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起,日本经历了众所周知的停滞的20年。
对于日本长期经济停滞的原因,有诸多解释,比如汇率大幅升值、炒作房地产和股市造成脱实向虚的泡沫、日本用工成本的大幅提高等等。
这些解释说的都是事实,也都有一定的道理,却都不是关键原因。
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显然已经超越了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正常现象。不能用经济周期规律来解释。
是日本的经济体制导致经济运行出了问题。
日本的政治结构与经济结构紧密结合在一起,政客们是经济集团利益的代言人,政治权力不过是为大财团服务的工具。
这种长期形成的日本经济管理模式,曾在日本腾飞时期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助推日本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战后经济复兴和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这种长久维持的政治经济平衡,虽然在特定发展阶段对经济增长很有效果,但它却抑制了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不断地积累问题和冲突。
重要的是,建立在这种结构之上的经济体制,缺乏对权力和利益的制约力量,没有打破僵化体制的动力和可能性。
没有人是他自己的法官。
哪里不存在势均力敌的替代者,哪里的权力就会没有约束,成为没有限制的权力。这种无限的权力,天然拒绝改革。

日本政商紧密结合的经济体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缺乏对错误思想和政策的批判和制约力量,导致无法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当旧发展模式的潜力耗尽之时,经济出现危机之际,这种僵化的经济体制就会对经济运行起到完全相反的阻碍作用。难以根据形势需要做出改变,成为创新和发展的障碍。
日本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天然的惰性,是反对变革,或是至少反对迅速变革的一个原因,因为他们知道,迅速变革会促使传统的制度体系解体,危及这个利益联盟中所有人的利益。
在一个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中,停滞意味着该系统没有适应变化。相反的,竞争和创新帮助系统调整,竞争和创新的多样性和弹性、以及随之而来的动态稳定将是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
不合时宜的经济体制就是导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主要原因。
除了经济体制是造成日本长期停滞的主要原因之外,还有其他几个原因,这里也简单说说。
强调秩序、等级制和集体高于个人的日本文化传统,对日本社会的多元化形成了障碍。日本经济的增长也未能改变这种局面。进而,这种落后的传统文化成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日本有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却难以形成全社会的自由创新意识,而创新是突破经济增长瓶颈的核心要素。
日本从社会整体上来说,是一个高度平等的社会。
日本企业员工的终身雇佣制,在带来稳定的社会关系和团结一致方面曾经有其积极作用。然而,日本经济走向停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拜其所赐。
日本没有完善的失业救济等社会保障制度,官方和企业都没有勇气进行改革破除这种传统用工模式,从而整个社会明显缺乏竞争与创新动力。
日本经济要想真正复兴,就需要经济体制方面实现进化,打破传统,让社会恢复或者说形成持久的创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