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送心]

1937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在国民党内部应运而生。提及它的全名,可能有部分人觉得有些陌生,但提及它的简称,读过历史的人并不会感到陌生,它的简称是“军统局”。

一说到军统局,就不得不提臭名昭著的戴笠,他可是曾被美国《柯莱尔斯》杂志称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是蒋介石得力的左右手,且深受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戴笠

在戴笠的领导下,军统局培养的特务遍及国民党大小部门,蛇蝎心肠的作风残害了无数共产党员。

戴笠死后,周总理曾评价道:戴笠的死,中国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可见戴笠的可恨之处。

戴笠生前培养了众多心狠手辣的特务,如房道龙、赵理君、陈恭澍等,也有的特务一战成名,孙格龄就是其中之一。

孙格龄是谁?她刺杀过谁,为何再也不敢踏足大陆?

巧借身份,迅速开溜

1946年3月8日,这一天是哈尔滨妇女欢庆且意义非凡的日子,她们聚集在马迭尔剧场,为迎来解放后首个“三八”节的庆祝大会进行欢呼。

自1931年2月,中共满洲省委发出了关于“三八”国际妇女纪念日的决议案后,妇女崛起和解放的声音愈发地高亢,结伴而行的队伍愈发地壮大。

谁说女子只能在家相夫教子,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谁说女子不能成大事。抗联妇女团血战敌军的画面仿佛就在昨日。

1945年,黑龙江走在前面,率先解放了妇女。

妇女解放

“三八”节是属于妇女特殊的节日,再加上抗日胜利和大解放,解放后的妇女们在“三八”节那天不约而同地来到马迭尔剧场。

在解放后首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庆祝大会上,一位特殊的人物莅临现场,并进行发言。

李兆麟,时任滨江省副省长,也是中苏友好协会会长。他以协会会长的身份在大会上慷慨人心地鼓励和号召妇女,讲道:“大家要走出家门,同社会人民一起加入革命的行列”。

一番振奋人心的话,瞬间赢得妇女们的尊重和认可,台下持续不断的掌声不断袭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兆麟

大会顺利地进行并结束,欢呼的气氛久久不散。

会后,一位女子走到李兆麟的身边,该女子不是别人,正是孙格龄。此时的孙格龄是国民党市长秘书,因此能够出席大会。

“先生,关于推选国大代表一事还有待跟你进行汇报”孙格龄说道。

李兆麟看了看孙格龄,回复说:“择日再谈吧,我下午已经有了其他安排”。

李兆麟身兼数职,职务繁忙,当天下午的日程也早已排满,并非用借口推辞孙格龄。

孙格龄点头退下,内心却无比失望,暗想:“看来还得另寻他法”。

中午过后,一阵急铃打破了周围的沉寂。

李兆麟接过电话,听见电话另一头的孙格龄言语焦急地说道:“国大代表一事十分紧急,还请先生明日下午务必前来”。

既然迫在眉睫,李兆麟也没有拒绝,应声答应。

李兆麟

挂断电话的孙格龄松了一口气,将消息告诉了周围的同伴,以做好准备。

时间转眼间就到了第二天下午,孙格龄从从容的等待变得愈发焦急,因为现在有个意外情况发生,李兆麟并未按约定的时间出现。

李兆麟是否察觉出异样?难道计划又要再度落空?

时钟的表针一点点过去,今天会是怎样的情形?

李兆麟刚到楼下,就看到久等的孙格龄热情地迎了过去。聊天中才发现,原来李兆麟开完会走到路上时,乘坐的汽车突发故障,只能派人先行修车,自己则先行回办公室再处理些公务。

孙格龄

可是派来修车的人许久都未能修好,眼瞅着已经到了约定的时间,李兆麟考虑到事情的紧急性,思虑过后,没再干等下去,而是选择一个人先行出门赴约。

进门后,李兆麟刚在屋内坐下,孙格龄便赶忙递来一杯茶,叫他稍作歇息,喝口茶。李兆麟没有拒绝,但是他大口喝下后,便感觉味道有些不对劲,面露疑惑地询问孙格龄。

此茶当然有问题,事先已被孙格龄加入了毒药氰化钾,本就奔着致李兆麟于死地准备的。

孙格龄随即应声说道:“那就再换一杯吧”。只见她端着杯子走到门口,又突然重复说了一遍:“再换一杯”。

谁知,未等孙格龄返回,几名彪形大汉迅速从厨房冲进屋内,李兆麟定睛一看,暗叫不好,便与他们展开了搏斗。奈何他本就中毒,又人多势众,最终眼前一黑倒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兆麟雕像

警卫员李桂林返回协会接李兆麟时,发现他已经先一步到离开,并在日历本上写着去水道街九号谈事的事项。等到李桂林前去汇合时,却未寻到李兆麟的半个影子。

难道李将军返回了吗?

身为警卫人员的李桂林不敢大意。于是李桂林迅速返回中苏友好协会,还是没能发现李兆麟,他赶紧又叫来几名帮手回到水道街9号一同寻找,还是未果。李桂林的职责本就是保护李兆麟的安全,此时未见踪影便是他的失职,他发现事态已经变得严重,连忙上告上级。

水道街9号

令人不想接受的是,公安局人员出动后,在水道街9号楼内发现早已没有生命迹象的李兆麟,他的身上更是被人捅了数刀,十分残忍。

事情水落石出,令人悲愤

1946年3月16日,李兆麟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消息登报《解放日报》。消息一出,悲愤的人民不约而同地走上街头,反对国民党特务,反对国民党的恶行,强烈要求严惩凶手。

严惩凶手不仅是共产党的意愿,更是广大人民的意愿。

事发后,公安机关按照上级指令下令彻查李兆麟被杀一事。

马建胤、高庆三、林再春、阎钟章、南守善等特务随着调查的深入,被一一抓获,暗杀的来龙去脉和参与的特务最终清晰。

孙格龄是中俄混血,结合两国基因的她肤白貌美,样貌出众,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之所以选择孙格龄接近李兆麟,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点,因为可以利用中俄混血这一点让她假扮成已经牺牲的战友的遗女柳芭,降低其警惕性。

孙格龄

孙格龄先是抛出诋毁国民党,赞美共产党的言论,让周围的人轻信她的主见,从而获得中苏友协协会的信任,接近李兆麟。

当初,柳芭的父亲曾掩护过李兆麟,这份恩情李兆麟一直记在心间,而后听闻他牺牲的消息后,很是痛心。所以当孙格龄以柳芭的身份接近李兆麟时,李兆麟又想起了往事,抵消了戒心。

眼看李兆麟已经接受了孙格龄,孙格龄趁热打铁赶忙实施计划,引他出动,喝下毒茶为任务多加一道保险,再加上其他特务的配合,摆明就盘算着计划必须成功。

通过以上的梳理,办案人员也了解清楚为何李兆麟的警觉性下降以及事发的真相。

其实,办案人员以及组织能迅速确实侦查方向是国民党的特务,是因为围绕李兆麟的暗杀行动从之前便有迹可循。

李兆麟一家

1945年12月8日,时任哈尔滨日报社的总务科长李钧被杀,实际上是国民党特务阎钟章认错人,以为枪口对准的是李兆麟。

一次失误,又一个暗杀计划又随着应运而生。

国民党特务曾想过在李兆麟出行时尾随强杀,再伪装成交通事故,以掩人耳目;想过进去李兆麟工作场所或在公开场合实行刺杀计划;也想过趁李兆麟外出到其他地点时先埋伏好,等待他出现后便扣动扳机。

所有的计划,国民党特务都想过并且实施过,奈何运气不佳,每一次计划都未能如期进行,要不无法下手,要不就是李兆麟未按计划如期出现,搞得特务组织很是头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戴笠和军统女特务

更让特务苦恼的是,只要任务一日不完成,只要上级没有停止对目标的追杀,那么他们只能一再制定计划,反复出手。

国民党特务多次在背后搞小动作,不可能没有走路风声,党组织自然有所警觉,并告知李兆麟要注意安全,他已然成为国民党的目标人物。

李兆麟是有大义的人,他不畏生死,一心奋斗在革命一线,想让民众看清国民党可恨的嘴脸,即使受到生命危险,他依然不肯退却丝毫。

然而,这也是国民党忌惮李兆麟,把他归入黑名单,千方百计杀害他的原因。

1946年2月,在哈尔滨市召开的青年和知识分子代表大会上,李兆麟以共产党的身份公开宣传党与苏军联合抗日的优秀成果,维护共产党,并揭示和斥责国民党虚伪的面目。

李兆麟画像

此前,李兆麟一直辗转东北各地,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多年,在当地积累了很高的威望。但是他不止一次立场坚定地公开炮轰国民党,国民党内部恐惧不已。

承认和拥护共产党的声音越来越大,国民党伪装的面目逐渐被世人看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谁都懂,气急败坏的国民党只好用上不了台面的肮脏手段进行暗杀。

尽管抓获了一部分人,但并不是全部,还有策划和实施的主要人物何士英、余秀豪、孙格龄三人潜逃台湾未被抓获,其余被捕人员均得到应有的下场。

那么,给李兆麟喝下毒茶的孙格龄究竟是怎么逃脱的?之后过得如何?

被迫卖身,黯淡收场

暗杀计划完后,国民党军统局滨江组没想到这么快就查到他们头上,得知外界严查的消息后,内部瞬间惶恐起来,生怕落网,不知如何是好。

时任警察局长的余秀豪当机立断,要求所有特务立即隐蔽,暂停所有活动,等风头过去再重操旧业。

余秀豪

可余秀豪终究是错算了,一一清算才是人间正道。事情越闹越大,指责国民党的声音此起彼伏,顶着巨大压力的他只好随便找了一个符合孙格龄的女子应付差事,不料他的计划落空,一查便全面露馅。

就在余秀豪忙于台前应付的同时,何士英找到孙格龄,吩咐她先别乱阵脚,继续照常上班几日,再逃走。

孙格龄也是怕死之人,收到何士英的钱后,上了几天班就找了个借口辞职,随后隐匿在哈尔滨,后辗转逃到台湾。

然而,令孙格龄始料未及的是,虽然她侥幸逃脱了制裁,保住了性命,可她的后半生只能让人用“唏嘘”俩字概括。

女特务剧照

本来孙格龄就是戴笠一手栽培的,之后她成功杀死一名日本大佐,令人瞩目,后又参与暗杀李兆麟,按理说来到他身边也不会过得差。

奈何戴笠意外去世,军统局的领导换成了毛人凤,毛人凤和蒋经国又经过了一场明争暗斗的政治漩涡,无权无势的孙格龄被牵扯其中。

孙格龄少了庇护,又遭到排斥,混不下去的她只好灰溜溜地离开军统局。

孙格龄混迹军统局多年,除了特务的本领,其他的生存技能实在低下。作为一名女人,结婚生子也是一条出路,奈何她却无人敢要。

为了生存,孙格龄被迫走上出卖自己肉体的地步。

之后的每一天对孙格龄来说,都万分艰难,她的天空只有灰暗。在日复一日极度不愿的生活中,她终于攒了一笔钱。

女特务剧照

不如意的生活使孙格龄想远离是非过日。于是她将自己攒的钱买了一间房子,跟一个肯接受她的人生活。

凄凉的不止孙格龄一人,余秀豪逃往台湾后,从未敢在公众场合露面,何士英的下落更是扑朔迷离,不知所踪。

总结

做人就应该坦坦荡荡,干净清白。可是孙格龄甘做他人的刽子手,将自己的名声遗臭万年,她能有此落寞的后半生也是常理之中。

而孙格龄的后半辈子也印证了一句老话:人间正道是沧桑。作为救赎,她曾经可以认罪伏法,不用东躲西藏。与正义失之交臂后,必将遭到正义的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