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相大白!胡鑫宇因学业等因素失眠,抑郁,在没有得到足够支持的情况下,最后走了极端。这场过度阴谋化的舆情狂欢终于落幕。此事带来的反思有很多。

第一, 一个健康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父母是孩子最后的防线,需要及时到位。9月27日,胡鑫宇曾与母亲三次通话共43分钟,哭诉不想读书、想回家。但遗憾的是,被胡的母亲拒绝,希望孩子再坚持一下。母亲惦记的还是学业。母亲当时也承诺国庆节去看他。胡是国庆节后的14日走的,显然是几经犹豫绝望了。家长是孩子最后一道防线,务必要重视类似信号。胡让哥哥买录音笔的理由也是,“睡眠质量不佳,上课状态差,怕遗漏知识点,也可以录一些日常心得体会”。孩子很可怜,没有人诉说,最后一些心情留在了录音笔里。录音笔里有5段相关言论。

第二,青春期是最危险的阶段,也是分水岭,需要特别注意。胡上高一后,成绩一直不好,在班里成绩靠后。显然,青春期的胡鑫宇,全面出现了问题,包括睡眠,焦虑,学习困难等等。人民大学俞国良老师去年一篇文章就披露,初中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上,焦虑,抑郁,自我伤害分别是27%,24%,22%。高中则是抑郁28%,焦虑26.3%,睡眠23%,自我伤害22.8%,自杀意念17.1%。

​第三,舆论为什么忽视了一些基本事实,一味阴谋化?事件发生之初,其实胡的母亲也曾检讨过自己的问题,披露了孩子厌学希望回家的请求,她也承认她拒绝了这些请求,但在后续发展中,大量舆论都无视,忽视了这些基本的事实,甚至把胡塑造成学霸,一味指责学校,甚至全面阴谋化,成为一场全民阴谋化的狂欢?律师,自媒体都替到了什么作用?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想提醒所有家长,每一个存在心理健康的孩子,尤其是走极端的孩子,和家长,家庭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遗憾的是,每每发生类似事件,我们习惯了指责学校,老师,乃至社会,不愿意检讨自己。这种“社会归因”并不能解决孩子们所面临的问题,反而会耽误问题的解决。

​特别想强调,不要再批评胡的母亲,以及她是否说了实话的问题。一开始她后悔拒绝孩子不上学的请求,并没有撒谎,也做了检讨。但遗憾的是,后面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大家都无视或忽视了真实的因素与原因,尤其是“失踪”100余天的状况下,一个母亲有各种想法都是正常的,换做我可能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