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多事少压力小”是所有人理想的工作状态,但往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此完美的工作是不存在的,都要学会取舍,否则只能高不成低不就。

尤其是对于刚走出校园没多久的大学生,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想要拿高薪要么有高学历,要么行业缺口比较大,人才渴求度高,所以多数大学生带着满腔热血走入社会,最终也会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归于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学生毕业后就要自食其力,求职也变得十分务实,薪资待遇和长远性是最为看重的,如果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就会重新选择,也会产生很多的不满情绪,抱怨工资低就成了大学生挂在嘴边上的话,而专家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

“工资低可能是能力不够”,专家又有新说法,听上去合理但不能深究

专家以前是一个很有权威的象征,但是现在却变成了一个“贬义词”,说出来的话常常被人指责是“何不食肉糜”,看似是对社会现象的解读,但实际上却并未落于现实。

此前姚宁说年轻人不要为了钱去找工作,就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丝毫没有顾虑大学生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喜欢的工作谁都想要,但生活还是要务实一些的。

无独有偶,中航基金副总经理邓海清也谴责现在年轻人的就业观念“不像话”,他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常常抱怨收入低不敢消费,但是没有自我反省,工资低很可能是专业能力不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他还表示现在的大学生没钱的时候埋怨父母给的少,工作了又说老板给的少,殊不知在东南亚等地区,我们干的活可能是人家的一半,还拿着和他们一样的工资。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现在的大学生太不知足,专业能力不够还想着拿高薪。这番话乍一听还有些道理,专业能力确实能够影响薪资待遇,但仔细分析又不是那么回事了。

在笔者看来,就业是双向选择,大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而且现在生活压力这么大,养家糊口的重任落在毕业生的头上,希望拥有高薪资没有错,当然毕业生拿高薪大有人在,说明确实与能力有一定关系,但不能说得这么绝对,社会也必然是有问题的,不能将责任都归结于学生个人身上。

能力确实与薪资待遇挂钩,但工资低的原因远不止于此

我们常说“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大学生的专业能力确实与未来的职业发展挂钩,能力越强,挣钱的机会就越多,但是年轻人抱怨工资待遇低的背后也有很多的无奈。

现代社会大学生的竞争讲究一个“综合”,学生的专业能力、学历背景、家世背景和个人情商都能成为竞争的衡量标准,如果单看能力倒好了,很多毕业生个人能力还是比较突出的,但就是因为学历不够,连高薪工作的门槛都迈不过去,这样的情况不是少数。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考公的难度系数高是众所周知的,能够上岸的必然是能力不俗的,但是公务员的工资标准和那些高薪行业相比,就逊色了很多,你难道能说公务员的能力不行吗?这也恰恰证明了能力并不一定决定你的薪资待遇,还是要放在现实中去衡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大道理谁都会,但是很多现实难题让毕业生无从选择,就业压力大,学历含金量缩水严重,大学生遍地都是,整体水平就会下沉,所以很多事情不能说得太绝对,年轻人是该自我反省,少些抱怨多些努力,但也不能完全归结于学生本身,社会也应该做出反思,一起迈步才能走得快。

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想要获得理想的工作,学生需要未雨绸缪

社会就业竞争激烈,学生要面对的困难和挑战越来越多,这也是不可逃避的社会现实,想要找到一份各方面都不错的工作,就需要未雨绸缪,准备得越充分,在竞争中获胜的几率也就越大。

虽然专家说的话有些绝对,但是专业能力确实是竞争的核心,因此在大学期间不要荒废时光,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既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能够熟练运用。

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家世背景必然不占优势,那么就多下功夫去提升综合素养,考证、参加竞赛、拿奖学金和荣誉等都能够为自己的履历增添色彩,同时也要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个人情商,保证既有能力又会做人,这样的人到哪都会很吃香的。

【笔者寄语】专家的话听上去有些道理,也符合“多从自身找原因”的谦逊态度,但是现在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很复杂,而且现实也存在很多的不合理现象,所以并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得清楚的,不过还是希望学生们能够立足于本我发展,找到发展的重心和落脚点,至于其他人的话就选择性听取吧!

话题:你觉得专家说得有道理吗?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