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9年,李世民病重。他把李治召到身边交代道:“李勣这人有勇有谋,但你对他无恩,恐怕不会效忠于你。我现贬他出城,若他顺从,你继位后重新任用他;若他迟疑,就把他杀了!”

看来,李世民对这个儿子还是不大放心。李治性格温厚,应该能成仁君,但他资历浅薄,只怕难以压住那些功勋老臣。

为了守住大唐江山,李世民临终前仍在思虑为李治铺谋定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后,李世民一纸诏书,把李勣从常太卿贬为了叠州都督。

李勣收到圣意,大为震惊。

自己为官三十余载,为朝廷屡立战功,忠心跟随两代明主,也一直深受朝廷的重用。

可如今在这江山交接的关键时刻,他却莫名遭贬,这到底为何?李勣深思苦索,他知道皇帝这反常的举动背后必有其他隐情。

李勣,原名徐世勣,隋朝末年归顺李唐,因战功卓著被李渊赐以李姓,改名为李世勣。永徽年间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再度改名为李勣,人称徐茂公。

李勣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早年跟随唐高祖李渊从平四方,被倚为朝廷干城,李渊盛赞他是赤胆忠心的“纯臣”。

到了唐太宗时期,李勣仍然深得李世民重用。

他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大破突厥、开疆拓土,立下赫赫之功,不断得到加官进爵,累封英国公,并载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不仅如此,李世民待李勣,恩荣并济。

有一次,李勣患上急病,李世民请太医为李勣诊治,太医说需要天子的胡须烧灰做验方,才能医治他的病。

李世民得知后,二话不说马上剪下自己的胡须,为他和药。

李勣感动得连连叩头哭谢,直至头渗血丝,李世民扶起他安抚道:“朕这是为了社稷江山考虑,并非为了你个人,有什么可谢的?”

还有一次,李世民在宫中设宴,李勣喝得酩酊大醉,趴在酒桌上倒头就睡。

李世民见状解下自己的御袍,披在他身上,为他送暖防寒。

李勣醒来后,深感宠遇。

643年,李世民废掉太子李承乾改立李治,他把李治托付给李勣,并说道:“朕想来想去没有比你更适合的人,你应该不会有负于朕吧?”

李勣感恩于皇帝的信任,含泪拜谢圣恩,滴血作誓定不负于圣上。

纵观仕途几十年,李勣的官职一直平稳荣升。然而,就在唐太宗病重,新君即将登基之时,自己却无缘无故遭到了贬谪。

诏书一出,朝廷上下议论纷纷,李勣一时也觉得难以接受。他想直闯太宗寝殿问个清楚,但踏出家门的那刻,突然冷静下来。

君臣几十年,李勣十分清楚,以李世民的为君之道,他不会无端对功臣卸磨杀驴。想当初,尉迟敬德多次冒犯圣颜,李世民仍然安排他善终。

李勣明白这件事情没那么简单,思考片刻后他终于想明白了:皇上这么做,想必是对李治皇位的考量,并借此考验自己的忠心,让自己辅佐新君。

一想到此,李勣二话不说,收拾行囊就赶赴叠州上任了。

没多久,李世民病逝,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

果然,李治即位当月,就把李勣召回朝廷,拜为洛州刺史。半个月后加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恢复其同中书门下的原职,同年末又再度升他为尚书左仆射。

满朝文武纷纷对李勣投以羡慕的眼光,原以为被降职,没想到柳暗花明更上一层,步步高升!

李勣看懂了两朝君主的苦心,也感激李治的知遇之恩,他誓死效忠李治,成了唐高宗时期的辅弼重臣。

【心然轩】

李世民的这一招“先贬后升”,与其说是担心李勣恃功而傲,不如说是为李治精挑细选了一个辅政能手。

要说压不住,朝中年资辈高的功勋老臣有很多,但李世民唯独只选择了李勣如此。

再者,李勣为人忠厚淳朴,以他的性格,就算新君上任,也不会故意难之,必然兢兢业业地恪守为臣之道。

但“尽职”和“竭力效忠”是两回事。

经此事后,李勣蒙受了李治的恩惠,必定会尽死力为他效命。

另一方面,朝野上下都有目共睹李治对李勣的恩。因而,李勣倾向于高宗的行为,也是合情合理。众人难说闲话,他的地位也得以稳固。

不得不叹,李世民用人的高明之处!

李世民对另一位开国功臣尉迟敬德,也体现了他的君主智慧。

尉迟敬德在战场上是个神勇武将,立下无数战功,但个性鲁莽,常常自负功高,说话做事不留情面,朝中大臣对他很大意见。

有一次酒宴,就因为有人坐在他的上席,尉迟敬德暴怒地跳起来要动手,任城王李道宗前来劝架,却反被他一拳打在眼睛上,差点失明。

李世民怒不可遏,但仍然念及尉迟敬德过去的功劳,没有追究。

后来,尉迟敬德的行事作风引来猜忌,四处都在传他谋反。

李世民相信他没有异心,但也明白他的性格会引发朝廷矛盾,遂产生让他回乡安享晚年的想法。

于是,李世民借赐婚敲打,提出将自己16岁的女儿嫁给54年的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哪敢接受,细想之下终于明白皇帝对他隐忍已久,遂主动提出告老还乡。

就这样,李世民委婉处理了和尉迟敬德的君臣矛盾,既维护了君主名声,也留住了臣子体面。

自古以来,开国功臣难以善终,但李世民对功臣却尽力保全。

不管是李勣还是尉迟敬德,都在贤明君主的权衡之下,得到善终。

君圣臣贤,这大概就是最好的状态。