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前点个“关注”,以便于您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酱酱比心!

2012年9月25日,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于辽宁海域下水并正式服役,该消息一出举世震惊,尤其是广大对国产航母翘首以盼的国人们,更是既欣慰又自豪,自豪的是我们终于突破了桎梏,欣慰的是祖国终于有了能在海面上与敌人一决高下的资本。

这一时刻很多人等待了十几年,然,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有一位老人却为之苦等了一生,他就是被誉为中国航母之父的刘华清,面对记者的提问时他曾说过这样一席话:

“如果中国没有航母,那我将死不瞑目,中国必须建造航母!”

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刘华清却并没有等到那一天,2011年1月,就在辽宁舰建造成功的前夕,这位九旬老人便在无尽的遗憾和期待中离开了人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刘华清为何对航母如此牵挂,他又为中国的航母事业做出了何种贡献呢?

戎马半生

当然了,提到这个我们就不得不从头开始说起了。

1916年10月1日,刘华清出生于湖北红安大悟县的一户贫困家庭之中,其父母都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佃户,没有自己的土地便只好靠着替地主打工维持生计。

出身这般家境之中刘华清本该与念书无缘,但实际情况则不然,在父母“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理念之下,他不单从八岁开始就读私塾,十岁之后更是进入了村里的新式学堂学习。

刘华清也没有让父母失望,自打入学他就拼命学习,成绩在学校里数一数二不说,还受到了组织上的青睐,随即接触到了革命的进步思想。

这时正值革命的低潮期,由于蒋介石背叛革命白色恐怖席卷全国,我党的局势算得上是岌岌可危,按理来说见此情形旁人躲还来不及,根本不可能像前几年一样上赶着亲近。

可刘华清却是个例外,他被中国共产党为国为民、重视工农阶级的理念深深吸引,因此他不仅没有瞻前顾后权衡利弊,反倒是在年仅11岁时就主动请缨,成为了红军的小交通员兼职村里的儿童团团长。

自此刘华清正式踏上了自己的革命旅程,并且这一踏就是整整8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9年10月,刘华清因功被特批进入了共青团,并受任刘家院子村村团支部书记。土地改革时期,他又参加了红军一面跟随党的脚步解放劳苦大众,一面在鄂豫皖边区与国民党反动派、地主阶级真刀真枪的作斗争。

这一打就是三四年,在这期间刘华清虽然是个“文官”,但他却仍然靠着悍不畏死、作战英勇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功勋。有功之臣组织上肯定不会忽视,是故,刘华清也就这样受到了重用,先是正式入党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随后在队伍抵达陕北后,他又担任起了红军第15军团政治部敌工部科长等职位,开始了宣传我党理念的工作。

从这时起,由于战场负伤的原因刘华清休养了几年,不过说是休息也只是不再上战场罢了,在后方的工作中他同样立下了不小的功劳,而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要数那首传唱至今的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了。

没错,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正是刘华清由军规改编,别看这只是一首歌,但它却极好的凝聚了军心、民心,这份功劳可一点都不比战场建功要小。

时间来到抗日战争时期,在国仇家恨的影响下,伤势刚一痊愈刘华清便主动请缨登上了战场,身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政治委员的他竟然骑马拿枪打起了仗,先后在长生口、神头岭等战役中奋勇杀敌,将一众将领惊出了一身冷汗的同时亦是立下了赫赫战功。

如此能文能武的青年才俊谁人不爱呢?因而就在护送邓小平同志的任务圆满成功之后,组织上便将他调到了中央北方局党校担任党总支书记,并兼职供给部主任的工作。

这两个职位无疑不是“肥差”,可以说只要刘华清动了半点不当的心思,那他能捞到的油水就是海量的,然,即便如此刘华清却依旧没有动容,不单没有动歪心思,为了保障百团大战的顺利进行,他甚至还一面省吃俭用的自己贴钱,一面不眠不休的监督生产、运输,这才最终促成了我军的大获全胜。

解放战争时期,刘华清的工作就不单单是文职了,战争初期由于我军急缺战略人才,他便毅然放弃了相对平稳的组织工作,转头担任起了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六旅的政治委员,投身进入了战场。

进入战场后,刘华清如同蛟龙入海一般游刃有余,他率部参加了无数场大小战役,例如邯郸战役、定陶战役、巨野战役、挺进大别山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等等等,为新中国的解放立下了赫赫功勋。

不过说到这里问题也随之出现了,那就是刘华清虽然征战多年但却始终是个“旱鸭子”,他又是如何与航母产生的关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投身海军忧心祖国

原来这都是1952年之后的事情了,彼时的抗美援朝战争已然接近尾声,国内党中央和毛主席亦是筹备起了战争的复盘工作。

可这不复盘不要紧,一复盘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却引得大家伙深感担忧,那就是美军之所以敢打朝鲜战争,之所以胆敢阻碍我军解放台湾,之所以在战争初期取得了不小的优势,都和他们领先全球的海上力量有关。

没错,若是没有第七舰队的威胁,那美国在中国眼中着实不比蒋介石的国民党军强到哪去,当然了也正因如此,这才让我国燃起了大力发展海军,免得日后重蹈清王朝覆辙的想法。

而发展海军则有着两个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其一是人才,其二是建造海军舰艇的能力,但遗憾的是,在建国初期这两个条件都是我国所不具备的。

所以为了后辈着想,自1949年始党中央和毛主席便以培养海军人才为目的,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起了多所海军大学,例如位于大连的第一海军学校便是如此。

那么既然是大学就需要有人主持、执教,而刘华清也就这样被选为了大学的副校长兼职政治委员,正式开始了自己与海军结缘的后半生。

接到任命后刘华清没有丝毫犹豫,当即从北京赶赴大连,可当他真的抵达大连后却发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他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教导学生。

是啊,在陆地上打了几十年仗,除了渡江战役中坐过几次船外,平日里刘华清根本就是个“旱鸭子”,哪里知道该如何发展海军呢?

于是为了完成组织上的任务,也为了国家的前途着想,刘华清只好不远万里的去到了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进修学习。

说是学习,更准确的来说应该算“偷师”,也真难为了刘华清,让已经年近四十的他去学习从未接触过的科目,还要偷偷的记录、总结,这简直就是“强人所难”。

在学习过程中刘华清也的确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但为了祖国他却都顽强的坚持了下来,学会了海军的系统性理论,也学会了海军的高级指挥,直到1958年才终于学成返回国内。

刚一回国,刘华清就被党中央委以重任,将旅顺海军、北海舰队交到了他的手中,面对组织上的信任刘华清亦是备受感动,因此还没来得及休息,他就孤身一人开始编撰教材、组织训练、组建团队、绘制舰艇图纸,最终在四年后初步完成了国家交给他的任务。

其实从这时起刘华清就曾提出过中国需要建造航母的设想,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由于彼时的社会背景,他的建议非但没有被采纳,反倒是因此遭灾受难。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1969年至1970年前后,还是直到这时,直到他重回海军,航母的研究、规划才被国家重新提起,并希望由刘华清等人给出一个建造国产航母是否可行的方案。

这正和刘华清的心意,于是他特地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撰写了一份长达数十万字的报告,报告中从太平洋战争中美日的针锋相对,写到朝鲜战争前美第七舰队阻挡我军解放台湾,从过去、现在一直写到了海军将来的前景,可谓是详细到不能再详细。

但让刘华清等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报告是交上去了变故也随之发生,至于是什么变故这里不方便多说,笔者只能说自这之后刘华清的航母梦便碎了一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给了希望又再度破灭,这种感觉是最令人绝望的,有那么一段时间刘华清也的确想过放弃,然而那份想让中华民族再度复兴的心愿却促使他坚持了下来,不仅是坚持,在1975年时他更是力排众议,在正接受审查之际再度撰写了一份规划书上交给了毛主席与邓小平同志。

这份规划书的大体内容如下,即向国家发布的海军十年规划提出了异议,认为国家最好不要将全部的资金、技术投入到大型导弹驱逐舰的研发之中,而是要尽可能、尽快的发展航母事业,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刘华清认为中国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的最佳途径就是远洋贸易。

远洋贸易可不是挥挥手就能发展的,一旦中美关系交恶,那我们就需要利用强大的海军力量来保护贸易路线,因此航空母舰的发展才是未来中国海军的重中之重。

刘华清的这份报告在当时的国内,尤其是军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都被他的观点说服,就连毛主席和邓小平同志也是一样,他们二人亦是接受了对方的建议,终止了其他海面舰艇的研发工作,转头将目光对准了航空母舰以及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

可遗憾的是,由于经济、外交、工业等诸多原因的限制,航空母舰的建造工作却一直停留在了纸面阶段,还是直到1979年后才被再度提起。

这一年对于中国的意义是无比重大的,这一年中美正式建交,这一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在迅猛发展,中国未来的经济局势一片大好,当然了,这也就是国家想要将航母建造提上日程的原因所在。

不建航母不瞑目

为此组织上特地将刘华清派去了美国,让有着“偷师”经验的他带着科研团队去美国看看,看看能不能学来一些关键细节。

1980年5月,带着祖国的任务刘华清抵达了美国,而美国人也是爽快的答应了其参观“小鹰号”航母的请求,不过也只是参观而已,舰船就摆在那让我们随便看,但具体的技术嘛就无可奉告了。

这次的“偷师”最终以失败告终,一众科研人员都对此十分失望,可刘华清却不这么想,他对着大家伙加油打气道:

“此次我们并非是无功而返,从美国的态度上我们至少看出了一件事,那就是发展航母的必要性,他们正是害怕中国拥有航母才会藏着掖着,而他们越害怕我们就越是要搞!”

是的,这次的失败不仅没有打消刘华清对航母的热忱,反倒是让他对航母愈发看重,他曾在一次会议上坦言:

“航母总是要搞的,现在的国力不行,但2000年未必不可以,现在我们可以先搞预研,替今后做些准备也是好的。”

这就是刘华清对于航母的态度,而在他的建议下果不其然,就在1986年年中,中国航母的论证工作终于开启,不仅如此为了打消一部分人的担忧,刘华清还特地针对建造航母的目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

“我们搞航母并不是为了与美苏开展军事竞赛,我们的目的大体有三个,其一是为了今后解放台湾做铺垫,其二是保障领海的合法权益,其三是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

除此之外刘华清还向科研人员与海军将领们表明了一个态度,那就是坚持搞航母并非是为了他的政绩,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已经不指望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国航母下水了,这一切都是为了子孙后代着想。

中国人在大是大非上一直都有着两个传统,一个是讲究师出有名,一个是为了后代甘愿牺牲一切,所以刘华清的一番解释效果自然十分显著,全中国从上到下都开始支持起了航母的发展工作,尤其在之后海上发生冲突时更是如此。

1988年的南沙冲突、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进入新世纪后的南海问题都是这般,每当我们在海上吃亏,每当中国对海洋问题鞭长莫及之际,国人总会捶胸顿足将其归结为没有航母,也总会想起刘华清的主张。

民众们是这样想的,刘华清亦是一样,认识到国家遭遇的难题后他夜不能寐、辗转反侧,就连午夜梦回之间他都在思考方案和对策。

而在刘华清夜以继日的琢磨下,三个解决方案在他的脑海中应运而生,首先是关于规划层面上的,在刘华清看来搞航母不能一直停留在大层面上进行“大规划”,而是要脚踏实地,从现在从细枝末节处开始研究。

刘华清的意思很清晰,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现在造不出航母,难道还造不出舰载机、舰炮、电子设备吗?不要等到我们有能力全面打造航母的时候再研究其他,要尽可能的做到除了航母之外的其他技术全部攻克,这样才能最大的缩短中国拥有航母的时间。

其次是关于技术层面,彼时由于苏联解体、国际局势混乱等因素,很多国内专家的留学、深造、考察项目都被迫中止,更有甚者还有居心叵测之人提出,要尽可能的减少学者出国的频率,这样才能避免出现苏联解体前“专家大量出逃”的前车之鉴。

这种言论令刘华清十分愤怒,在一次会议时他甚至当众提出了要求,那就是既要批准相关军事、工业部门的专家出国考察,又要不吝啬金钱,邀请国外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到中国进行教学演讲,绝不能因噎废食,否则的话中国航母将永无出头之日。

最后就是关于航母的建造问题了,众所周知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前身是苏联未建造完成的航母“瓦良格号”,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中国不自己从头建造,而是要改造他国的半成品吗?

答案其实很简单,原因大体有三个,分别是造价便宜、可以“偷师学艺”,以及刘华清的建议。

先说其一,瓦良格号是1999年时中国花费一亿多人民币购买的,哦不,准确来说应该是一位热心的民间人士购买随后“转赠”给国家的,这笔钱再加上后续将瓦良格号改造成辽宁舰,总计的花费大约是在200亿人民币上下。

这个数字听起来已经不少了,但要知道如果是从一颗螺丝钉开始建起,想要造出一艘常规动力航母则至少需要花费500亿以上!一来一回就便宜了300亿,这对于彼时的中国而言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其二,中国人的“手艺”世界闻名,可以说只要给到我们一个模板,那别说是航母了就算是光刻机我们都能造得出来,所以改造瓦良格号、学习其中细节、为今后打基础,这等一举三得的买卖显然是个极佳的选择。

其三,在这其中我们并没有明确的资料能够证明,刘华清对采购“瓦良格号”一事中发挥的作用,但以其一直以来的主张和期许来看,说他没有提出过建议是任谁都不会相信的。

因为在刘华清看来,中国拥有航母是迫在眉睫的,只有拥有航母我们才能在南海的国际事务上获得话语权,那么既然如此急迫,听闻乌克兰想要低价贩卖航母他肯定不会熟视无睹,当然了,这也就是笔者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所在。

不过事情的真相如何也已经不重要了,毕竟如今的中国不单有“辽宁舰”这一艘“二手”航母,我们还在十年之内相继拥有了“山东舰”、“福建舰”这两艘纯国产航母!

三艘航母并驾齐驱,中国的海上实力迅猛提升,相信得知这一消息后,刘老的在天之灵也能够瞑目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