处!”上海有位老人在遗嘱里,把全部遗产都给了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保姆小邓。老人的妹妹等人质疑公证员收取了小保姆的好处。公证员李辰阳含泪回答:我确实拿了好处,三个橘子!

在一次回访时,李辰阳来到这位老人家中。当时老人治病已经花了很多钱,家里没什么东西,只有保姆小邓买给老人的橘子。
小邓对李辰阳说:“你辛苦了,没什么好招待的,就请你吃几个橘子吧!”
李辰阳原本想推辞,但转念一想,他还是拿了3个,因为他觉得穷人也有尊严,这样他们心里会好受些。
2017年的一天,80多岁的老人马林立下了一份遗嘱:“亲戚不管我,只有他管我,我死了,价值300万的房子归他!钱也归他!”
马林遗嘱里所说的他,是自己家附近的水果摊主小游。
35岁的小游是河南人,几年前和妻子、3个孩子来上海卖水果,一家人住在水果摊旁的简易棚里。

而马林则与患病的独生子相依为命。平时他很少与周围的人交流,形单影只。
但他很喜欢孩子,经常买零食给小游的孩子吃,会抱着弟弟哼小曲儿、讲故事,给3姐弟买玩具。
一来二去,马林跟小游渐渐熟悉起来了。
后来,马林的儿子在家中猝死,他打着手电筒找到小游帮忙料理后事。
到了火葬场后,小游跑前跑后,抱骨灰盒、看墓地、买墓、交定金、下葬。
看着小游忙忙碌碌,马林在心里把他当成了可以依靠的家人。
有一次,老人在家里突然晕倒了,刚好小游来看望他,把他及时送进医院抢救。
小游给老人远在海南的妹妹打电话,谁知妹妹连连推脱自己走不开,没说几句就挂了电话。
生病住院总要有人照顾,而马林的亲戚都推来推去,都说忙、没时间,谁也不肯赶来照顾。

这可怎么办啊?小游决心管到底:他早上5点钟给店里进好货,8点就匆匆忙忙赶到医院,一直照顾老人到晚上九点,天天如此,直到出院。
从医院死里逃生后,马林索性邀请小游全家搬进自己的房子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
孩子的欢笑、吵闹,电视机里播放的动画,桌上温热可口的饭菜,让马林感受到了久违的幸福和温暖。
过生日时有人给他买蛋糕、唱生日歌,陪他吹蜡烛。
对即将走到人生尽头的老人来说,这样的温暖价值千金。
小游常跟人说,自己碰到马林是走运;但马林却觉得遇见小游这样的好心人,是自己幸运。
马林的亲戚们都惦记着他那套价值300万的房子,他们想让马林赶紧立下遗嘱,把房子给他们,但马林说什么都不肯。
他跑到居委会:“我的身后事交给小游处理,我的房子、丧葬金全部留给小游,那些没良心的亲戚,一分钱都不给!”
88岁的马林提前买好了墓地,他告诉小游:“以后骨灰盒不要买好的,没必要。把钱省下来给孩子买糖吃!”
2019年,在一个律师邻居的建议下,马林带着小游找到李辰阳,签订了意定监护。

“意定监护”,是指成年人在意识清醒时,根据自己的意愿选定临终监护人处理后事。
而这个临终监护人不必是直系亲属,不必是法定继承人,可以是任何人,甚至是陌生人。
子女不孝,亲戚不良,让许多“强悍”一生的人,在人生的最后阶段陷入绝境。
据统计,中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2.5亿,其中一大部分是无配偶子女的空巢老人。
他们如果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也不知道自己的财产今后留给谁。
有了“意定监护”,他们把余生和身后事,放心地交给自己信任的保姆、水果摊主、房东或学生等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双方在文件上签字,你情我愿,无缘变有缘,纽带就这样生成。

在这个“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时代”,当自己日渐年老体衰,当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都靠不住的时候,来自陌生人不图回报、纯粹出于善意的帮助、扶持,让这些老人在生命的倒计时阶段活得有尊严、有温暖,身后事能得到妥善的处置。
出于对陌生人的感激、信任,他们自愿把财产留给这些好心人,让这些好心人得到应有的回报、生活得更好一些。
这绝不仅仅是一种交易,而是一件你情我愿、抱团取暖的好事。
2017年10月1日,成年人意定监护已被写入《民法总则》,上海、北京、成都、长沙等地公证处已经在开展这项司法活动。

法律,让百姓活得更有尊严、更幸福,让善良的陌生人好人有好报,这是一件很有温度、功德无量的事情!
愿每个无依无靠的空巢老人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安享余生;愿每个纯粹出于善意的善行都能得到尊重和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