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在海拔500多米的平阳黄汤茶博园的乡村公路上,漫山茶树,一垄垄随山蜿蜒,如海浪般舒展开来,记者仿佛看见了早春时节茶农们手挎竹篮穿梭于茶树间熟练采摘的情景。作为中国四大传统黄茶之一,“平阳黄汤”已成为水头镇新联村村民发展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据悉,该村在民革浙江省委会“三农”服务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帮扶单位的接续帮扶下,以茶产业为主产业,探索茶旅融合发展共富模式,目前已开辟出各类茶园3000多亩,茶产业产值2150万元,全村90%的村民从事茶叶生产加工。仅2020年,新联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450元,四年翻了1倍多,其中“平阳黄汤”收入占新联村村民人均纯收入的80%。

近年来,平阳县充分发挥本地自然条件和品种资源优势,以挖掘开发“平阳黄汤”为重点,做大做强“平阳黄汤”区域公共品牌,目前共发展4万多亩良种茶园,取得“中国黄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两张国家级金名片。

夯实产业基础,做好“一片叶子”文章

日前,在浙江省农博会上,平阳黄汤展馆高朋满座,慕“茗”而来的市民、爱茶者络绎不绝。“干茶条索紧结匀整、色泽嫩黄油润、内质香高持久,冲泡后茶汤橙黄明亮、香气清芬持久、滋味醇和鲜爽。”在茶艺师的演绎下,现场茶友们也带来了许多新知灼见,共同品读平阳黄汤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品牌魅力。

平阳黄汤茶,曾以“干茶显黄,汤色杏黄、叶底嫩黄”的“三黄”特征傲立茶业界,也因历史原因而失传。新联村乡贤钟维标在当地常年研究种茶、制茶工艺,为了“找回”失传的黄茶制作技法,他访遍制茶老前辈,寻觅平阳黄汤古法的“蛛丝马迹”。经过多年钻研和数百次实验,终于在2012年以“九闷九烘”的工艺成功制好黄茶。

“‘平阳黄汤’非遗制作技艺的恢复和推广,也让懂茶爱茶的人记住了新联村,对助推新联村乃至朝阳山茶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平阳县因势利导,从茶产业入手,集中优势资源,把特色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出台《平阳县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等系列政策,制定《平阳黄汤茶》标准,实施平阳黄汤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等,确保特色品质和质量安全可追溯;精心打造茶旅精品线路,建设茶文化宣传阵地,培育茶消费群体;开通“平阳黄汤”号高铁列车,并在杭州、温州及县内开设“平阳黄汤”品牌形象店20多家,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尽快形成领先优势。

名声打响了,如何扩大产量、提高茶叶品质成了大家面临的新难题。新联村创新“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由当地社区、村干部带头,积极为茶企排忧解难。新联村党支部书记兰江平挨家挨户走访,动员村民多种茶,同时将村集体的山地改成茶园,扩大茶叶种植面积。2016年,钟维标积极联系茶叶龙头企业,引入“子久”公司与茶农签订联营协议,双方约定,茶农须按照公司技术要求对茶园进行统一管理,而企业则承诺以高于市场价格20%以上的价格收购签约茶农的茶青。“‘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将企业与茶农结成了命运共同体,既保障了茶青品质,解除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也大大提高了茶农收入。”兰江平表示,

“以前粮食产量少,贫困人口多;如今家家种茶树,漫山遍野起绿波”这段顺口溜,也成了朝阳这片土地昨天与今天的真实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依托资源优势,谱写“茶旅融合”篇章

清晨的朝阳山上,雾气笼罩的茶园里,茶叶滴挂的露珠随着太阳光折射出五彩的光芒,甚是美丽。在帐篷酒店、那云民宿等地美美地吃上一顿当地农特产早餐,漫步游步道,满山的绿意静悟一刻山林的寂静。“客人上山总想喝一口当地的茶。所以,在2018年参与AAA级国家景区村规划的时候,我就考虑用民宿留住客人的脚步、用茶留住客人的口味。”那云民宿负责人、乡贤黄俊表示,朝阳山要发展,特别是茶旅融合发展,需要多方合力。他希望自己的行动能“抛砖引玉”,让更多朝阳山乡贤有所启发。

与黄俊有着相同发展思路的,还有朝阳山雷尔梧、黄崇丽、余燕双等乡贤以及帮扶干部董占波、周军辉等人。获悉家乡要大发展、大建设,他们从2016年开始主动联系村干部,要求参与谋划思路、投资家乡建设。在与地方政府、对口帮扶单位、村两委、当地乡贤的逐步沟通商讨后,大家初步形成了茶旅融合的发展思路。为合力建设新联村,“平阳县山区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平阳县水头茶叶特色农业强镇建设项目”“平阳县平阳黄汤茶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创建项目”“2018年平阳县十大亮点项目”“平阳县中国黄汤第一村AAA级景区建设项目”“平阳县山区经济发展项目”等近2000万元的项目资金和企业民间资本陆续投入到新联村的建设,天韵茶园、帐篷酒店、“平阳黄汤”茶餐厅等项目陆续建成。尤其是2018年,平阳黄汤茶博园景区创建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陆续将盘山公路铺平、拓宽、美化,景区景观质量不断提升,服务设施日渐完善。在短短的一年时间,新联村实现了从A级景区村庄到国家AAA级景区的飞跃。

曾于2017年-2019年担任新联村驻村第一书记的董占波介绍,良好的自然生态、富有特色的畲乡风貌和平阳黄汤茶产业是新联村的优势。只有通过“茶旅融合”,将第一产业“种植业”、第二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向第三产业“旅游服务业”融合发展,才是当今品茶、购茶、游山玩水的新兴模式。

兰江平说,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后,新联村趁势而起,不断建设完善游客中心、子久文化茶叶基地、畲乡大舞台、平阳黄汤非遗体验馆、乡村文化记忆馆等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整村民宿建设,开发黄汤体验游、茶山观光游、茶人养生游等旅游项目,打造“畲乡茶韵”民族特色旅游示范带,带动了本地及周边旅游发展,年游客量达20万人次、增创旅游收入400多万元。

创建文旅融合IP,讲好茶文化故事

日前,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22年示范级、创建文旅融合IP名单,“平阳黄汤”上榜。近年来,平阳县持续做好IP的孵化培育工作,推动资源利用和成果转换,为平阳县茶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浙江传媒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省派平阳新联村第一书记徐浩团队设计的新联村IP形象,把村标运用到产品包装、景区景点上,在促进茶旅融合宣传推广的同时,也为讲好茶文化故事添加了新的色彩。

“这个IP形象为一位身穿畲族传统服饰的男青年双臂环抱,守护着赖以生存的茶山,也守护着这份大自然的礼物。纷飞的茶叶呼应着村里的特色产业,能让游客第一眼便了解村庄的核心文化。”现挂职新联村第一书记徐浩介绍,设计IP形象的初衷是为了让游客有个记忆点、打卡点,事实证明,这个形象既凸显畲乡文化,又有很强的茶文化寓意,不但彰显了新联村村民守山、护山、自强不息的主人翁精神,也象征着全社会对新联村茶园的关心和关爱。现在,印着新联村IP形象的农产品被销售往各地,让游客记住了新联村,助力了新联村茶旅的发展。

近年来,平阳县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农业+非遗”茶旅融合发展,在新联村深挖茶产业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内涵,提炼有温度的品牌故事,提升品牌价值,促进品牌传播。如浙江传媒学院以文化艺术赋能新联村发展,打造以“平阳黄汤”发源地、乾隆贡茶、“九闷九烘”非遗传承技艺、粟裕、黄公望、苏步青等为主的品牌故事,提出了“茶旅融合、品牌立村”的发展新思路,着力实施“打造一个特色村标、梳理一段村志、设计一套包装、创作一首村歌、自创一台节目”的品牌立村“五个一”工程,通过举办茶旅文化节、平阳黄汤茶诗词大会等特色活动,出版《平阳黄汤茶诗词300首》,开展黄茶文化、畲族文化和生态文化品牌传播,让新联村“中国黄汤第一村”的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通过文化艺术赋能打造新联村品牌传播矩阵的同时,还要借助文化软实力提升产业振兴硬实力。”徐浩表示,2020年,平阳黄汤非遗制作技艺体验馆成功落地,通过实物陈列、图文介绍、技艺体验全流程的展示,更进一步传播了黄汤茶文化的文化内涵。

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发展,“平阳黄汤”声名鹊起,新联村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假期去新联村走一走”也成为周边地区人们出游的新时尚。而围绕“平阳黄汤茶产业”这一核心,在水头镇党委的统一组织下,新联村与周边村庄联袂,在茶旅融合、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上,还融入了红色文化、党建文化、茶廉文化“三色”旅游党建联盟,形成精品旅游线路和网络,助力了朝阳山区整体发展。

魏海敏是近年来回归朝阳山的青年乡贤之一,她情系家乡发展,主动申请从县城调回朝阳卫生院工作,并利用业余时间建立了“醉美朝阳”公众号和视频号,不断向世人展示宣传家乡美丽风貌和日新月异的变化。她说,在“平阳黄汤”产业的带动下,每个村都逐步展示着他们的生命力,沿着南湖到朝阳的公路一直到山顶,沿路都是美景。

(来源:新平阳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