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进口国,又与中方有着25年的合作协议,但伊朗似乎仍想从中方这里得到更多,也因此对中国在伊朗的投资产生了不满情绪,甚至开始摆起谱来了。如果这种心态不及时改正,那么伊朗迟早要吃大亏。

据伊朗媒体《经济日报》报道,伊朗经济部副部长阿里·费克里称,从2021年8月至今,伊朗共收到了59.5亿美元的投资,俄罗斯所占的份额最大,达到27亿美元,大头是两个石油开发项目。而在俄罗斯之后是阿联酋、土耳其、中国和阿富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方与伊朗签署合作协议】

费克里随后称,中国在此期间的投资总额大约只有1.85亿美元,大多集中在跟交通有关的中小型项目上。他表示,伊朗对这个数字“并不满意”。

从这名伊朗副部长的表态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中伊合作协议的时间跨度长达25年,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但伊朗已经等不及了,想让中方投资在短时间内快速到位,这个想法其实很不切实际。因为伊朗当前的处境,对于中伊双边经贸合作的开展,其实很不利。

伊朗的处境有多糟糕?四个字就足以概括,那就是“内外交困”。对内,伊朗的经济发展形势并不乐观,货币汇率波动频繁,失业率上升,通胀高企,民众收入下降,以上种种因素,都给伊朗经济发展带去了很大的压力;对外,则是很早就已经陷入僵局的伊核协议谈判,美国总统拜登前段时间还宣称协议“已死”,显然,伊朗想靠达成伊核协议减轻西方制裁压力的意图,短期内很难实现。

【伊朗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经济方面的因素也只是原因之一,我们也要考虑到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变动对伊朗造成的影响。特别是美国接下来的中东政策走向,直接关系到伊朗面临的国际形势会不会继续恶化,地区安全形势会不会朝更严峻的方向发展,这些都是中方在扩大对伊朗投资前必须考虑的因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伊朗投资规模上不去,除了上述理由以外,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伊朗的营商环境,实在是糟糕透顶,远不如中东其他几个与中国同样有密切经贸关系的国家。即便抛开外部因素,伊朗自己也做得不够厚道。比如说法律执行不透明,金融服务不到位、外汇进出限制性、行政效率低下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伊朗投资,要面临不少问题】

特别是行政效率,在伊朗开展投资,自然少不了跟当地行政部门打交道,但往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手续繁杂、政策延续性不强,对执行合同的积极性欠佳等等,都是让投资方深感头痛的痼疾。另外,伊朗部门官员的人事变动,也成了投资的不确定因素之一,新官上任后突然中止合同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另外,伊朗在经贸以及税务方面的法律系统还不完善,规定相当复杂,时常出现“朝令夕改”这样的频繁变动,更致命的一点是,法规的解释权,伊朗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让投资方在遭遇商业纠纷时,难以保护自身权益。如此一来,别说预测收益了,能不被吃干抹净就已经是很幸运了。

【伊朗目前还不能有效发挥自己的经济潜力】

综合上述因素,我们甚至可以得出这样一种结论,那就是面对伊朗如此恶劣的经营环境,中方还愿意投资1.85亿美元,而且还是交通这样事关民生的基建项目,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并不亏欠伊朗什么。伊朗方面的不满情绪,可以说是来得莫名其妙。

最后,我们还需要明确一点,俄罗斯与伊朗深化经贸关系,其实有抱团取暖的因素,毕竟两国都面临西方的全面制裁,从政治到经济等多个方面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孤立,这也间接促进两国的密切合作。对俄罗斯来说,与伊朗的贸易意义重大,伊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可以成为俄罗斯与中东、南亚和东南亚之间的“物流桥梁”。对伊朗而言,也能拿到紧缺的外国投资,算是各取所需。

【俄伊合作不能想当然套用到中伊合作层面】

但与俄罗斯的合作,并不是伊朗用来借题发挥,反过来对中方摆谱的理由,这样一来迟早要吃大亏。道理很简单,俄伊双边关系的发展模板,不能简单地套用给中国,中伊25年合作协议涉及的范围太广,规模太大,远不是俄罗斯能比拟的。

因此,中方必须保持慎重,根据多方面因素,规划好对伊朗的投资,做到有的放矢,把好钢都花在刀刃上,才能真正达到25年合作协议让中伊互利共赢的初衷。相应的,伊朗也需要把目光放长远,从战略高度看待中伊25年合作协议,而不是对中方摆谱。与其抱怨对中方投资“感到不满”,倒不如反思一下,自己究竟哪里没有做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