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本能中,既有爱美、占有美的冲动,又有亵渎美,毁坏美的冲动。后一种冲动,也许是因为美无法真正占有而产生的一种绝望,也许是因为美使人丧失理智而产生的一种怨恨。”——周国平

摄影爱好者遇到创作瓶颈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蒂斯 作品

陈年泡菜 photoclub2001

什么是“瓶颈”?如何解释“瓶颈”?我认为摄影艺术创作过程分三步:
一,写型:理解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
二,写意:拍出美感;
三,写神:......
所谓的瓶颈应该是第二台阶到第三台阶的飞跃,有时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才是瓶颈,是不一定能跨的过去的。所以,大多数人是根本遇不到瓶颈的。作为摄影爱好者,就是多拍照,打好基本功,把照片拍出美感。

ROBERT MAPPLETHORPE 作品

泡菜 tukela

找到一个好的老师,啥瓶颈都不存在。半年上一个台阶,不停息...到了一定阶段,只要你能投入精力,一天哪怕只有半小时,也能持续提高,因为你走在了路上。天花板,不存在的。只要你一直勤奋。

泡菜 lty13366965584

脱离了具体作品谈艺术、谈瓶颈,都是空谈。本人拍照的特点就是:不远足,拍身边的小景,力图从非艺术的生活世界,发现艺术;自以为是的——所谓艺术。不带脚架,保持充足、随意的精神状态,且能拍到拿不动机器为止。大家看看,本泡菜有什么瓶颈?随意批评,杜绝表扬,锻炼大家非赞美的批评能力。

假如找不到瓶颈,本泡菜有的是片子,接着上,直到发现瓶颈为止。又啰嗦一大堆,中看不中用。我都把照片摆出来了让你们这些理论家挑毛病,就是没一个能行的。理论不是装模作样吓唬人的,一到分析具体作品就趴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lty13366965584 作品

泡菜 constaintin-fox

不好意思,你发的照片本来不想多说的,因为实在没有什么好说的,乏善可陈。就像你端出一杯白开水非要让人品尝出味道一样。如果一定要说,那也只能从一般的技术层面看:对焦清晰,曝光准确(还不能说正确),颜色鲜艳。除此之外,你自己觉得还有什么好说的么?
与影像有关的因素:
1.你提到的“普世性”:没有。
2.趣味性:没有。
3.元素关系:不明确。
4.画面结构:单调乏味。
5.视觉效果:无重点。
总结:不可能吸引人。如果不是为了给个评论,相信很少有人会劳神多看一眼。

泡菜 lty13366965584

我眼高手低还有片子,买相机是用来拍的,您的片子拿来看看?之所以说你空,还是没分析具体片子,得先用眼睛看某一张具体画面——再就画面及元素啰嗦理论。我的这十几张片子就这么被你的几句空话说死了?

lty13366965584 作品

泡菜 constaintin-fox

看你这么执着,一直要“面对具体作品”,那就说说你的具体作品。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纽摄教材,开篇就给出了好照片的三要素。就用这个最简单的标准来衡量一下你的“作品”吧。
1.好照片要有主题。显然你这张照片说不出什么主题。而且连你自己都说"不要主题”,这不是跟纽摄教材对着干吗。
2.要有一个吸引注意力的主体。科学研究,照片的居中位置是最能吸引人视线的。这朵小花放在中间,占据了观众的大部分视线。但是它既缺少美感,又没有表现力。除了焦点比其它部位实一点以外,实在找不出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有吗?它的形象太平庸了。
3.好照片画面要简洁。这张照片的背景和旁边的物体虽然被虚化,但是杂乱的线条和色块依然严重影响了观众的注意力。它一点都不简洁,反过来会影响第二点,削弱吸引力-----尽管焦点可以吸引一部分视线。
虽然这个理论不能完全指导你去拍这张具体的照片,但你违背了美学原理和教材总结出的理论,所以这张照片不仅谈不上“好”,连差评都有可能。最后哪怕不谈理论,就说直接的观感,不知道还有没有人会喜欢这张照片------除了你自己之外。

泡菜 lty13366965584

再补充,摄影就是个纪实工具,对硬件依赖极大,其审美不可能不来自硬件。与传统绘画比,其锐度解析力正是它的优势。传统美术与摄影分道扬镳的标志——还在于它正在摆脱故事性、叙事性、主题思想等羁绊;印象派等的伟大意义在于,艺术性正是画面本身,亮点是技法和色彩,也可以说艺术的形式化正是从印象派开始的。本人就是遵循艺术的这个规律,探索摄影的色彩及技法(比如锐度-分辨率),这既是技术,也是艺术!

泡菜 constaintin-fox

明白了,搞半天你只是个器材党。你所说的“艺术规律”是建立在器材上的,我确实理解不了。你的这个逻辑我也无法理解:“其审美不可能不来自硬件”,这就是说任何人拿着利斧,他的木工活都有可能超过鲁班,对吗?

马克·吕布 作品

照相机在马克·吕布、布列松这样的摄影家手里是创作工具。因为硬件再怎么进步,再怎么遵循这个所谓的“器材艺术规律”也成不了艺术家。我买新器材的原因很简单:1.旧相机坏了;2.功能不够用;3.便捷。像素、锐度解析力、色彩这些能满足需要就行,没有特别需求。

艺术要做到高保真?艺术是创作出来的,不是复制保真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雷 作品

泡菜 wenhuayanmin

看了吴冠中的访谈,比较赞同的观点是艺术必须是创新的。个人觉得这是对艺术的一种正确的理解。

1.这种创新,最强当然是思想、手法、技巧、表达方式等最直观方式的创新,比如梵高、毕加索、莫奈等等艺术家,这是最为艺术的形式。吴冠中在这方面也非常有建树。从这个角度而言,不是没有瓶颈,是每个追求摄影艺术的人都有瓶颈。因为哪怕最能创新的人也不能永无止境地创新!我们大多数能做的,都是运用别人的理论及技巧去拍摄。

2.创新当然也包括内容的创新,这主要是拍摄对象及思想表达的问题。这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但并不容易做到的。用摄影作品表达思想,而且被大众认可,被专家认可,它要美!它要让人触动!这种触动,哪怕只是产生去哪里玩玩,我也想这样拍拍的想法也是触动(我不太赞成感动的说法,个人理解吧)。然而,这并不容易做到。大多数人的瓶颈应该出现在这里吧。我常常看了自己拍的照片,认为只是拍照,而非摄影就是这个原因吧。

当然我个人觉得,艺术也可以是把某种技法发挥到极致。比如齐白石、张大千等(因为对齐白石、张大千理解得并不太深入,如果这个例子举错,请指正)。当然,玩艺术的人,大多都认为自己已经把这种技巧玩到了极致,只是没遇到伯乐。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没有什么瓶颈可言了。但对比网上的佳作,我常常觉得自己跟别人差得很远,也许这是我玩摄影有时候觉得挫败的原因吧。

但拍照对我来说,只是玩吧,没什么瓶颈可言,能拍得更好一点当然很开心,如果追求艺术,可能会让我连玩的兴趣都没有了。资深泡菜“老牛拉车快乐跑”对我说:“因为吃饱了有钱了并且有时间啦 !所以找点能有艺术創作的时尚事来干 !”

Edward Steichen 作品

陈年泡菜 photoclub2001

勤奋是必须的,勤奋来自于爱好的程度以及个人的性格。但是,对于艺术来说,天赋很重要,这1%是不可以没有的,甚至比另外99%都要重要。扯远了........我想说的是绝大多数摄影爱好者,连基本功都没有训练好,就在谈什么“瓶颈”。戴上钢盔说一句,无忌的“最新图集”里有几张是明白测光和对焦的?绝大部分都是图片而非摄影照片。按下快门就是摄影作品了?

泡菜 tukela

您这段话,只有一点不赞同。如果不是想成为毕加索、陆俨少这样的顶级艺术家,天赋就没那么重要了,除非真的是榆木疙瘩。正确的道路是最重要的,这个需要老师的引领。一般的天赋+正确的道路,你能走的比很多有天赋的人还远。以前无忌就有前辈说过:你的勤奋努力还没到需要拼天赋的时候,哪儿来的天花板?!

Edward Steichen 作品

资深泡菜 walkmannn

个人认为摄影可分三个层次,拍清楚-拍好看-拍思想-意境。但并非每一个人都需要达到第三层次:拍思想-意境,实际上很多人没有想过要达到,因为拍照片只不过按快门,没有必要达到那么高深!当然很多人不只是没有想达到,也达不到-各人的审美、悟性各有不同。拍清楚-拍好看是可以学习的,好好学习钻研摄影技术,包括借鉴美术构图。

Edward Steichen 作品

泡菜 无单反

梵高生前得不到认可全是他自找的。他没有努力活到后来的时代。审美是直觉,不是哲学。如果要分析推理判断出美不美,这是教死书,不是审美。如果美学能总结出条文并传授那么清华理工科的要比清华美院的画得要好10倍,因为清华理工的理解力、表达力、智力比美院要好上10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梵高 作品

嘉宾 摄影小三

新年第一贴,再跟各位老师探讨一下审美的问题。

我认为形式美是重要的,离开形式美谈审美是空中楼阁,审美过程由外及里,由里应外。形式美同样分雅俗及高中低,低者俗者如年画、装饰画,高者雅者如凡高、毕加索等等。我们对美的感受受制于内心的觉悟,不同的审美水平对高低雅俗会作出自觉的选择,即由里应外。为什么凡高的形式美是高级审美,而年画是低级审美?年画仅仅是对具象的像真式的描绘,它的着眼点在于群众喜欢的事物本身,需要表达清楚、清晰、像真,而非表现手法的艺术性。凡高的形式美已经撇开了具象的羁绊,他所用的色彩、形象已离开世俗世界,已不是对具象的简单模仿或复刻,而是用它来表达画家内心对世界的独立看法和艺术观念,形式服务于内容,这是一种真正的艺术精神。我们通过欣赏凡高的形式美(表达方式),进而探知画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的艺术观。

但是,尽管摄影与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两者之间仍然有质的区别,绘画的某些审美规则并不能用在摄影上,例如齐白石说的”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俗,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绘画可以这样,摄影未必可以,因为摄影本义就是纪实的、“似”的、“像”的,只不过“似”的、“像”的还不足以构成摄影画面的形式美。

摄影作品的形式美体现在哪里?狄德罗说过:一个物体之所以美,是由于人们觉察到它身上的各种关系,是存在于事物本身的真实的关系,不论是怎样的关系,美总是由关系构成的。

狄德罗这番话听着似乎有点玄乎,其实,在摄影作品的画面构成中体现的就是对比关系,例如远近对比、虚实对比、透视对比、冷暖对比、明暗对比、形体对比、大小的对比等等,摄影画面的形式美主要来源于画面构成中的对比关系。为什么我们认为“一朵大红花”没看头?因为拍一朵花充满画面,虽然拍的足够清晰、色彩艳丽,但画面构成缺乏对比关系,也就缺乏形式美,俗话说:花好还需绿叶扶提!其实这就是一种形体对比关系。画面缺乏形式美是无法唤起观众的思考,不能引起观众情绪上、审美上的共鸣的。为啥观众不会有审美上的共鸣,因为观众对世俗世界万物早已司空见惯,或处于审美疲劳状态,如果艺术作品只是简单复刻,观众是不会产生兴趣的,所以,我们的作品必须呈现出日常所不能见的各种对比关系,让观众感受到新的构成形态,才能引发观众的视觉兴趣,才能产生艺术魅力,这些其实是老生常谈了。

按照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是由艺术家理想发展而来。由此可见,艺术作品不是简单复刻事物本身就能产生艺术美,它必须蕴含作者的艺术思想,艺术家需要长时间的浸淫提炼才能成就艺术美。

马蒂斯 作品

待续……

各位泡菜对此是否也有自己的看法?欢迎大家到论坛,踊跃发言,通过分享、交流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965940-1-1.html

“影像说”是无忌影像新开设的对话栏目,栏目的初衷是为激发大家对影像、对创作话题的讨论,促进泡菜间的互动交流。“用简单的话,聊不简单的事儿。”

新的一年,希望“影像说”能成为摄影人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自留地。

现在向广大无忌泡菜公开征集话题。与影像创作相关、贴近生活的话题都可提交申请。每月我们将会从申请中选出一个好的话题点子,并邀约话题发起人与无忌影像编辑部在无忌论坛一同开贴讨论。

话题每月更新一次

每月话题讨论内容将在无忌官网、微博、微信以文章的方式进行总结和推广

邀约嘉宾和每期选出的一位积极参与泡菜,将获得马小路提供的价值500-1000元的摄影周边产品为奖励。

具体参与方式:

1,色影无忌注册用户可添加无小新微信,添加时请注明:影像说

2,将话题点子用300字以内的文字简单的阐述说明(可附相关作品)

3,话题讨论中发布的作品均须为作者原创

无忌影像 无小新

心动不如行动,期待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