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21年,姚崇病卧在床,命不久矣,他召来3个儿子,郑重道:“有一件事,你们必须按我说的做,否则有灭门之祸。”儿子们一听,吓得魂飞魄散,连忙跪地请父亲指点迷津。

01.三朝宰相

姚崇生于官宦之家,年轻时不爱读书,喜欢舞枪弄棒,梦想是成为一个快意恩仇的大侠。直到二十岁,一次偶然的赴宴,改变了他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天,姚崇前去拜谒亲友,宴席上,一名善于相面的人见到姚崇,惊讶道:“先生面相贵气十足,将来必定成为宰相。”

姚崇一听,不禁哈哈大笑,叫他玩鹰打猎不在话下,做宰相他自觉不是那块料。回家后,他把这话当作笑话,讲给了自己的母亲听。

试问,哪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器?因此,姚崇的母亲一听,并没有跟着姚崇没心没肺地笑,反而计上心头。此后,她多次以此为借口,苦口婆心地规劝姚崇读书。

姚崇作茧自缚,耳朵都听出茧来,渐渐地,也开始树立大志向。后来,他把自己豢养的鹰鹞都放了,从此折节读书,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很快就能下笔成章。

不久后,姚崇以孝敬皇帝(李弘)挽郎的身份步入仕途。又考中下笔成章举,授为濮州司仓参军,累迁至夏官郎中。

公元696年,契丹作乱,军机事务繁忙,姚崇处理得当,有条不紊,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从此平步青云。

公元698年,年仅59岁的姚崇升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兼相王府长史,正式成为了宰相。后来,他又在睿宗、玄宗朝担任宰相,完成三朝宰相的壮举。

02.姚崇的死对头

宋朝词人宋祁盛赞道:“唐三百年辅弼者,前称房杜,后称姚宋。”房杜是房玄龄杜如晦,姚自然是姚崇,由此可见其备受推崇。

可就这么一位天赋超群,功劳甚高的名相,为何会担心自己死后,会有灭族之祸呢?

原来,姚崇虽然深谙为官之道,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但他远远算不上道德模范,为了成就一番事业,为了达成政治目的,他同样会排挤同僚,打压政敌。

姚崇一生树敌不少,多数止于官斗,但也有一个不死不休的死对头,此人便是同朝宰相张说。

张说文武兼资,不仅科举策论为天下第一,还曾领兵平定叛胡,可谓朝中的中流砥柱。不过,姚崇却觉得张说私德不好,有奸臣之姿,对他非常猜忌和敌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说自然不是软柿子,与姚崇你来我往,交锋无数次。只不过,姚崇总是技高一筹,甚至,在姚崇的算计下,张说还被罢免宰相之职。自此,两人的矛盾,几乎到了难以调和的地步。

只可惜天不假年,姚崇整整比张说大了16岁,他没败给张说,却败给了岁月。

公元721年,姚崇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而此时,张说年富力壮,东山再起指日可待。正因如此,姚崇临死前仍担心家族的存亡。

03.死人算计活人

为了保卫家族,姚崇强撑病躯,授予几个儿子锦囊妙计:“首先,我死后,作为同僚,张说一定会前来吊唁,届时,你们务必将家中的收藏摆出来,张说性情奢侈,喜欢这些东西,只要他看了这些东西,就送给他;其次,恳请他为我撰写碑文,得到碑文后马上誊写,呈报皇上,同时还要准备石碑,并雕刻好;最后,几天后他一定会后悔,倘若他前来收回碑文,你们只需说已经呈报皇上,并得到批准,再把石碑拿给他看。切记,切记!”

说罢,姚崇就咽气了,享年72岁。

讣告传出,满朝哀叹,唯有张说拍腿叫好,接着,他第一个赶到姚府,表面是来吊唁,实则耀武扬威。

到了之后,张说难掩喜色,碍于身份,仍假惺惺哭了几声,可很快,他就被姚崇的珍藏所吸引。

姚家几个儿子见状,连忙按照父亲的遗言,将东西送给张说,随后又夸张说文章天下第一,并恳请他为父亲写碑文。

被仇人的儿子夸赞,张说顿时有点飘飘然,加之拿人手短,便爽快地答应了姚崇儿子的请求。

不得不说,张说果然有才,顷刻间,一篇文采斐然的碑文提笔而就,无论是遣词,还是用句,都无可挑剔。由于张说心情大好,所以这篇碑文不仅如实叙述了姚崇的生平,对于姚崇的政绩,也做出了肯定。

姚家人拿到碑文后,马上抄录了两份,一份呈给唐玄宗,一份交给工匠雕刻墓碑。

张说喜滋滋地抱着珍宝回到家中,赏玩几天后,才意识到自己中了计,顿时懊恼不已。思前想后,他安排仆人前往姚符,以“文辞不够周密”为由,试图讨回碑文。

姚家人无不惊叹不已,张说的每一步,都在姚崇的预料之中!于是,他们继续按照姚崇临终前的嘱咐,告知张说的仆人,碑文已得到皇上的批准,并雕刻好了。仆人看过墓碑,不疑有他,只好回去向张说汇报。

张说闻言,懊恼万分:“死去的姚崇还能算计活着的张说,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他!”

不得不说,姚崇真乃神人也,他不仅算无遗漏,还让家人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死了还能让张说心服口服。当然了,张说位高权重,倘若真想算计姚崇的后人,其实并不难。在我看来,与其说张说被姚崇算计,不如说张说是个讲究人,遵循祸不及家人,从而手下留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